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這一情形,劉秀在赤眉軍攻入長安的同時,沒有立即同赤眉軍發生大規模的正麵沖突,而是立即發布詔書,封劉玄為淮陽王,並聲稱:吏人敢有賊害者,罪同大逆。 這樣,劉秀便將原來傾向於劉玄更始政權的地主豪強勢力,爭取到自己一邊來了,也為赤眉軍進入長安後製造了重重困難。 果然,長安周圍的地主武裝都對赤眉軍的建世政權采取不合作態度,往往聚為營保,各堅守不下,甚至圖謀劫出更始皇帝劉玄。 另一方麵,劉秀還派鄧禹率領二萬精兵尾隨赤眉軍入河東郡,伺機入關。 劉秀在完成了這些工作之後,便集中主要力量用來在長安以東構築防線。 劉秀派吳漢等人率軍掃平了河北地區檀鄉、五校、青犢、富平、獲索等農民軍; 同時,遣岑彭、景丹等人向洛陽以南的河南、荊州地區推進,更始政權任命的淮陽太守暴汜、宛王劉賜、鄧王王常等紛紛投降,豫西地區的眾多小股農民武裝也先後被削平。 這樣,在赤眉軍據有長安的一段時間內,劉秀已完成占領從河北地區經洛陽向南到河南、荊州地區以及豫西地區一線的重大戰略部署。 加上原來已派鄧禹占領河東,不但堵住了赤眉軍東歸的道路,而且形成了對長安的大半個包圍圈。 此時,赤眉軍在長安城中並沒有充分利用占領首都的優勢,穩定秩序,繼續擴大戰果,而是貪戀京師,論功行賞不休。 紀律也鬆弛下來,甚至發展到燒宮室市裡,宗廟園陵皆發掘。 由於赤眉軍百萬之眾固守幾經戰亂的長安孤城,僅四個月後,建世政權便陷入了軍糧嚴重匱乏的地步。 為籌集糧草,赤眉軍放棄長安,引兵向西,取道南山、鄠縣,轉向西北的安定、北地一帶。 在那裡,赤眉軍雖然打敗了更始將軍嚴春,終因天寒地凍,加之遇到隴西豪強隗囂的阻擊,戰鬥力大為削弱,隻好返回長安。 此時,三輔地區經過連年戰亂,已是城郭皆空,白骨蔽野了。 建武二年,隻剩下二十餘萬人的赤眉軍隻好離開長安,出華陰,準備向東方轉移。 建武三年閏正月,赤眉軍行至澠池崤底時,遭劉秀部將馮異伏擊,大敗而逃。 接著,赤眉軍南下宜陽,陷入劉秀設下的包圍圈中。 饑寒交迫的赤眉軍卒突遇伏兵,又逢大雨,措手不及,被劉秀全殲。 三月,劉秀軍占領長安。 赤眉建政權二年十二月,赤眉軍離開長安東歸,建武三年正月,劉秀與赤眉軍交戰於崤山地區,赤眉軍被劉秀軍擊敗。 當赤眉西進,離開長安後,長安城已成無重兵駐守的狀態,這時劉秀集團的鄧禹軍乘機由上郡等地南下,輕而易舉地占據了長安。 當鄧禹軍未進占長安之前,劉秀即命令鄧禹要伺機進占長安,鎮慰西京,維係百姓之心。 但鄧禹自覺力量遠非赤眉軍的對手,故一直遲遲不敢向長安進犯,仍在上郡一帶地區征集兵馬,屯聚糧草,等待時機。 赤眉大軍一從長安撤出西走,鄧禹進占長安的計劃,才得以實現。 鄧禹軍進占長安後,也發生了一係列的失策行為。 他不在政治上改進治理長安的措施,沒有在軍事上加強保衛長安的部署,沒有注意對長安及其附近地區更始政權舊部招撫收容,壯大自己的實力。 而是忙於晉謁漢高祖劉邦的神廟,收漢代十一帝神主,派兵送往洛陽,巡行陵園等封建禮儀瑣事。 從而,使他失去了鞏固長安的可貴時機,客觀上為赤眉大軍重返長安,減少了阻力。 當鄧禹得知赤眉軍東返的消息後,鄧禹即派兵前去迎擊,企圖阻止赤眉軍重返長安。 赤眉軍於鬱夷擊敗了鄧禹軍,鄧禹慌忙退出長安,入據雲陽,赤眉軍遂又勝利地進占長安。 赤眉軍由今甘肅、寧夏等地返回長安,勢力已較前大減,及至杜陵一戰,10萬精兵被殲,又極大地削弱了起義軍的力量。 這時三輔地區正遇上大饑荒。 各地的豪強地主,聚眾以為營壘,堅壁清野,以斷絕長安的糧食供應,來困擾赤眉軍。 赤眉軍無計可施,隻得第二次被迫做出撤離長安的決定,東歸關東地區。 於是,赤眉軍於建武二年,漢光武帝劉秀二年十二月,共20多萬大軍離開京師,向東進發。 劉秀集團在平定河北和河東、河西、河內等地區的同時,對赤眉軍的發展動向就極為重視,把自己的戰略重點轉向對付赤眉起義軍,時時注意尋找時戰,消滅這支唯一可以與劉秀爭奪天下的武裝力量。 劉秀當初派鄧禹執行進兵關中,伺機奪取長安的戰略行動,由於鄧禹軍與赤眉軍兩次作戰,兩次大敗,而沒有實現。 故劉秀不得不於建武二年十一月召回鄧禹,以將軍馮異代替鄧禹執行搶占關中,消滅赤眉的任務。 劉秀對馮異進占關中對抗赤眉軍的基本策略和戰略作了詳細交待。 劉秀告訴馮異說:“三輔地區,遭受了王莽更始之亂,又受到赤眉延岑戰亂的禍害,百姓的生命財產遭到嚴重的損失,無人給他們以任何保障,派你去征討各種叛逆勢力,對歸附降順者,把首領集中到長安去,對於他們的部眾士卒,則遣送回鄉,從事農業生產,並且要毀掉現有營壘,以免他們又聚眾割據。“ 同時還告訴馮異,征伐各種勢力,不在於略地屠城,主要在於平定他們的勢力,妥善地安撫他們。 劉秀判明了赤眉軍東歸的情況後,為更順利地鎮壓赤眉軍,即對鄧禹說:“不要與窮寇爭鋒拚命,赤眉已日漸處於絕境,他們沒有糧食,肯定要向東方來,我以飽待饑,以逸待勞,很容易消滅他們,你千萬不要輕率與其交戰。“ 劉秀為了集中力量對付赤眉軍,在其進占洛陽後,針對赤眉軍東進,采取了以下部署:破奸將軍侯進率軍進駐新安地區; 建威將軍耿弁率軍進駐宜陽地區;大司馬吳漢統率的大軍集結於洛陽附近地區。 這樣,劉秀集團對赤眉軍的東歸,便形成了一個南北待擊,中間控製強大機動兵團的極為有利的戰略態勢。 劉秀集團參加崤底戰役的總兵力,無確切根據可查。 但依據其各部分的實力推算,大致可以得出上述概略數字:鄧禹所部,初入關中為2萬人,後來雖有較大發展,但幾次戰敗,損失了一些部隊,渡過黃河後大概最多也隻能擁有三五萬人; 馮異指揮的魏郡、河內、河南等郡兵馬,估計也在4萬人左右; 東路軍及其洛陽地區的機動力量,大致約在25萬左右。 赤眉起義軍的禦史大夫樊崇,丞相徐宣等認為,劉秀集團正忙於建都洛陽,派兵向周圍擴張勢力,在中原地區腳跟尚未站穩。 所以,赤眉回軍關東遇到的敵對力量很可能不會太大。 故作出了以下東歸作戰策劃:放棄攻擊渭北的鄧禹軍; 不再攻擊延岑的部隊。 準備打擊馮異的西路軍;出函穀關後,仍按入關的路線東進,然後往東南方向發展。 劉秀集團根據赤眉軍原先的入關進軍路線分析,認為赤眉東歸也有可能仍經過潁洛之間。 於是預先在洛陽、宜陽、新安等地布設了重兵,準備在潁洛地區將赤眉軍這股威脅劉秀稱帝最強勁的敵人徹底殲滅。 劉秀集團策劃:如果赤眉軍走西路,即經過靈寶、新安、洛陽之線,則宜陽的建威大將軍耿弁率軍馳往新安,與新安駐防軍破奸將軍侯進部共同攻擊赤眉軍; 如果赤眉軍走南路,即經過弘農郡、走宜陽,則侯進率新安駐軍馳往宜陽,與宜陽的耿弁軍共同擊滅赤眉軍; 位於洛陽的重兵集團由吳漢、朱祜、杜茂、賈復、堅鐔、王霸等統率的六軍,和由騎都尉劉隆、馬武、陰識等率領的邊境突騎部隊,準備向兩個方向機動支援。 赤眉起義軍於湖城作戰勝利後,沒有注意招降和收編馮異、鄧禹的部隊,給了敵人重新收攏集結的機會。 同時也沒有注意休整自己的部隊,備足下次作戰的糧食。 作戰60多天後,拉著饑餓疲憊的隊伍,急急向東方開進,隻想早日返回東方,忽略了對前方可能出現的敵人數量及自己的戰略策略的研究。 這就使赤眉起義軍,在缺乏政治上、思想上、軍事上任何準備的情況下,倉促進入了預想不到的崤底交戰。 漢光武建武三年、赤眉軍劉盆子建世三年閏正月,馮異已完成崤底戰役的一切準備工作,他命令一部分部隊穿上赤眉軍的服裝,預先埋伏於有利地勢,然後派出部隊去如期向赤眉軍挑戰。 赤眉軍樊崇等於拂曉派出1萬餘精兵,首先與馮異的先頭部隊交戰,雙方展開激烈戰鬥。 馮異軍佯裝抵擋不住,這時馮異卻隻派出很少量的部隊前來支援,造成了赤眉軍誤認為馮異兵少勢弱的錯覺。 於是,起義軍即出動主力部隊,全力向馮異軍猛攻。 馮異軍見赤眉軍主力投入作戰,也隨即將自己的主力展開,迎擊赤眉大軍。 雙方都有一些不同程度的傷亡,戰鬥持續到午後,赤眉軍的攻勢逐漸減弱,馮異看到時機成熟,遂命令埋伏部隊出擊。 這些伏兵由於穿著與赤眉軍相同的服裝,而且又來勢洶湧,使赤眉軍分不清敵我,陣勢立即大亂,紛紛向崤底撤退。 馮異隨即揮軍向崤底進擊,逐漸壓縮包圍圈,將赤眉軍男女8萬餘人於崤底擊破俘獲,這是赤眉軍自杜陵戰役以後,第2次最大的失利,遂使崤底戰役成為赤眉軍徹底失敗的前奏。 赤眉起義軍遭此嚴重失敗,還剩10餘萬兵力,在樊崇等統率下,急忙向東南方疾走。 漢光武帝劉秀得知馮異大敗赤眉軍,十分欣喜,並立即調動重兵堵截圍殲赤眉軍剩餘部隊。 當劉秀得知赤眉軍向東南疾走宜陽的情況後,立即親率漢軍主力大軍,也向宜陽疾進。 到達宜陽後,確定了以下的作戰部署:前軍由大司馬吳漢統率,全部為劉秀集團的精銳之師; 左軍是劉秀集團的驍騎部隊,由騎都尉劉隆、馬武、陰識指揮;右軍由大將軍朱佑,揚化將軍堅鐔,偏將軍王霸等統率; 中軍這是由劉秀直接控製的機動部隊,包括建威大將軍耿弇、驃騎大將軍杜茂、執金吾左將軍賈復等部。 劉秀集團將兵力部署妥當之後,即嚴陣以待,等候赤眉軍的到達。 赤眉起義軍在崤底失敗後,正向宜陽疾走,突然在前進的路上與劉秀的大軍相遇。 這時糧盡力竭的起義軍,自感沒有可能突破劉秀以重兵布成的陣勢,如勉強進行戰鬥,肯定會遭到無謂的傷亡,於是決定向劉秀投降,遂導致了赤眉農民起義軍最後的慘敗。 當時樊崇等派出式侯劉恭為代表,前去劉秀營內談判投降事宜。 劉恭見了劉秀說:“劉盆子帶領百萬之眾向陛下投降,陛下如何對待他們?“ 劉秀回答說:“可以免除他們的死罪。“ 於是樊崇與劉盆子及丞相徐宣以下30多大臣將軍便開始投降,將漢代的傳國璽綬、更始的七尺寶劍等交給了劉秀。 赤眉軍交出了自己的兵甲,堆積起來與雄巍的熊耳山一樣高。 劉秀大軍在洛水邊上列陣,讓劉盆子群臣觀看,以向他們示威。 劉秀對劉盆子等說:“自知當死不?“ 接著又以挑戰的傲慢態度對樊崇說:“你不覺得投降後悔吧?我可以讓你重新把你的隊伍集合起來,咱們正式做一次較量,以便決一勝負,我決不強迫你投降。“ 樊崇沒有答話。但丞相徐宣卻奴顏媚骨地說:“如若得降,猶去虎口歸慈母,誠歡誠喜,無所恨也。“ 至漢光武帝建武三年夏,劉秀以樊崇、逄安繼續謀反罪,將他們殺死。 在與赤眉軍在關中激戰的同時,劉秀在關東一線亦派遣以虎牙將軍蓋延為首的諸將對梁王劉永進行了東征。 劉永,西漢梁孝王劉武的八世孫,其家世代為梁王,據梁地,故在梁地素有威名,聲望極大。 王莽攝政之時,其父梁王劉立因結連平帝外家衛氏,被王莽所殺。 更始帝立,劉永復被冊封為梁王,據舊地。 後更始政亂,劉永遂據國起兵,以其弟劉防為輔國大將軍,招攬沛人周建等豪傑為其將帥,攻下齊陰、山陰、沛、楚、淮陽、汝南等二十八城,並遣使拜董憲為翼漢大將軍、張步為輔漢大將軍,與共連兵,遂專據東方。 更始敗亡之後,劉永自稱天子,在睢陽登基。 對於劉秀來說,近在東方睢陽的劉永是對其威脅最大的軍事集團,劉永所在的睢陽距洛陽近在咫尺,時刻威脅著京師洛陽的安全。 自建武二年始,劉秀先後派虎牙將軍蓋延和建威大將軍耿弇分別平定了割據睢陽的劉永和青州的張步,特別是耿弇與齊王張步的戰鬥,極為慘烈,“城中溝塹皆滿,八九十裡僵屍相屬”。 此間,劉秀還親征海西王董憲,於桃城之戰大獲全勝。到建武六年初,關東基本上為劉秀所定。 自建武元年至建武六年初,經過近六年的東征西討,劉秀已經基本上控製了除隴右和巴蜀之外的廣大中原之地,基本上統一了中國的東方,與西北隴右的隗囂、西南巴蜀的公孫述形成了鼎足之勢。 建武六年四月,光武帝至長安,告隗囂將派建威大將軍耿弇等七將軍從隴西攻蜀。 隗囂反對,並派大將王元率兵據隴坻,伐市塞道阻止漢軍進攻。 四月,漢軍沿渭北平原翻隴山仰攻隴坻,結果大敗。 王元跟蹤追擊,幸馬武率精騎斷後,使漢軍得以撤回。 劉秀留耿弇守漆縣,馮異守栒邑,祭遵守沂縣,另調吳漢由洛陽西進,在長安集結兵力。 隗囂乘勝派行巡攻栒邑,王元取肝縣,均被擊敗。 時割據河西的竇融已歸附劉秀,進攻金城,擊破助隗囂的羌族豪強何封等部,隗囂腹背受敵。 隗囂大將馬援也在隗囂反漢時歸附於漢。 光武帝給其精騎五千,招降隗囂部屬和羌族豪長,從內部分化瓦解隗囂。 隗囂上書劉秀表示親善,企圖以此作為緩兵之計,未遂。即派使向公孫述稱臣。 建武七年春,公孫述立隗囂為朔寧王,出兵援隴。 秋,隗親率步騎三萬進攻安定郡,進至陰架。 另派部隊進攻肝縣,企圖奪取關中,馮異、祭遵分別擊敗。 次年春,來歙率軍二千,秘密從番須、回中,襲占略陽,威脅囂所據冀縣。 隗囂集中精銳反攻略陽數月未克。 閏四月,劉秀利用隗囂頓兵堅城、士卒疲憊之機,進兵高平第一城,竇融也率河西步騎數萬前來會師。 漢軍分路挺進隴山,招降瓦亭守將牛邯等隗囂大將十三人。 屬縣十六、軍隊十餘萬皆降,略陽圍解。 隗囂率殘部逃奔西城。漢軍占領天水郡。 適值農民軍餘部復起,京師騷動,劉秀趕回洛陽。 同年十一月,岑彭水灌西城時,隗囂部將王元、行巡、周宗率蜀援軍五千人趕到,從高地反擊,漢軍措手不及,王元等突入西城,迎隗囂入冀。 時漢軍補給困難,糧食已盡,各部被迫出隴西。 隗囂收拾殘部,一時又奪占隴西數郡。 九年正月,隗囂死。部眾擁立其少子隗純為王。 建武八年八月,耿弇、寇恂攻破高平第一城。 十月,來歙、蓋延攻破落門,王元隻身逃奔公孫述,隗純等投降。此戰,歷時4年,隴西始平定。 平隴戰後,劉秀即從南、北兩個方向,對益州的公孫述展開攻勢。 建武十一年三月,大司馬吳漢率荊州兵六萬,馬五千匹,於荊門與岑彭會合,沿長江西上入蜀; 來歙、蓋延率諸軍自隴西南下攻河池入蜀。 南線岑彭軍溯江西上,攻克荊門,俘程訊,斬任滿,田戎退守江州,彭遂由三峽,長驅直入江關。 沿途郡縣降附,大軍直迫江州。 建武十一年六月,北路來歙軍大敗王元、環安軍,攻破下辨、河池,挺進蜀中。 公孫述派人刺殺來歙,劉秀乃派將軍劉尚繼續率軍南下。 江州城固糧多,不易攻破,岑彭遂留兵圍困,自率主力直指墊江,攻破平曲。 公孫述令其將延岑、呂鮪、王元、公孫恢率軍拒守廣漢、資中,另派侯丹率二萬人拒守黃石。 岑彭留臧宮於平曲拒蜀兵主力延岑,而自率軍折回江州,溯江西上,襲破黃石,倍道兼程二千餘裡,迂回岷江中遊,占領武陽,進擊廣都。 公孫述派人刺殺岑彭。 劉秀命吳漢率兵三萬趕到前線,接替岑彭指揮。 延岑是南陽郡築陽縣人,王莽末年,天下大亂,延岑也乘機拉起了一支隊伍,攻取了冠軍縣城,割據自守。 更始元年二月,綠林軍擁立劉玄為帝,劉玄即位之後開始著手平定四方割據勢力,派大將軍劉嘉率軍進剿南陽郡。 更始元年六月,延岑在冠軍縣被劉嘉擊敗,被迫率殘部投降。 更始二年二月,劉玄遷都長安,大封諸王,劉嘉被封為漢中王。 於是延岑作為部將隨劉嘉來到漢中郡,協助鎮守漢中郡各縣。 建武二年,更始三年,赤眉軍大舉進攻更始政權,兵鋒直指長安,而更始政權內部又發生了內亂,一時間陷入分崩離析的狀態。 延岑趁機再次起兵,包圍了郡府南鄭,向漢中王劉嘉發起了進攻。 一場大戰之後,劉嘉不敵,率領殘部敗走,延岑便占據了漢中郡。 建武二年二月,延岑在漢中自稱武安王,延岑看到形勢有利,信心倍增,率軍西出,準備攻打武都郡。 在進兵途中,與更始政權的大將軍李寶、張忠相遇,雙方一場大戰,延岑戰敗,率部向北退到天水郡。 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延岑與李寶交戰的時候,割據巴蜀的公孫述派手下大將侯丹率軍北上,襲取南鄭,占領了漢中郡全境。 失去了老巢的延岑又接連遭到劉嘉、李寶聯軍的攻擊,連吃敗仗之後,在秦嶺以南無法立足的延岑被迫北逃,他率部取道大散關,翻越秦嶺進入關中,抵達陳倉。但剛到陳倉,漢中王劉嘉、功柱侯李寶率領著十餘萬大軍又從後麵追來了。 延岑大驚,急忙率軍迎戰,延岑率部在散關一帶與劉嘉、李寶又大戰一場,延岑再次被擊敗,萬般無奈之下,延岑隻得再向劉嘉投降。 劉嘉為了壯大自己的力量就再次收編了延岑。 不久,赤眉軍派遣廖湛率領十八萬大軍進犯陳倉穀口,前來清剿劉嘉等更始殘軍。 劉嘉、李寶、延岑率部死戰,斬殺了廖湛。 隨後,劉嘉又命令李寶、延岑率部進駐右扶風,屯紮在杜陵,伺機覬覦長安。 建武二年九月,赤眉軍派左大司馬逄安帶領十餘萬人來攻延岑,延岑與李寶合兵在杜陵與之激戰,延岑等大敗,數萬士兵戰死,延岑收拾散卒退走。 突圍不成的李寶被迫投降逄安,但他秘密派人告訴延岑回軍再戰,他將做內應。 於是延岑回軍再戰,逄安帶領本部人馬空營迎擊。 當逄安戰疲欲回營休息時,見營中盡樹白旗,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部下士卒見此大亂,奪路回走,延岑趁機追擊,赤眉軍死傷十餘萬,逄安僅與數千人退回長安。 延岑兩次擊敗赤眉軍之後,軍威大震,當時關中各割據勢力紛紛依附於他。 延岑就想將關中據為已有,於是他再次背叛了劉嘉,率領本部人馬入據藍田,自立門戶。 延岑大肆招兵封官,將張邯、公孫守、呂鮪、角閎、駱延、汝章等各種地方勢力都招徠到自己的麾下,隨後又自己任命各地的地方官員,企圖長久地霸占關中三輔。 為了牢牢控製關中三輔,延岑率領漢中流民軍主力占據藍田之後,又派部將王歆占據下邽,芳丹占據新豐,蔣震占據霸陵,張邯占據長安,公孫守占據長陵,楊周占據穀口,呂鮪占據陳倉,角閎占據汧縣,駱延占據盩厔,任良占據鄠縣,汝章占據槐裡,各部互為犄角之勢。 這樣,除了東部靠近函穀關的弘農郡大部在劉秀集團控製之下以外,幾乎整個關中三輔地區都被延岑的勢力所控製。 在這些投靠延岑的降將之中,張邯、公孫守二人是原綠林軍首領。 呂鮪則是地方民團營堡勢力的代表。 而角閎、駱延、任良、汝章等四人,則是當年跟著鄧王廖湛攻打陳倉口敗退下來、來不及跟著樊崇東歸的那一部分人。 這些殘渣餘孽們在被延岑委任之前,他們都自稱將軍,擁兵多者有萬餘人,少的也有數千人。 此後,雖然他們接受了延岑的官職,彼此之間還是相互不服氣,時常相互攻擊,荼毒一方,給黎民百姓帶來了無盡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