第一十章 陳玄空真大才也!(1 / 1)

陳登略微發黃的臉,瞬間脹紅。   他有心沖過去再給陳孟一劍。因為這小子最後那句話實在太氣人。   但又不能那麼做,因為陳孟除了最後一句,前麵說的都是事實。   他所接受的教育,不允許他當著這麼多人的麵,因為別人說了自己不愛聽的實話而砍死對方。   君子,要臉。   他沉默良久:“就算我等對邀請劉豫州一事,真的有些許私心,那陶公他……”   “嗬嗬。”   陳孟直接笑了:“陶恭祖?他現在還清不清醒都是個問題,誰能保證現在他想把徐州讓給劉豫州的傳聞,不是你等徐州本地豪族編造出來的?   就算他真有這個想法,那也不過是心知他的兩個兒子不成器,想讓劉豫州幫忙穩住局勢罷了。   劉豫州代他領徐州牧之後,勢必不能容忍丹陽派係繼續猖獗無度,進行整治。   他初來乍到,有整治,必然就會有拉攏。   拉攏誰呢?當然是從一開始就對丹陽派係看不慣的你們!   而這樣一來,你們同樣可以達到目的,而丹陽派係的怨恨,隻會集中在劉豫州身上!   在劉豫州徹底壓服他們之前,那就是隨時可以讓他萬劫不復的隱患!”   陳孟又敲了敲插在麵前的長劍:“好處都是你們的,鍋,嗯,壞處和隱患都歸劉豫州一個人。   陳元龍,你可真是個君子!”   話一出口,除了劉備、陳群、關羽還能保持淡定,簡雍、田豫、張飛看陳登和孫乾的眼神立刻就有些不對了。   尤其是張飛,若不是關羽一把按住他,估計已經起身大罵了。   他們之前都以為徐州當地豪族邀請劉備去做徐州牧,是一件好事。   可被陳孟這麼一分析,這好事,就成了陰險的算計!   實際上,陳孟的分析,真有道理嗎?   有,但也沒有。   以上內容,其實完全是基於一個判斷。   那就是劉備取代陶謙領徐州牧這件事,不是好事。   圍繞這個判斷,再加上知道徐州本土派和丹陽派係之間有矛盾和利益沖突這個事實,不停往上加論述就行了。   這就是占著自己是穿越者的便宜,說穿了其實都是主觀臆測。   之後,陳孟趁熱打鐵,又把老爹的觀點和那日勸說劉備的話重復了一遍:   “徐州正被各方所覬覦,曹操、袁術、以及即將被曹操趕出兗州的呂布,都拿這裡當一塊肥肉。陶恭祖未死,他們或是無暇他顧,或是沒有正當理由,都不會貿然出手。   但如果出了變化,這裡立刻就會出現戰亂!   劉豫州當前兵力不多,連陶恭祖先前劃撥的四千丹陽兵都沒有徹底收歸己有,一旦入主徐州,不僅不會有安撫百姓、發展自身的機會,更會成為各方攻伐和針對的目標!   而丹陽派係,有很大可能會臨陣倒戈,使劉豫州陷入腹背受敵的危險境地!   所以,劉豫州當前不應去做那徐州牧。至少目前不能!”   聽見“至少目前不能”,孫乾眼睛立刻就是一亮。   這話,沒說死!   他站起身來,對劉備拱手一禮:   “那,不知劉豫州接下來,有何打算?”   劉備和陳群對視一眼,之後望向陳孟:   “玄空,說說吧。”   還讓我來?   原本已經準備劃水的陳孟一聽這話,隻能將已經湊到嘴邊的茶杯放下,緩緩道:   “眼下時局紛亂,兗州、冀州、長安皆有戰事。無論是誰,都無法預料接下來天下會發生什麼,眼前又會發生什麼。   既然危機隨時都有可能臨近,我等所要做的,便隻有盡可能地積蓄實力,以待時機。至於方略,倒也簡單,隻有九個字。”   陳孟稍稍停頓,之後,說出了被後世無數軍事歷史愛好者奉為建功立業之真理的九字三訓:   “高築墻,廣積糧,緩稱王。”   聲音傳出,廳堂久久寂靜。   劉備和陳群又是對視一眼,都從彼此的眼中看出了驚色。   孫乾發問後,他們之所以選擇讓陳孟作答,目的依舊是為了給他表現的機會,以揚其名。   隻要陳孟說得不是很離譜,後麵他們都能幫著圓回來。   可沒想到,陳孟這九個字拋出來之後,竟立刻就讓他們產生了醍醐灌頂,豁然開朗的感覺!   “妙,妙啊!”   廳堂的寂靜,被稱贊聲打破。   說話的,居然是陳登。   他站起身來,緩步來到廳堂中間:“高築墻,廣積糧,緩稱王……嗯,這所謂的高築墻,除了字麵上的意思,同時也暗指穩固軍力,確立根基,我說得可對?”   見他看向自己,陳孟愣了一下,輕輕點頭。   心裡卻是有些發虛。   他剛剛說出那九個字的用意,其實就是字麵上的意思:   把城墻修得高高的,把糧食積累得多多的,別跟第一個跳起來被大家圍攻。   有毛病嗎?沒毛病!   但這九個字落在真正有戰略眼光的人耳朵裡,則是能得出許多不一樣的啟發:   “廣積糧,除了指廣泛積累糧食之外,同樣也指在自身根基之地,大興生產,增強積累。   至於這緩稱王……”   “嗬嗬,劉豫州乃漢室宗親,所思所行皆為興復漢室正統,又豈會做那僭越稱王之事?”   陳群接過話頭:“犬子這‘緩稱王’三字,實則是一句提醒,即沉住心性,蟄伏積蓄,莫要冒險激進,引來各方敵視。”   “原來如此。”陳登點了點頭,再看陳孟,眼神裡已經多了一抹敬佩之色。   “如今,劉豫州已經開始在小沛實行這九字方略了。”陳群望向田豫,“國讓,你來給元龍講述一番。”   “唯。”   田豫站起身,將自己先前跟隨陳孟下田所得出的總結,詳細復述。   其中,著重介紹了陳孟設計的幾種新農具的效果。   陳登越聽,眼中光芒就越是強烈。   到後來,竟情不自禁地自語“好”,“甚好”,“還能如此”等稱贊驚嘆之言。   跟在場眾人不同,他曾被陶謙任命為典農校尉,頗知農事。   正所謂內行看門道,他僅僅通過田豫的講述,就明白了陳孟的這些舉措,到底會給百姓,給劉備帶來什麼。   而且,他還看出了更關鍵的東西。   陳孟的這些主張,是可以不斷擴散的!   如果以小沛為源頭,不斷向徐州各地推廣呢?   徐州老百姓是願意繼續被當地豪族壓榨,過那饑一頓飽一頓、遇到大災之年人相食的日子,還是願意過踏踏實實種田,時時刻刻手有餘糧心不慌的日子?   等時機成熟,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劉備或許隻需要把名聲打出去,就能讓徐州百姓們簞食壺漿相迎!   占領和統治,都需要成本!   聽到你的名號,大家一窩蜂過來歡迎,哭著喊著讓你入主一地,和紅著眼睛跳起來跟你拚命,根本就不是一個成本!   這一點,在徐州名聲已經臭了大街的曹操最有發言權。   要知道,按原本的歷史線,數年後劉備因曹操南下,離開新野時,當地老百姓們可是拖家帶口跟著上路的。   一方麵是劉備確實愛民且形象工作做得好,另一方麵也是因為曹操在百姓群體中名聲太臭。   寧可背井離鄉,一不留神就死半路上,也不跟你這動不動就屠城的貨混!   “好,好!”   待田豫講述完畢,陳登撫掌大笑,快步來到陳孟麵前,整了整衣冠,鄭重行禮:   “玄空真大才也!登先前舉止失度,若有得罪之處……”   他說著,竟一把抽出桌案上的劍,倒轉劍柄遞與陳孟:   “玄空可以此劍刺我,登絕無怨言!”   此言行一出,劉關張田等武將倒覺得沒什麼。   陳群、簡雍、以及跟陳登一起來的孫乾,臉色則略顯不自然。   都是士人君子,動不動就拔劍砍人或者讓人砍作甚?   豪俠之氣,著實粗鄙,有辱斯文!   陳孟則是愣住。   倒不是因為陳登這種讓人砍他來道歉的方式。   而是距離這麼一近,陳孟竟發現,他頭頂上的光芒,與自己預想中不同!   黃金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