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看了一些書友的評論,又看了後臺讀者年齡統計,忍不住有些話想說: 1、歷史上自祖龍起,有名號的皇帝有400多位; 太上皇隻有23位。 在遜位為太上皇之後,我印象中,還能夠保留權利的隻有唐睿宗、南宋趙構、清朝乾隆這三位。 宋徽宗退位不久就被金人捕獲,不在此列。 所以,書中描述的雙日淩空這一現象,在歷史上少有。 大家不要因紅樓的背景,提到刻薄寡恩就把皇帝代入到四阿哥雍正身上。 2、關於皇帝的能力問題。 有人說皇帝接受的都是精英教育,所以應該是精英階層。 這個怎麼說呢,能在歷史上留名的人,其成就都可能是普通人畢生追求的。 但是,評價到很多帝王的時候,人們還會說“長於深宮婦人之手”! 此外,儒家為正統的教育體係,也是皇帝能力的殺手之一! 可以說除了一些中興之主,哪個皇N代能力都不如開國帝王。 以明朝為例,常務副皇帝朱標能力強於永樂大帝,強於被建文三傻忽悠瘸了的朱允炆,但是,無論朱標、朱棣,能力都比不上朱元璋。 這算是人工養殖和天選的必然。 本書中的熙和皇帝一開始接受的都不是皇太子教育,以親王驟登帝位,有時都分不清太上皇對他是要扶上馬送一程,還是隻是臨時頂缸人選,用過就廢。 不隻熙和帝有此想法,他老爹隆武帝恐怕也沒有搞清自己的內心到底在想什麼。 各位不妨代入到熙和和隆武的視角,換位思考一下,也可以留言,我都會看的。 3、關於臣子忠誠和待遇的問題。 書中的賈玹,有人認為他是一個愛國者,堅持信仰,忠於使命…… 然後被打壓、被流放,認為這是欲揚先抑。 有這個因素,但更多的是現實。 有能力、忠於國家、挽狂瀾於既倒卻死在皇家手裡的大臣很多。 嶽飛、於謙,都是令人扼腕嘆息的英雄。 悲劇的原因有多種,最重要一種,站錯隊了。 那麼回到本書,賈玹有沒有站錯隊? 首先取決於賈玹的敵人站在了哪裡?敵人的籌碼與賈玹的籌碼哪個更重要? 其次,再取決於隆武、熙和兩父子到底是對立還是統一! 賈玹穿越時,各項屬性都要歸零了,唯獨智商一項,是正常人的兩倍,這個是一開始就留下的伏筆。 與一個智者談忠誠,不如去和他談利益。 相信睿智如各位讀者,會如賈玹一樣,首先當一個目光長遠的投機者,一時的隱忍,隻為了後期觸底反彈的收益…… 4、最後。 我在揣摩書中每個人的心思,刻畫他們的形象,歡迎大家與我一起創作,把你們的想法分享出來,謝謝!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