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亞平寧——海嘯(九)(1 / 1)

四千人左右的巴利阿裡投石兵與伊比利亞、高盧的輕步兵首先渡河到達了戰場附近,他們在平原上站到了早已預設好的陣地上,而緊隨其後的便是洶湧澎湃的一萬名騎兵部隊,馬蹄轟轟、塵土飛揚,最後到達戰場的則是三萬多名重裝步兵。在馬戈、吉斯戈、莫諾馬庫斯、博斯達和波米爾卡等迦太基將領們的指揮下,兩萬多名高盧與伊比利亞步兵在中軍列陣,而一萬名利比亞步兵則分列兩翼。在前方輕步兵戰線的掩護之下,伴隨著軍號與戰鼓聲,整個迦太基步兵陣型開始變化。按照昨晚設定好的陣型,中央戰線開始向前緩慢呈梯狀推進,使整個步兵陣線形成了新月般的凸型,而利比亞人則保持不動。騎兵部隊快速移動到了步兵的兩翼,左翼由蒙華和杜卡利烏斯等人指揮約6500名伊比利亞與高盧重騎兵對陣羅馬騎兵,而右翼由漢諾與馬哈爾拔等人指揮的3500名努米底亞騎兵則對陣羅馬的同盟騎兵。統帥漢尼拔騎在戰象“布塞菲勒斯”的身上,率領著衛隊列陣於中央戰線後方總攬全局。   瓦羅觀察著對麵的迦太基軍陣,除了對方重步兵已經使用了全套羅馬裝備令他有點吃驚外,其陣型的緩慢變化並沒有引起他的注意和警覺。他更關心的是他正對麵的努米底亞騎兵,這些勇敢的北非騎兵一直是羅馬人所恐懼的對象。對於騎兵戰瓦羅基本不抱太大的幻想,畢竟實力差距就擺在那裡,他唯一希望的就是自己的騎兵能夠堅持到重步兵突破迦太基人的中央戰線之前而不崩潰。   太陽逐漸升到了高空,暖風徐徐吹拂著平原上旺盛的牧草,炎炎夏日中在這片原本寬廣而現在卻因雙方十幾萬人馬聚集而略顯狹小的空地上,亞平寧半島歷史上最著名的戰役即將拉開帷幕。首先接戰的是雙方的輕裝步兵,數量眾多的羅馬輕裝步兵開始以散兵隊形向著對麵前進,這些裝備簡陋的年輕人打算在雙方正規部隊交鋒前先摘下一些戰役的果實,隻有做為羅馬盟友的敘拉古國王希倫提供的一千名弓箭手在前進到半途中停下了腳步並準備彎弓搭箭。突然,宛如一陣疾風刮過,如冰雹般的石頭從遠方的草叢上方飛來。在呼嘯聲中掠過羅馬人的陣線並引發了一片慘叫之聲。巴利阿裡投石兵在這場世紀大戰中先拔頭籌,平坦的地型令他們可以不受阻礙地甩動手中的拋石繩向對麵射出致命的石彈。羅馬輕步兵被這種遠程襲擊打得措手不及,除了敘拉古弓箭手們可以對等的回擊外,其他羅馬人隻能用手中的輕盾一邊掩護一邊咒罵著試圖向對方靠近以便投擲手中的標槍。   仿佛老天不保佑羅馬人一般,戰鬥才剛剛開始,羅馬人就遭遇了首個重大挫折。當雙方輕步兵開始接戰後,雙方的騎兵部隊都開始有點按捺不住了,還沒有嘗過對方厲害的羅馬騎兵們躍躍欲試,隻是在保盧斯的壓製下沒有輕舉妄動。然而一塊飛石改變了這種狀態,部署在騎兵前方的投石兵一記精準的打擊,重創了正位於最前沿的執政官埃米利烏斯.保盧斯的頭部。執政官被這記猛擊直接打下了戰馬,頭盔也飛到了遠處,他的扈從急忙下馬進行保護和緊急治療。羅馬人的右翼部隊一下子變得群龍無首,而就在這關鍵時刻,對麵的迦太基重騎兵在高亢的號角聲中發起了進攻。   做為迦太基方最關鍵的攻擊矛頭,蒙華所率領的伊比利亞與高盧重騎兵將是這場戰役的決定性力量。他們必須在中央防線沒有被撕裂之前完成擊潰羅馬騎兵並包圍羅馬步兵後方的一係列行動。蒙華在等待己方輕裝步兵完全撤退到陣後時,突然發現對麵的羅馬騎兵出現了輕微的騷動,此時他並不知道保盧斯已經身負重傷。但是做為戰場經驗豐富的優秀將領,他善於抓住戰場上每個稍縱即逝的機會。蒙華一馬當先,高舉起長槍沖向對方,身後的騎兵在他的率領下高呼著戰鬥口號,如同潰堤的洪水一般向著羅馬陣地狂奔而來。另一側的騎兵對戰也同時上演,小漢諾與馬哈爾拔在兵力並不占優的情況下英勇無畏地沖向了對麵的羅馬同盟騎兵,他們的目的並不是消滅對方,而是纏住對方,等待著蒙華主力部隊的到達。   與此同時,在整個戰場的中央,隨著雙方輕步兵逐漸後撤至後方,擔任進攻主角的羅馬重裝步兵開始發起了進攻。高盧與伊比利亞的最凸前的戰陣首先受到了羅馬重步兵的打擊,當羅馬第一列的新兵沖鋒向前,到達擲標槍的距離時,迦太基的新月型戰線隻能讓大多數羅馬士兵將標槍扔到了戰陣之外,從而白白浪費了投擲攻擊的機會。在雙方發生短兵相接之後,保持直線戰列的羅馬人馬上發現對方隻有一小部分人能夠和他們接觸並交戰,但是在這混亂和喧鬧的戰場上,沒有人能夠有時間去思考原因。羅馬士兵隻是保持著作戰本能與平時的訓練向前奮力推進。而中央戰場的羅馬指揮官們也同樣按照這個理念執行著命令,那就是以最快的速度達成中央突破,撕裂迦太基人的戰線。   馬戈與吉戈斯等人保持著冷靜的頭腦,他們一邊指揮著手下的高盧人和伊比利亞人全力抵抗,一邊有意識地讓各個方陣在可控的方式下緩緩地向後撤退,以避免其中哪個方陣掉隊而遭到對方的圍殲。而騎乘在高大戰象背上的漢尼拔則在全軍的後方仔細觀察,一旦發現哪個方陣後撤地太快或是太慢就立即讓傳令兵前去糾正那些百夫長的指揮。高盧人與伊比利亞人的方陣是交替設置的,這樣可以做到穩定那些高盧士兵情緒的作用,防止這些容易激動的人過於戀戰或是過於害怕。成群已經裝備了希臘盔甲的高盧人揮舞著手中的大刀,全力抵抗著洶湧而至的羅馬人,對方連結成堅固的陣線,如泰山壓頂般地向前推進並用盾牌向前撲擊,以試圖給自己的短劍留下施展的空間。而伊比利亞人的作戰方式和羅馬人如出一轍,再加上相同的裝備,在戰鬥中很容易讓人產生錯覺,令不少羅馬新兵在混亂的戰場上誤以為攻擊錯了目標,反而留給對方老兵不少可乘之機。戰吼與辱罵之聲在戰線上此起彼伏,兵器撞擊聲與慘叫聲在整個戰場上空回蕩。隨著戰鬥逐漸進入白熱化,迦太基中央戰線在不斷地緩慢後退,這同時也給了羅馬人一個假象,他們似乎已經成功擊退了迦太基人。原本的新月型戰線現在已經變成了一條直線,除了最兩側的利比亞人,其他迦太基步兵全都與羅馬人展開了激戰,戰役的第一環已經發動了。   在戰場的另一側,蒙華正率領著迦太基騎兵橫掃整個羅馬騎兵軍陣,由於這些羅馬新兵大部分是剛征召不久的新兵與許多打算來體驗戰鬥的貴族元老,就算其百夫長與隊正有一定的戰鬥經驗,但是在蒙華率領的百戰之師麵前卻是毫無抵抗之力。已被扈從抬至隊尾的保盧斯此時因為頭部受傷嚴重無法上馬而坐在地上,保民官尼烏斯.蘭社盧斯在一片亂軍中看到他時,他的扈從都不是已經戰死就是正在戰鬥,迦太基人迅猛地攻勢令本就人數上占劣勢的羅馬人亂成一團。   “親愛的埃米利烏斯,你怎麼還在這裡?”尼烏斯.蘭社盧斯看著因失血過度而臉色蒼白的執政官高聲叫道。   “別管我了,快去戰鬥吧,尼烏斯。”保盧斯喘著氣用盡力氣喊著。   “眾神保佑,我們已經頂不住了,那些迦太基人太厲害了。快走吧,保盧斯,上我的馬來,我帶你逃出去。”保民官一邊躲閃著迦太基人的攻擊一邊對著保盧斯伸出手來。   “別管我了,我傷的太重,活不了太久了。”執政官一邊說一邊脫下手上的戒指遞給了尼烏斯,“幫我把這個帶給我的兒子,如果最後我們勝利了就替我祝賀瓦羅,如果我們失敗了就去警告元老院,你一定要活下來。”   在目送著尼烏斯的身影遠去後,保盧斯已經因為失血過多而快要失去知覺了,身邊殺聲震天的戰鬥已經變成了羅馬一方的慘敗,劫後餘生者正在爭先恐後地從他的身邊掠過,在遍地屍體中,執政官埃米利烏斯.保盧斯永遠地閉上了眼睛,他在人生的最後一瞥中看見一個紅纓金甲的騎士從滿天塵埃中沖來,如同戰神瑪爾斯一般……   蒙華在擊潰了右翼的羅馬騎兵後立刻集合部隊,繞過了羅馬軍的後陣,向著左翼的羅馬同盟軍騎兵後方殺去。勝利的天平開始一點點向著迦太基的方向傾斜。   中央戰線處的戰鬥還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羅馬指揮官與士兵們並不了解兩翼的戰鬥情況,而在他們麵前則呈現的是一幅即將勝利的美好畫卷。迦太基戰線中部的高盧與伊比利亞部隊在戰鬥的同時保持著優良的秩序不斷進行重整、復原和穩步後撤,盡管雙方都付出了相對慘重的損失,但是羅馬人那占有絕對優勢的兵力並沒有任何的感覺。當他們看到迦太基軍隊正在不斷節節敗退時,信心油然而生,頭腦愈發興奮,不自覺地開始加快向前推進的步伐。而軍團指揮官與百夫長們由於深陷戰場的人海之中,也無法發現有任何不妙的地方,他們隻能專注於眼前的敵人,意圖盡快完成突破。不斷後撤的迦太基中央戰線形狀開始越來越內凹,由當初的外凸新月形變成了內凹的新月形,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即將達到其臨界點。隨著戰線的快速轉變,後方和兩側如潮水般的羅馬人洶湧向前,謹慎行進和往日訓練都被拋諸腦後,他們沿著阻力最小的戰線挺進,一齊湧向了戰陣中心。三線陣型間的間隙以及戰鬥中隊間的間距全都消失了,變成了一大群亂哄哄的散兵遊勇,軍團長找不到手下的百夫長,百夫長也找不到自己的士兵了,所有人都被裹挾著向著戰場中心湧去,大家都認為勝利在望,迦太基的戰線如同一根細線一般,隨時有可能被崩斷。   始終在觀察戰事進展的漢尼拔命令手下發出了預定好的信號,兩翼尚未參戰而等得不耐煩的利比亞重裝步兵終於如願以償地加入了戰鬥,他們排列著密集的隊形同時向戰線的內側轉身,一邊快速整理著隊列一邊向著羅馬人空虛且毫無防備的側翼發動了攻擊。而作為軍事單位存在的羅馬軍隊,已經因為陣型太過壓縮擁擠而陷入混亂,麵對敵人突然而猛烈的側擊根本無法組織起有效的抵抗。利比亞人開始了瘋狂地殺戮,當正在前進的羅馬人發現自己的兩側都同時受到攻擊時,原本的自信與勝利的前景突然消失了,大部分新兵都因為驚慌而不知所措,老兵們則不由自主的想到了前幾次戰役的慘敗。向前的推進戛然而止,羅馬人開始變得慌亂和猶豫不決。而此時從西南方向吹來的狂風越刮越大,戰場上本就漫布的塵土越來越多,麵向西南進攻的羅馬人甚至無法睜開眼睛。馬戈等人原來倍感的壓力瞬間消失,所有高盧人與伊比利亞人信心大增,攻守方開始顛倒,戰役的第二環發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