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韓信,其實本來是項羽的部下。 韓信出身平民,家裡沒什麼錢,飯都吃不上,窮的就剩一把劍了。因為韓信雖然很窮,但也像武士、俠客一樣,身上總佩著一柄寶劍。淮陰城裡的一幫少年看了很不順眼,常常取笑韓信,他也不跟他們計較。 一次,他們又在街上相遇,這幫少年要捉弄一下韓信,攔住他說:“韓信,你文不文、武不武的,像個什麼呀?我們看你還是把身上的劍摘下來扔了吧!” 這班少年中,有個屠夫的兒子特別刻薄,沖著韓信說:“你身上老是帶著劍,好像很有兩下子似的。但我知道你是個膽小鬼。你敢跟我拚一下嗎?敢,就拿劍來刺我;不敢,就在我的褲襠下鉆過去!” 韓信盯著他看了一會,趴下去,從他的褲襠底下爬了過去。這幫少年見了,都大笑起來,認為韓信膽小,是個無用的懦夫。 陳勝、吳廣起義後,項梁也渡過淮河北上,韓信就帶著寶劍投奔了項梁,留在部隊,但是默默無聞。項梁戰敗死後,韓信又歸屬項羽,項羽讓他做郎中。韓信多次給項羽獻計,項羽均不予采納。在項羽心裡,他就是最厲害的了,還用得著別人來獻計策? 於是,韓信在始終得不到重用的情況下,就離開了項羽,投奔了劉邦。但是韓信在劉邦這也還是隻做了個管理倉庫的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 後來,韓信觸犯了軍法要被問斬,同案的十三人都已處斬,就要輪到韓信了。韓信舉目仰視,看到了滕公夏侯嬰,說:“漢王不打算得天下嗎?為什麼殺掉壯士?” 夏侯嬰覺得此人說話不同凡響,而且相貌威武,就放了他。夏侯嬰和韓信一聊,覺得韓信很有才能,很欣賞他,於是就向劉邦推薦了韓信。劉邦也沒有發現韓信與眾不同的地方,就還是封了韓信一個小官,管理糧餉。但是韓信和蕭何十分談得來,蕭何也十分賞識他。 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後,大家都覺得劉邦不行了啊,沒什麼前途了,被排擠到這麼個偏僻的地方,到處都是大山,大夥跟著一塊過苦日子。所以,很多將領就不想跟著劉邦乾了,每天都有不少人逃跑。 韓信知道蕭何多次在劉邦麵前舉薦過自己,而劉邦不用,韓信就也逃走了。蕭何聽說韓信逃走,來不及向劉邦報告便去追趕韓信。軍中有人向劉邦報告“丞相蕭何逃跑了。” 劉邦這下可急壞了,如失左右手。直到第三天早晨,蕭何才回來,劉邦又是高興,又是怨恨,問:“你怎麼也跑了?” 蕭何回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 劉邦問道:”你去追的是誰?” 蕭何說:“韓信啊。” 劉邦聽是韓信,更生氣了,覺得他有什麼好追的,就說:“軍官跑掉的有好幾十個,你都沒有追,倒去追韓信,這是撒謊。” 蕭何說:“那些軍官是容易得到的,至於像韓信這樣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的。大王假如隻想老做漢中王,當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爭奪天下,那就非用韓信不可。” 劉邦說:“我當然也打算打去呀,哪裡能夠老悶在這個鬼地方呢?” 蕭何說:“大王如果要打回去,那就重用韓信,他就會留下來;如果不能重用他,那麼,韓信終究還是要跑掉的。” 劉邦說:“那我看你的麵子,讓他做個將軍吧。” 蕭何說:“隻讓他做將軍,韓信還得走。” 劉邦說:“好吧,那讓他做大將軍吧。” 蕭何說:“太好了。” 當下劉邦就想叫韓信來拜將。蕭何說:“不能這麼隨意,大王如果誠心拜他做大將,就該揀個好日子,自己事先齋戒,搭起一座高壇,按照任命大將的儀式辦理,那才行啊!” 劉邦答應了。那些軍官們聽說劉邦要拜大將軍了,都在猜是誰啊,也都希望自己會被任命為大將軍。 等到舉行儀式的時候,才知道是韓信,全軍上下都大吃一驚。韓信拜將後,劉邦問韓信有何定國安邦的良策。 韓信問:“同您東向而爭天下的不是項羽嗎?那大王自己估計一下,論兵力的英勇、強悍、精良,同項羽比誰高誰下?” 劉邦沉默良久,認為不如項羽。韓信說:“不僅大王,就連我也覺得您不如項王。可是我曾經侍奉過項王,請讓我談談項王的為人。項王一聲怒喝,千人會嚇得膽戰腿軟,可是他不能放手任用賢將,這隻算匹夫之勇。項王待人恭敬慈愛,語言溫和,人有疾病,同情落淚,把自己的飲食分給他們。可是等到部下有功應當封爵時,他把官印的棱角都磨光滑了,也舍不得給人家,這是婦人之仁。項王雖然獨霸天下而使諸侯稱臣,可是卻把自己的親信和偏愛的人封為王,分配不公,諸侯對此忿忿不平。凡是項羽軍隊經過的地方,無不遭蹂躪殘害,所以天下人怨恨他,百姓隻是在他的淫威下勉強屈服。名義上雖為天下的領袖,實質上已失去民心!在這種情況下大王如能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武勇之人,把天下的土地分封給功臣,率領英勇的一心想打回老家去的士兵,何愁不能取勝!況且項羽用欺詐的手段坑殺秦降卒二十餘萬人,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唯獨章邯、董翳(yì)、司馬欣這三個秦將留下來了,還封他們為王,秦人對這三人恨之入骨,秦國百姓都不擁戴他們。如今大王起兵向東,攻三秦的屬地,隻要號令一聲,即可收服。” 韓信的這番議論,實際上為劉邦製定了東征以奪天下的方略。劉邦聽後大喜,對韓信言聽計從,部署諸將準備出擊。韓信當上了大將,也馬上調配將士,編排隊伍,操練兵馬,宣布紀律,準備出擊。 當初,劉邦在來漢中的時候,路途並不好走,走的一條叫子午穀的小路。或者根本不能算路,到處都是高低不平的山路,有的地方連山路都沒有,都是懸崖絕壁,要想通過得在絕壁上訂上木樁子,搭上木板,淩空架起一條通道,這就叫棧道。 棧道腳下就是萬丈深淵,士兵稍一不小心都可能摔得粉身碎骨。在通過子午穀到達漢中後,張良來了,他向劉邦獻了一個計策,他說:“主公啊,咱們得把一路走過的幾百裡棧道全部燒毀。”劉邦一聽,急了:“為什麼,我將來還想出去呢!”張良說:“有兩個好處,一個是為了防禦,這樣別人也打不進來了;另一方麵是為了迷惑項羽,使他放鬆戒備,以為您不打算回返了。” 劉邦一聽,也有道理,就下令燒了。其實我覺得更有道理的是,這樣士兵想逃跑也跑不出去了。 項羽知道了,也很高興,自然放鬆了對劉邦的警惕。 而現在隨著韓信成為了大將軍,一個著名的謀略即將上演:“明修棧道,暗度陳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