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之後,哥舒策來到了大明宮。 “臣,大乾隱衛監察司提督哥舒策拜見陛下!” “你們大乾隱衛不是國之羽翼嗎?不是國之利刃嗎?” 熙和帝俯瞰著禦階下躬身而立的哥舒策,語氣中滿是嘲諷: “如今瓦剌人打倒了神京城下,卻未有一點風聲傳來,你們隱衛該作何解釋?” “陛下,自從三年前,您就讓戶部停了大乾隱衛的支應,給了……” 哥舒策目光看了一眼戴權,又朝著大明宮陰暗處看了一眼,“給了皇城司、內衛,隱衛探事為了糊口,不得不轉行了,怠慢了差事,也在所難免!” 哥舒策語氣恭敬,眼神卻玩味的看著熙和帝,骨子裡就散發著不滿。 “你——大膽!” 熙和帝差點沒被哥舒策的神色語調氣得吐血。 首輔洪萬年更是出班怒斥哥舒策道:“哥舒提督,既然你大乾隱衛不能為國效力,國朝要來何用?不如散了吧!” 對上洪萬年,哥舒策麵露不屑,冷冷道: “一直以來,朝中諸公視我大乾隱衛為腹心惡疾,葉太師、洪首輔更是多次上書讓陛下解散大乾隱衛!” 哥舒策笑的越發陰冷,“隻可惜,洪首輔權勢滔天,也改不了太祖鐵律,如之奈何?” “你,你跋扈!”洪萬年指著哥舒策怒罵。 “怎麼也沒首輔大人調派廣寧府民壯給自己修祖宅跋扈!” 哥舒策直接了當拋出一個情報,洪萬年瞬間頭大,“此事臣不知,請陛下明察!” “當此國難之際,此等雞毛蒜皮之事,莫要汙了朕的耳朵。” 熙和帝倒不是有意維護洪萬年,而是現在絕對不可以動首輔。 “嗬嗬!” 殿上傳來兩聲冷笑,哥舒策的不屑之情溢於言表。 熙和帝也是頭一次見到有如此膽大的臣子,一雙狹長的鳳眼瞇著,看向哥舒策已經動了殺心。 哥舒策抬頭毫不在意的與熙和帝對視,口中陰冷之意更甚三分, “近三年,我大乾隱衛,未曾招納一人,倒是一直被不知名勢力襲擾、出賣,暗樁損傷207人,失了情報也在所難免!陛下若要問責,臣可自盡!” 熙和帝臉皮一陣抽動,心中也不禁惶恐。 大乾隱衛這三年日子過得如何,他很清楚。 讓戶部停了對大乾隱衛的撥款,是他的授意,反正大乾隱衛也有太上皇的九華宮養著,他何必再掏一份錢? 至於錦衣衛、皇城司、內衛對大乾隱衛也多有襲擾,那隻不過是下麵的人在別苗頭,有什麼大不了的? 隻是熙和帝不知道的是,這三年大乾隱衛竟然損失了207個暗樁,現在聽來也覺得觸目驚心。 麵對哥舒策的詰問,熙和帝心中莫名的發虛,忍不住雙眸微閉,按照曹太後所說,這可是他未來的家底,熙和帝當然心痛。 可哥舒策竟然敢對他無禮,熙和帝覺得麵皮無光,現在殺了哥舒策倒是不至於,就想命人將哥舒策拖出杖責! 縱然他錯了,他也是君! 白虎哥舒策縱然為國屢立奇功,隻這一次的疏忽,就能斬了他! 就在熙和帝動了殺心的時候,哥舒策臉上的笑容卻越發陰冷,原本躬著的身子,也站直了! 城外大軍壓境,不想著如何補救,卻在大明宮追究責任,當真是扶不起的阿鬥! 哥舒策不禁想起賈玹的話,“有些人天生就激不起部下的效忠之心,所以,以某一個人為效忠對象,並傳承下去,就是大乾隱衛最大的弊端……” “夠了,白虎,你過界了!” 君臣對壘,局麵即將失控之際,一聲厲喝,曹太後拄著龍頭拐杖老態龍鐘的走了出來。 此刻曹太後的模樣,與前些日子提著86斤的青龍偃月刀砍人時的模樣判若兩人。 “見過前輩!” 哥舒策向曹太後恭敬行禮。 “別跟我打馬虎眼,皇帝不知,我還能不知?你這是在為人掩飾罪責,九邊重鎮,都在玄武的監控之下,與你白虎一係無涉!” “前輩,我是監察司提督,無論如何,都是我的責任。” 哥舒策說這話時頗有心灰意懶的味道,“現在的局勢,和隆武朝終究是不同了!臣也無用了!” 哥舒策說的蕭條,大明宮內眾人聽著卻是心驚膽戰。 無他,這是頭一次有人把太上皇、熙和帝雙日淩空的問題擺在了臺麵上。 一時間熙和帝也有些懵。 現在帝都神京城外,瓦剌人大兵壓境,太上皇卻在江南巡幸。 若是太上皇有心,完全可以在帝都被破之後,提調江南、江北大營,各路都司駐軍,再來一次以南伐北,到了那個時候,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太上皇無論是復辟還是另擇新君都是輕而易舉的事。 難怪哥舒策敢如此對朕? 熙和帝感到手腳冰涼,幾乎站立不住。 「他們是真不把朕當做君主啊!」 熙和帝能想到的事,其他人顯然也想到了,一時間大明宮內氣氛凝滯。 一些人的目光在哥舒策和熙和帝之間來回逡巡。 熙和帝這個時候雖然可以斬了哥舒策,可哥舒策想要給熙和帝添點堵,比如偷偷開個城門,引得瓦剌人入城,還是很容易做到的。 那時候,失了神京城,縱然出逃,熙和帝的帝位也未必穩當。 熙和帝是一個太平天子、秀才天子,政治手腕自然是有的,而且還不錯,五年時間,在太上皇看顧或者打壓下,也拿到了大部分朝堂文臣的支持,這是熙和帝的長處。 可熙和帝也有一個短處。 熙和帝從未從過軍,未曾有過隆武帝統兵出征的履歷,並不懂武人之間的袍澤之情,以及對被拋棄的痛恨。 不能與武人共情,不知武人真正看重什麼,也就導致了熙和帝在文治上尚可,在武功上很是薄弱。 這也是熙和帝特別看重賈敬串聯起來的四王八公投效的原因,相比起來,已經入了皇宮內庫的「崆峒印」,毫無喚醒跡象,隻是一件死物,比起武勛集團持續的鼎力支持,都稍有不足。 於是賈敷、賈玹父子的功勞被無視,也就很正常了,這隻是一個顯而易見的取舍問題。 為了皇朝大業,苦一苦某幾個人,苦一苦百姓,也是很正常的。
第一百零一章 君臣對壘(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