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所有的開國皇帝中,有三個皇帝的名聲最好,那就是秦始皇、光武帝劉秀和宋太祖趙匡胤,當然,他們名聲好主要是沒怎麼誅殺開國功臣。 不像漢高祖劉邦、隋文帝楊堅、明太祖朱元璋一樣,誅殺了不少開國功臣。 在秦始皇、劉秀和趙匡胤三個人中,劉秀號稱文武全才,是歷史上少有沒有任何汙點的皇帝。 有人說他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學問、最會打仗、最會用人的皇帝。 南懷瑾也稱頌道劉秀說:“在中國兩千年左右的歷史上,比較值得稱道,能夠做到齊家治國的榜樣,大概算來,隻有東漢中興之主的光武帝劉秀一人。” 眾所周知,光武帝劉秀以不殺功臣著稱,他本人文韜武略,開創東漢王朝,令後人敬仰。 但許多人不知道,其實劉秀也是雷霆手段,他雖然沒對開國武將下手,但卻處死多位朝廷重臣,三位丞相接連被殺,嚇壞整個文官集團,這事怎麼一回事呢? 公元39年正月,被免職還鄉的大司徒韓歆在路上接到了皇帝的詔書,他與兒子被迫自殺。 這裡需要解釋一下,東漢時期,丞相改稱為大司徒。 韓歆雖然是文官,但其實他是有軍功在身的,被封為扶陽侯,那麼他為啥被皇帝賜死呢? 原因很簡單,韓歆為人太耿直。 據史料記載,一次朝會的時候,劉秀讀隗囂、公孫述的書信,韓歆卻說:“亡國之君皆有才,桀、紂亦有才”。 劉秀大怒,“以為激發”。 後來韓歆“又證歲將饑兇,指天畫地,言甚剛切”,結果被劉秀免官。 劉秀還覺得無法釋懷,於是派人將其賜死。 韓歆,曾任更始政權河內郡太守,後歸順劉秀,作為軍師隨鄧禹西征長安。 劉秀稱帝之後,被封扶陽侯。歷任尚書令、沛郡太守、大司徒。 因屨屢直諫,被劉秀罷官,回鄉途中又遭詔書問責,與其子雙雙自殺。 王莽末年天下大亂,更始元年,綠林軍諸將擁立漢朝宗室劉玄為帝,建立了更始政權,韓歆作為南陽名士,被更始劉玄任命為河內郡太守,牧守一方。 不久,韓歆的同鄉岑彭被任命為穎川郡太守,但因為穎川郡當時被劉茂占據,不能上任,他隻好跑到河內郡來投奔韓歆。 韓歆將其收留,同守河內。 公元25年,西漢皇族後裔劉秀登基稱帝,定都洛陽,史稱漢光武帝,建立了東漢政權。 與漢高祖劉邦得天下後大肆屠戮開國元勛相比,漢光武帝劉秀做得比較好,基本上沒殺什麼功臣,隻有當時的大司徒歐陽歙是個例外,成了東漢朝廷依法製裁的一隻大老虎。 歐陽歙是最早追隨劉秀打江山的功臣之一。 劉秀當年認識他的時候,他已是五原縣縣令。 歐陽歙治理五原縣非常出色,深得劉秀的賞識,因而一再被提拔重用。 後來,他跟隨劉秀南征北戰,立下了汗馬功勞。 建武六年,歐陽歙被任命為汝南太守。 汝南郡沃野千裡,物產豐富,是當時東漢帝國的糧食主產區。 歐陽歙在任期間,比較注重為朝廷推薦人才,為政較寬弛,與民休養生息,贏得了當地民眾、尤其是士人的贊譽,在政府考核中獲得了“推用賢俊,政稱異跡”的好評。 不久,被提拔到朝廷做大司徒。 可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劉秀自己一手提拔起來的這位重臣竟然是一個巨貪,這不啻給劉秀一記大耳光,也讓他一怒之下動起了嚴懲貪腐的殺心。 建武十六年六月,劉秀派遣謁者清查二千石以上官吏的土地,意外地發現歐陽歙在任汝南太守期間,存在測量田畝作弊、收受巨額賄賂、貪汙千餘萬錢等違法事實,遂以“度田不實”的罪名將歐陽歙下獄。 歐陽歙這邊剛剛下獄,劉秀那邊就犯難了,壓力山大。(《後漢書.儒林列傳》) 此種情況非同小可,這既有替歐陽歙向劉秀求情的意思,更有向劉秀隱隱施加壓力的暗示,如果處理不好,可能激發出大的事變,造成極其嚴重的後果。 歐陽歙此人不僅在政治上地位顯赫,在文化上也是一個標桿人物,他是《伏生尚書》的第十一世嫡係傳人,乃是當時一位儒學大家。 歐陽家族連續八世都是尚書博士,要知道,那個時候的博士就是皇帝身邊的重要參謀,可以參與決策國家大事,說起來,就連劉秀自己也是這個學派的弟子。 就在劉秀為歐陽歙案處於進退維穀兩難境地的時候,又發生了一起令人匪夷所思的事。 歐陽歙下獄後,他的一位年僅17歲的弟子禮震,特地從外地千裡迢迢趕到京師,上書皇帝,請求代替歐陽歙去死,擺明的理由是:歐陽歙一死,《伏生尚書》的學派傳承就斷了,實在可惜。 此外,誅殺歐陽歙這樣的大儒,還會讓皇帝劉秀背上“殺賢”的惡名。 由此可見,歐陽歙一案舉足輕重,朝堂上下為其求情的呼聲幾乎已經到了咄咄逼人的地步。 儒生出身的劉秀,曾經在歐陽歙身上學到了很多為人處世之道,窮則思變、善於變通是他最大的優點。 但他寧可冒著得罪天下讀書人的風險,也要堅持處死歐陽歙,其用心絕對不是殺一個貪官那麼簡單。 敢於動豪門士族的奶酪,進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捍衛國家法律神聖不可侵犯的尊嚴,確保東漢王朝長治久安、國祚綿長才是劉秀的最終目的。 因此,劉秀不惜殺掉這位貪腐的開國功臣,至於得罪一些人也顧不得那麼多了。 不久,歐陽歙死於獄中,至於死因,史書並無明載,但可能不是善終。 無論如何,歐陽歙死了,“度田不實”一案,就此圓滿地劃上了一個句號。 歐陽歙死後,他的一位下屬陳元上書漢光武帝,追述了歐陽歙在世時的為政為學功績,言辭懇切,令人唏噓。 劉秀讀後也感慨不已,於是下詔,賜歐陽歙棺木下葬,贈印綬,賻縑三千匹,也算是對得起這位當年跟自己一起打天下的朋友了。 歐陽歙被查辦時已任朝廷司徒,“度田不實”一案還是其之前任汝南太守時犯下的,遺留的後遺癥。 這事雖然至今已經過去近兩千年了,但仍給後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訓,值得思考。 做人要敬畏法律法規,做正人,走正道,辦正事。 一般來說,不是光明正大的事,都不敢曬在陽光下,因為一旦東窗事發,其作俑者會落得身敗名裂的下場。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為官者要認識到權力是把雙刃劍,要正確運用手中的權力為民謀福,情為民所係、權為民所用。 以權謀私,可以得逞一時,但終將會付出代價。 要想在仕途之路上走得更遠,就要做到廉潔自律、克己奉公,把權力關進製度的籠子。 一些人自認為手段高明,瞞天過海,做了壞事,還把自己偽裝成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樣,虛偽醜惡的麵目一旦暴露,人設會頃刻崩塌,將受到世人的唾罵。 戴涉,代替千乘郡人歐陽歙任大司徒,因事獲罪下獄而死。 建武初年,戴涉任某郡太守。 太行山中有一批勢力強大的盜賊,戴涉聽說鮑永的兒子鮑昱有智慧和謀略。 於是前去拜訪,請他代理高都縣縣長。 鮑昱接受了任命,就帶兵討伐這群盜賊,不久就誅殺了他們的頭領,開通了道路,鮑昱因此出名。 建武十五年春季正月,大司徒韓歆被罷官後自殺,汝南郡太守歐陽歙擔任大司徒。 同年冬季十一月甲戌日,大司徒歐陽歙入獄死去,十二月庚午日,關內侯戴涉擔任大司徒。 建武十七年,光武帝劉秀廢皇後郭聖通而立貴人陰麗華為皇後,下詔書給三公,派遣戴涉和宗正劉吉持符節,令郭聖通上交皇後璽綬。 建武十九年,太中大夫富平侯張純因為宗廟尚未確定,左昭右穆的宗廟次序沒有排定,就與太仆朱浮共同向皇帝上書說:“陛下從一個庶民百姓興起,橫掃天下,誅殺暴亂之徒,繼承並中興祖業。 我們依據經義記載,人事變化,民心向背來看,盡管實際上如同開創,而名義上是中興,因此應該奉祠先帝,恭承祭祀等事。 漢元帝以來,宗廟奉祠高皇帝劉邦為受命祖,孝文皇帝劉恒為太宗,孝武皇帝劉徹為世宗,這都如同舊的禮製。 又建立高、曾、祖、父四世的親廟,從南頓君劉欽以上直到舂陵節侯劉買。 按照禮儀,生在先人之後的人就是先人的子孫,既然要祭祀大宗元帝,就應降其私親。 禘祫之祭行於高廟,陳列左昭右穆,而舂陵四世,君臣並列,卑位混在尊位,不合禮意。 如果不遭王莽篡位,而國家嗣續無所寄托,推求宗室,用陛下繼承先統,怎能又照顧私親,違背禮製麼? 從前高皇帝認為自己受命於天,不由太上,宣帝以孫立在祖後,不敢私親,所以替父立廟,獨群臣侍祠。 臣的愚見認為該廢除親廟,模仿二帝的舊典,希望下詔有司廣泛聽取意見。“ 詔書下到公卿,大司徒戴涉、大司空竇融奏議道:“應以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等五帝四世代替今之宗廟,宣帝、元帝尊為祖、父,可親奉祠,成帝以下,有司行事,另為南頓君立皇考廟。 它的祭祀上至舂陵節侯,群臣奉祠,以表明尊其所尊的敬意,親其所親的恩德。“ 皇帝聽從了。 這時宗廟不完備,從元帝以上,祭於洛陽高廟,成帝以下,祠於長安高廟,南頓君四世,隨所在之處而祭祀。 建武二十年夏季四月庚辰日,戴涉因為所舉薦的官員盜竊金錢受到牽連被投入監獄死去。 劉秀因三公的職事是相互參加議定的,不得已以策免大司空竇融的職務。 戴涉被殺後,光武帝劉秀強令太中大夫張湛代戴涉為大司徒,張湛到朝堂,竟尿到褲子裡,便陳說自己確實病重,不能再任朝堂事,於是就免去他的官職。命廣漢郡太守蔡茂代替戴涉為大司徒。 蔡茂當初在廣漢郡時,有一次夢見坐在大殿上,屋脊正梁上有一株禾苗長有三個穗,蔡茂跳上去摘取它得到它的中穗,隨即又失去了。 他就這個夢問主簿郭賀,郭賀離席站起向他慶賀說:“所謂大殿,是宮中官署的形象。 屋脊梁上長有禾苗,是象征人臣的最高俸祿。 取到中穗,是取得中臺職位。 拿字來說,禾失二字合起來便是秩字,雖說失去禾穗,但意味著因此要得到祿秩了。 三公職位如有空缺,您也許會去補缺的。“ 過一個月蔡茂便被朝廷征召任為大司徒,於是蔡茂就召郭賀做他的掾屬。 更始二年秋,劉秀率領大軍在射犬一帶擊敗農民軍之後,乘勢進入河內郡,收取各縣。 韓歆得報,準備閉門堅守,以抗劉秀。 岑彭因曾在劉秀的大哥劉演部下效力,所以極力勸說韓歆歸附劉秀。 可是韓歆卻拒絕了岑彭的勸說。 不久,劉秀率領軍進至懷縣,韓歆見劉秀兵強馬壯,知道大勢已去,開城投降。 然而,當劉秀得知韓曾想帶兵抵抗自己時,勃然大怒,令人將韓歆捆綁起來,按在門外鼓下,準備斬首。 幸得岑彭求情,說韓歆是南陽名士,可以為劉秀效力。 劉秀才赦免韓歆,讓韓歆到鄧禹軍中做軍師。 更始二年,樊崇率領赤眉軍主力大舉西進長安,為了爭奪長安的控製權。 十二月,劉秀任命鄧禹為前將軍,率二萬餘人出師西征長安,韓歆作為鄧禹的軍師也隨軍出征。 西征軍一路西進,直抵安邑,劉玄急令王匡﹑成丹﹑劉均帶兵救援,六月二十五日,雙方在安邑城下展開了一場大戰。 鄧禹失利,天黑後雙方停戰,韓歆和諸將見氣勢已挫,都主張乘夜退走,鄧禹不從,堅持出戰,大破敵軍,平定河東。 占據河東郡之後,鄧禹、韓歆率軍繼西進,最終在長安附近與赤眉軍展開大戰,被擊敗。 建武三年閏正月,鄧禹隻率領二十四騎逃回宜陽,韓歆就在其中。 西征失利之後,韓歆繼續隨劉秀征戰,立下許多功勞,被封為扶陽侯,並先後被任命為尚書令、沛郡太守。 建武十三年,大司徒侯霸去世,劉秀把韓歆從沛郡調到京城,讓他代替侯霸擔任大司徒。 韓歆喜歡有話直說,沒有隱諱,常常讓劉秀感到難以容忍。 有一次朝會,劉秀在讀隗囂、公孫述的來信之後嘆道:“可惜了,其實,此二人也有才。“ 韓歆應聲答道:“亡國之君都有才!夏桀和商紂王就很有才。“ 劉秀聽了勃然大怒,認為他的言詞太過激。 建武十五年正月,韓歆上書劉秀,說漢朝要遇到莊稼歉收出現饑民,韓歆指天畫地,言辭急切。 正月二十三日,劉秀正式頒詔,將韓歆免職遣送回鄉。 即便如此,劉秀還是覺得不解氣。 於是,他又下了一道詔書,派使者去路上繼續追責韓歆。 司隸校尉鮑永一再為韓歆求情,劉秀都沒有答應。 韓歆與他的兒子韓嬰在路上接到責問詔書,當即伏劍自殺。 韓歆一向名氣很大,死於無罪,大家都不滿,劉秀也後悔了。 為了彌補前過,他下詔對韓家追賜金錢、糧食,又令有司以大司徒之禮安葬,並對其家屬予以安慰撫恤。 韓歆死後,當時的著名學者歐陽歙被封為大司徒。 歐陽歙是當時的大儒,世代家傳《尚書》,弟子徒孫遍布天下。 但好景不長,歐陽歙也被查出問題,“坐在汝南臧罪千餘萬發覺下獄”,原來歐陽歙在汝南太守任上,度田不實,還收取好處費達千餘萬錢。 隗囂,隗囂出身隴右大族,青年時代在州郡為官,以知書通經而聞名隴上。 王莽的國師劉歆聞其名,推舉隗囂為國師。 劉歆死後,隗囂回到鄉下。 隗囂的叔父隗崔,素來豪爽俠義,得眾人擁護。 更始元年,聽聞更始帝劉玄自立而王莽兵連敗,於是就與兄隗義及上邽人楊廣、冀縣人周宗計謀起兵,響應劉玄,興漢滅莽。 隗囂製止說:“兵,是兇事啊!宗族有什麼罪呢?“ 隗崔不聽,就聚眾數千人,攻占平襄,殺了王莽的鎮戎郡大尹。 隗崔、楊廣等以為要舉事就應立主將以統一眾人思想,都說隗囂素有名氣,喜愛經書,於是共推舉隗囂為上將軍。 隗囂辭讓,不得已說:“諸父和眾賢看得起我小子,必須用我的意見,我才敢從命。“ 眾人都表示同意。從此隗囂成了割據一方的勢力。 更始元年七月,隗囂建立割據勢力之後,遣使聘請平陵人方望為軍師。 方望向隗囂建議說:“足下想要承天命順民心,輔漢而起事,今更始帝立在南陽,王莽還據守長安,雖想以漢的名義行事,其實沒有接到漢的命令,將用什麼讓眾人相信呢? 應當趕快建立漢高祖廟,稱臣奉祀,所謂'神道設教',求助於人神。 而且禮因時不同而有增刪變易,樸實與華麗並沒有常規。 削地以開兆域,雖然是茅屋土階,也可以表示肅敬。 雖然簡陋沒有物質設備,神明不會離開這裡的。“ 隗囂聽從其言,就在邑東立廟,祭祀漢高祖、漢文帝、漢武帝。 隗囂等都稱臣執事,祝史手捧玉璧以告神。 祝完,各職能官員往來於庭,有的牽馬操刀,有的端著盤子勺子,於是殺牲而盟。 盟道:“計盟誓的共三十一位將領,一十六姓,順承天道,興兵輔佐漢室。 如有心懷不軌的,神明主流滅他。高祖、文帝、武帝,使他墜命,宗室遭到血洗,族類滅亡。“ 官員們奉著裝有牲血的勺前進,護軍們舉著手揖諸將軍說:“勺子不汙血,如果歃血不入口,就是欺騙神明,按盟誓處罰他。“ 就這樣把牲血塗在嘴上,盟約上,完全照古禮進行。 事畢,隗囂諸將領向各州牧、部監、郡國發布檄文,列舉王莽罪狀,共同謀伐。 隗囂於是帶兵十萬,攻占雍州,擊殺雍州牧陳慶。 準備進攻安定。 安定大尹王向,是王莽堂弟平阿侯王譚的兒子,威風頗能風行於安定一邦之內,屬縣沒有反叛他的。 隗囂於是寫信給王向,以天命曉諭他,反復教誨指示,王向始終不從。 於是進兵將他俘虜,宣示百姓,然後把他殺掉,安定悉數投降。 此時長安漢將起兵殺了王莽。 隗囂於是分遣諸將先後攻占隴西、武都、金城、武威、張掖、酒泉、敦煌等郡縣。 更始二年,更始帝遣使征召隗囂及隗崔、隗義等人。 隗囂準備朝見更始帝,方望認為更始帝前途還不可知,堅決阻止,隗囂不聽。 方望寫信辭謝而去,說:“將軍將像伊尹、呂尚一樣建立開國的功業,弘揚非一世所常有的功績,而現在大事還在草草創立之時,英雄豪傑還沒有集中起來。 我方望是異郡的人,缺點過失還沒有暴露出來,本想效法郭隗之事燕昭王,以便能吸引樂毅那樣的大英雄並歸到將軍麾下,所以當初你聘請我時,我順風而來沒有推辭。 將軍以至高的德行尊重賢才,廣泛采納其謀慮,行動有功績,發兵能中要害,現在基業已定,輔弼的大功勛正在成就之中。 今俊傑賢才並集,羽翼已經豐滿,我方望沒有高於常人的德才,而愧列賓客的上首,實在是慚愧得很。 我雖懷耿介的節氣,想衡量辭職與留職的所宜,我是始終如一不會背棄自己的本心,另懷異誌的。 為什麼呢? 範蠡助勾踐滅吳後自收其罪責,乘扁舟泛於五湖之上; 晉文公的舅舅子犯在隨晉文公返國途中,也在河上停了下來,向晉文公謝罪請求辭去。 以範蠡、子犯二人的賢德,在越國和晉國的史書上都留下了功名,還歸罪於自己請求削跡回鄉,我方望沒有什麼功勞,辭職是很適宜的。 我聽說烏氏縣有龍池山,小路南通,與漢相連,那旁邊時常有奇人異士,閑暇時,可廣求其真。 願將軍勉之。“ 隗囂等於是到了長安,更始以他為右將軍,隗崔、隗義仍維持原來稱號。 同年冬,隗崔、隗義合謀反叛更始帝北歸,隗囂害怕禍及自己,即將此事告之更始帝,隗崔、隗義被殺。 更始帝感到隗囂忠於他,就封他為禦史大夫。 更始三年夏,赤眉軍入關,三輔擾亂。 傳言光武帝劉秀已即位於河北,建立東漢政權,隗囂便向更始帝建議把政權移交給光武帝叔父國三老劉良,更始帝不聽。 諸將領想劫持更始帝東歸,隗囂也參與了謀劃。 事情暴露後,更始帝派人召見隗囂,隗囂稱病不去,因而與部下王遵、周宗率軍自守。 更始帝派執金吾鄧曄率軍包圍隗囂,隗囂關門拒守; 到黃昏時,守不住潰圍,隗囂與數十騎乘夜斬平城門關,逃命回到天水。 再招聚他的舊部,占據原來的地盤,自稱西州上將軍。 等到更始帝失敗,三輔的耆老士大夫都逃奔到天水來歸附隗囂。 隗囂素來謙恭愛士,盡可能引見名士以為布衣之交。 以前王莽的平河大尹、長安人穀恭,被任為掌野大夫,平陵人範逡任為師友,趙秉、蘇衡、鄭興為祭酒,申屠剛、杜林為持書,楊廣、王遵、周宗及平襄人行巡、河陽人王捷、長陵人王元為大將軍,杜陵、金丹之屬為賓客。 由此名震西州,威名聞於山東。 光武帝建武二年,大司徒鄧禹西擊赤眉軍,屯於雲陽。 鄧禹的裨將馮愔引兵叛離鄧禹,西向天水。 隗囂迎擊,破馮愔於高平,繳獲全部輜重。 於是鄧禹秉承光武帝意旨派遣專使持節命隗囂為西州大將軍,得以專製涼州、朔方政事。 等到赤眉軍去長安,想西上隴右,隗囂派將軍楊廣迎擊,敗赤眉軍,又追擊敗赤眉軍於烏氏、涇陽間。 隗囂既有功於東漢,又接受了鄧禹的爵封,得以任命心腹,議者多勸他通使京師。 建武三年,隗囂就上書到京師。 光武帝素來聽聞他的美德、聲譽,就以特殊禮節對待他,叫他時稱字,用國賓的儀禮,安慰薦藉至深且厚。 此時陳倉人呂鮪擁兵數萬,與公孫述相通,侵犯三輔。 隗囂再次派兵幫助征西大將軍馮異進擊,將呂鮪趕走,遣使上書報告。 光武帝客氣地用手書回復說:“愛慕你的德義,想與你結納。 以前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還服侍殷商。 但駑馬鈍刀,不可勉強扶持而用。 我幾次受到了伯樂聲價十倍的惠顧,蒼蠅隻能飛數步之遠,但如果附在驥尾上,就可以超過群蠅了。 你我被阻於盜賊,不能經常問候。 將軍操守忠厚有禮,扶持傾倒解救危困,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南拒公孫述的兵馬,北禦羌胡的亂寇,是以馮異西征,得以數千百人躑躅於三輔,如果沒有將軍的幫助,那麼鹹陽早已落入賊兵之手了。 現在關東的寇賊,往往屯聚,誌在求得廣遠,沒有閑暇,所以沒有在成都閱兵,與公孫述鬥力。 如果公孫述侵犯漢中、三輔,我很想借用將軍軍馬,與他一決勝負。 如能這樣,那就是蒙老天賜福,也就是智士計功割地論功行賞的時候了。 管仲說過:'生我的是父母,助我成事的是鮑叔。' 自今以後,你我之間可用手書互相溝通,不要輕信旁人挑撥離間的謠言。“ 從此以後光武帝對隗囂恩禮更加隆重。 其後公孫述幾次出兵漢中,遣使以大司空、扶安王印綬授於隗囂。 隗囂自認為與公孫述是對等的國家,恥於向他稱臣,就斬了來使,出兵攻擊,連破公孫述軍,所以蜀兵不再北出。 隗囂連破公孫述軍後,關中將帥幾次上書,說蜀攻擊的情況,光武帝將這些意見轉示隗囂,並要他出兵伐蜀,以考驗其可否信用。 隗囂就遣長史上書,極言三輔兵力單弱,又有盧芳在旁,不宜伐蜀。 光武帝知道隗囂想腳踩兩邊船,不願天下統一,於是稍稍降低對隗囂的禮遇,正君臣禮儀。 起初,隗囂與來歙、馬援相好,所以光武帝幾次派來歙、馬援奉使往來,勸隗囂入朝以重爵相許。 隗囂不願歸東,連連遣使帶著深表謙辭的奏章入見,說自己沒有功德,要等到四方平定,再告退回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