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沐陽領著張月、嫣然以及一隊衙役,踏入了熙熙攘攘的大街。街角,難民們橫七豎八地躺著,無助的眼神中流露出對生存的渴望。不遠處,一家糧商的鋪子上醒目地掛著“6000文一石”的標價,而城西新開張的糧店更是將價格抬高到了驚人的“1萬文一石”。 嫣然憤怒地指向那家高價糧店,對李沐陽說:“這黑心商家,簡直不把人命當回事!李大人,您可得為百姓做主,抓了這家店主!”李沐陽卻微微一笑,搖了搖頭,輕描淡寫地說:“嫣然姑娘,不必動怒。這,正是我安排的。” 張月和嫣然聽後,不禁愣住了,心中暗自嘀咕:“這李少府怎麼也變得如此俗氣,難道真要發這國難之財?” 時至中午,李沐陽將眾人請到了府衙的後廚。飯桌上,醬燒蝗蟲、椒鹽蝗蟲、蝗蟲湯、油炸蝗蟲、乾煸蝗蟲一應俱全,還有醬香的青賢酒相伴。他邀請了自己提拔年輕官員和其他太丘官員,請他們入座品嘗。 然而,當眾人看到桌上的菜肴時,都露出了驚異的表情。蝗蟲,在他們眼中是帶來災難的魔蟲,都認為此蟲有毒,怎能食用?李沐陽見狀,不禁怒斥道:“你們這些五穀不分的官員,真是枉費了朝廷的俸祿!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不試一試怎麼知道這蝗蟲的美味?” 他的話語中透露出堅定和不容置疑。在李沐陽的催促下,眾官員隻能硬著頭皮嘗試。一位官員率先品嘗後,臉上露出了驚喜的表情,贊不絕口:“真妙!好吃極了!這味道,真是人間難得一見!”其他官員見狀,也紛紛放下心中的顧慮,品嘗起來。 酒足飯飽之後,李沐陽正色道:“各位,這蝗蟲的味道如何?”眾人紛紛點頭稱贊。李沐陽繼續說道:“既然覺得好吃,那就讓災民們去捕捉蝗蟲吧。我會將食用方法教給他們。你們身為官員,更應該以身作則,帶頭食用,推廣給災民。”眾人紛紛應允退下。 就在這時,一名侍衛急匆匆地趕來報告:“大人,眾糧商看到我們立的糧食價格後,紛紛將價格調高到了1萬文一石,並將我們早期收購的糧食以10貫的價格全部買走了。我們這次賺了近10萬貫!” 張月和嫣然聽後,心中不禁犯起了嘀咕:“這李少府莫不是瘋了?現在正是需要糧食賑災的時候,怎麼還把糧食都賣了?”然而,李沐陽卻仿佛胸有成竹,微微一笑,說道:“好!傳令下去,派人去其他城市延請大量醫生,並大量收購治療瘟疫的藥材。” 傳令兵正要離去時,李沐陽又補充道:“慢著!還有,貼出告示,嚴格盤查城門來往車輛。糧食隻許進不許出!若有違反者,斬首示眾!”傳令兵應聲離去執行命令。 張月忍不住走上前去,好奇地向李少府探詢這其中的原因。他沉著地說道:“大災之後,瘟疫往往會如影隨形。因此,大夫和藥材的儲備至關重要。至於城門上張貼的告示,背後有更深層次的考量。大量糧食湧入太丘,糧商們急需充足的糧倉來存儲。而且,據我夜觀天象,過幾天將有雨水降臨。糧食若保管不當,極易受潮發黴,屆時其價值將大打折扣。那些奸商為了挽回部分損失,勢必會降價銷售糧食。” 聽到李少府的這番解釋,張月、嫣然以及眾人都恍然大悟。張月不禁贊嘆道:“原來公子您開設糧鋪,並以高價售糧,是為了吸引這些奸商投入更多的資金收購糧食。待他們資金耗盡之際,您再張貼告示,如同甕中捉鱉,將他們一網打盡。” 李沐陽微微一笑,對張月的理解表示肯定,並補充道:“不僅如此,這更像是一個精心策劃的‘養肥鴨子再宰’的策略。我們不僅要捉到鱉,還要確保這隻鱉足夠肥美。”眾人聞言,紛紛開懷大笑,對李沐陽的聰明才智贊嘆不已。而張月和嫣然則為先前誤會李沐陽而感到愧疚,他們深知,這次事件中,李沐陽的智慧和謀略為整個太丘城帶來了福音。 李沐陽憂心忡忡地注視著災區的狀況,連續數日奔波於農戶家宅,田間地頭,查看災民的飲食是否得到解決,瘟疫的醫治是否順利。每當看到災民們的臉色逐漸恢復紅潤,即使是以蝗蟲為主食,也吃得津津有味,他才稍微安心。蝗災和疫情的緩解,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讓他緊繃的神經稍微放鬆了些。 然而,吃蝗蟲終究不是長久之計,總會有吃完的一天。李沐陽眉頭緊鎖,張月察覺到了他的擔憂,輕聲詢問。李沐陽嘆了口氣,道出了心中的顧慮。 突然,天空烏雲密布,雷聲滾滾,大雨傾盆而下。雨水沖刷著大地,也沖刷著李沐陽臉上的愁容。他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心中默念:“是時候收割了。” 回到城中,糧商們紛紛湧進府衙,要求他收購手中的糧食。麵對奸商們的降價,李沐陽不為所動。趙老板給出自己的價格:“6000文一石,不能再低了。”李沐陽搖搖頭。奸商們麵麵相覷,竊竊私語。朱老板咬著牙說道:“4000文一石,這是我們能接受的極限。” 李沐陽仍然搖頭,奸商們失望的連連嘆氣。這時,李沐陽看準時機,拋出了最後的籌碼:“1000文一石。”奸商們見狀,隻好見好就收,不願最後一文不剩。 經過一番較量,李沐陽成功以低價收購了糧食。他用賑災銀30萬貫和賣糧所得的10萬貫,共計40萬貫,為災區購置了足夠的糧食和糧種。加上他發現的蝗蟲宴,足以讓太丘人民度過難關。 為了長遠發展,李沐陽還建議以工代賑,興修水利,引黃河水積水成湖,發展養殖業。太丘的魚蝦雞鴨牛羊應有盡有,煥發出勃勃生機。 李沐陽在太丘的功績深得民心,當他離開時,太丘萬民相送,場麵宏大而感人。盡管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但李沐陽的功績將永存太丘人民的心間。他心滿意足地離開了太丘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