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德經》)。 中庸之道,是中國古代唯心主義哲學觀點論,出自儒家文化的《中庸》。 中庸之道是人生的大道,事業成功、生活與健康的根本理論,古代官員,大多奉行中庸之道。 中不偏,庸不易。人生不偏離,不變換自己的目標和主張。這就是一個持之以恒的成功之道。 中正、平和。人需要保持中正平和,如果失去中正、平和一定是喜、怒、哀、樂太過,治怒唯有樂,治過喜莫過禮,守禮的方法在於敬。隻要保持一顆敬重或者敬畏的心,中正、平和就得以長存,人的健康就得以保障。 人要擁有一技之長,做一個有用的人才;又指人要堅守自己的崗位,要在其位謀其職。 總的來說,就是倘若一個事物減損的同時也能夠增益,增益的同時也能夠減損。 這個道理對應於實踐當中,別人給予我的同時,我也在給別人。我付出的同時也就是在收獲,我強大的同時也就是在自我削減。 “強梁者不得其死,好勝者必遇其敵。”這句話的意思是,過於逞強的同時,往往樹敵過多,其實也就是在減損自己,必然不得善終。你越是好勝,其實也就是你自己在樹立敵人。 根本的道理就在於,世界的動態的和諧,我秉承這個原理為可以效法的道,讓我為政做人,能夠圓融無礙。 歐陽歙是個讀書人,學問很高,是當時著名的大儒,世代家傳《尚書》,學生遍布天下。 王莽新朝時任長社宰,後投奔更始帝政權任原武令,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政權後,先後擔任河南尹、汝南太守等職。 韓歆去世後,劉秀就提拔歐陽歙擔任了大司徒。 誰知道,歐陽歙是個偽君子,被劉秀知道了他原本是個貪官。 當年,歐陽歙在擔任汝南郡(河南省平輿縣西北射橋鄉)郡長時,測量田畝作弊,貪汙千餘萬錢。 劉秀知道後,勃然大怒,馬上逮捕下獄,準備處死歐陽歙。 讓劉秀沒想到的是,歐陽歙果然學生遍布天下,他的學生們一聽說劉秀要處死歐陽歙,紛紛集結在皇宮門外請求皇帝饒恕歐陽歙一命。 一時間居然聚集了一千多人,甚至有人自處髡刑(剃光頭發)和剃刑(剃光全身毛發)。 還有學生請求代替老師歐陽歙一死。 但劉秀絲毫沒有動搖,歐陽歙最終還是死在獄中。 歐陽歙去世後,戴涉接替成為新一任大司徒。 他比前兩任大司徒要好一點,就是他做了近三年的大司徒。 之前韓歆做了不到兩年,而歐陽歙僅僅隻做了十個月。 當了三年大司徒的戴涉以為可以平安著陸,誰知道還是馬失前蹄。 他被卷入了一件官員盜竊的案子,而這麼官員剛好是戴涉舉薦的,所以,他受到牽連入獄,最終死在獄中。 短短幾年內,接連三位大司徒相繼被殺,一時間朝中人心惶惶。 但總不能讓大司徒一直空缺出來,於是劉秀就想到早前因病退休的張湛來擔任大司徒一職。 誰知張湛一聽劉秀要自己當大司徒,想到前三位的下場,結果當場嚇尿了。 為了不當這個危險的大司徒,他甚至不惜拖著“病懨懨”的身體來到朝堂之上麵見皇帝,反復強調自己真的有病在身,實在沒有能力處理政事。 看到他如此推卸,劉秀隻好作罷。 誰知道,劉秀接連誅殺三位宰相後,導致朝中竟沒人敢擔任大司徒一職,這也實屬無奈。 看來這個職位確實比較邪乎。 張湛,一舉一動都有定規,深居家中,必定修飾儀容,即使對待妻兒,也像嚴肅的父母。 遇到鄉親,言談謹慎表情莊重,三輔一帶的人都認為他是榜樣。 有人說張湛虛偽做作,張湛聽到以後笑著說:“我確實是在做作,但別人都是為了乾壞事而做作,隻有我是為了行善而做作,難道不可以嗎?“ 漢成帝、漢哀帝時代,張湛擔任俸祿二千石的官職。王莽當政時,歷任太守、都尉。 建武初年,擔任左馮翊。在郡中建立製度禮儀,設立教令,政治教化得到普遍推行。 後來請假回平陵,望見縣府大門就下馬步行。 主簿勸他:“您地位尊貴德高望重,不應該自輕。“ 張湛說:孔子在鄉親們麵前,也總是恭敬和順的。在家鄉,應該盡到禮數,怎麼能說自輕呢? 建武五年,任光祿勛。光武帝劉秀上朝時,有時麵露倦容,張湛經常指出他的過失。 張湛常騎白馬,光武帝每次見到張湛,就說:“白馬生又要進諫了。 建武七年,張湛因病請求退休,授光祿大夫,代替王丹為太子太傅。 建武十七年,光武帝廢黜皇後郭聖通,張湛就推說病重不能上朝,授太中大夫,住在中東門館舍,所以當時的人稱他為中東門君。 光武帝多次慰問賞賜他。後來大司徒戴涉被殺,光武帝強令起用張湛來取代戴涉。 張湛來到朝堂,小便失禁,就自己陳述病情嚴重,不能再擔任朝廷政務,光武帝也就隻好作罷。 後來又過了幾年,張湛死於家中。 自新末大亂到天下再次一統,歷經近20年的時間,此間百姓傷亡慘重,戰死和病餓而死者不計其數,到劉秀再次統一天下之後,天下人口是“十有二存”。 為了使飽經戰亂的中原之地盡快的恢復和發展,建武二十七年,功臣朗陵侯臧宮、揚虛侯馬武上書:請乘匈奴分裂、北匈奴衰弱之際發兵擊滅之,立“萬世刻石之功”。 劉秀下詔,多次發布釋放奴婢和禁止殘害奴婢的詔書。 使得自西漢末年以來大量失去土地的農民淪為奴婢的問題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也使得戰亂之後大量土地荒蕪而人口又不足的問題得到了解決。 實行輕徭薄稅,為減少貧民賣身為奴婢,經常發救濟糧,減少租徭役,發展農業生產,興修水利。 罷免貪官汙吏,加強中央集權,同時,光武帝還大力裁撤官吏,合並郡縣,這樣極大的減輕了人民的負擔。 到劉秀統治的末期,人口數量達到了兩千多萬,增長了一倍還多,經濟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歷史上稱其統治時期為光武中興。 不過劉秀並未自滿,後來又以日食為由要求百官上書言事時不得稱自己為“聖”。 當時南陽郡新野縣的陰麗華美貌莊重,劉秀早年就有“娶妻當得陰麗華”的願望。 昆陽戰後次年,劉秀乃如願娶陰氏為正室。 婚後次年,劉秀為鞏固與真定王劉揚的聯盟,再娶劉揚甥郭聖通並以之為正室,亦寵之。郭氏與陰氏並為劉秀生下五子,及劉秀即位之初,並為貴人。 建武二年因陰氏族小辭後,郭氏因得立為皇後,其長子彊遂立為皇太子。 劉秀因此甚感有愧於陰氏,益加寵遇。至建武十七年,光武乃廢郭氏,立陰氏為後。 建武十九年,劉秀又以陰氏長子東海王陽聰敏有君人之度,皇太子彊又上表辭位。乃廢彊為東海王而以陽為皇太子。陽改名莊,即日後之漢明帝。 建武中元二年二月戊戌日,劉秀在南宮前殿逝世,享年六十二歲。 遺詔說:我無益於百姓,後事都照孝文皇帝製度,務必儉省。 刺史、二千石長吏都不要離開自己所在的城邑,不要派官員或通過驛傳郵寄唁函吊唁。 劉秀死後不久,其子劉莊繼位,於同年三月丁卯日,葬劉秀於原陵。 光武中興或稱建武盛世,指的是東漢光武帝劉秀統治時期出現的治世。 光武帝以“柔道“治天下,采取一係列措施,恢復、發展社會生產,緩和西漢末年以來的社會危機。 光武帝在位三十三年,采取了一係列措施來恢復和發展經濟。 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對功臣賜優厚的爵祿,但禁止他們乾政。 排斥三公,加重原在皇帝左右掌管文書的尚書之權,全國政務經尚書臺總攬於皇帝,在地方上廢除掌握軍隊的都尉,遣散地方軍隊,廢除更役製度,簡政減吏,裁並400多縣; 經濟上解放生產力,曾頒布釋放奴婢詔令,規定殺奴婢者不得減罪,炙灼奴婢者依法治罪,免被炙灼的奴婢為庶人,廢除奴婢射傷人處極刑的法律。 恢復西漢較輕的田稅製,實行三十稅一。組織軍隊屯墾。 放免刑徒為庶民,用於邊郡屯田。下令度田、檢查戶口,加強封建國家對土地和勞動力的控製。 由於以上種種措施,使東漢初年出現了社會安定、經濟恢復、人口增長的局麵,因劉秀謚號為光武,所以稱此時期為光武中興。 綠林、赤眉大起義推翻新莽政權後,很快又陷入了混戰狀態。 更始帝劉玄進入長安大封功臣,並醉心於皇帝的生活,整日飲酒作樂。 此時,赤眉軍另立劉盆子為帝,並整頓軍隊,加緊向長安進軍。 當綠林、赤眉兩支起義大軍各立天子、相互混戰之際,劉秀乘機壯大自己的勢力,最終統一了中國,重建了漢室天下。 25年六月,劉秀稱帝,沿用漢的國號,年號建武,稱光武帝。 劉秀稱帝後,基本控製了中原要地,但各地仍然處於分裂割據的局麵。 光武帝根據形勢,決定先集中力量消滅對中原威脅最大的關東武裝勢力,再揮師向西各個擊破。 不久,攻克洛陽,並遷都洛陽,用了四年時間,就將關東地區各個割據勢力全部鏟除。 在平定關東割據勢力的同時,在關中開始平定赤眉農民起義軍。25年九月,赤眉軍攻入長安,推翻了更始政權。 建武二年,光武帝派鄧禹在關中與赤眉軍交戰多次,大大削弱了赤眉軍的力量,但漢軍方麵也損失很大。 於是光武帝又派善於治軍、作戰穩健的馮異率軍前往支援。 公元27年2月,馮異在崤底做好埋伏,引誘赤眉軍深入,然後發動突然襲擊。 赤眉軍陣腳大亂,80000多人被迫投降。 接著,光武帝親率大軍,在宜陽攔截折向東南的赤眉軍,將其全部殲滅,赤眉軍首領樊崇等10餘萬人投降。 至此,光武帝終於將持續戰鬥了10年多的赤眉農民起義軍鎮壓,取得了關中地區,於是開始了下一步的戰略:西圖隴、蜀,統一全國。光武帝根據形勢,製定了由近及遠、各個擊破的戰略方針。 到公元36年底,光武帝徹底平定巴蜀,取得了統一戰爭的最後勝利。 光武帝完成了統一大業,恢復了漢室的統治。 由於連年征戰,使光武帝對戰爭產生了厭惡之心,而且他也深知天下百姓久遭戰禍,財物耗盡,天下太平是眾心所向。 因此,在隴中蜀地平定之後,光武帝決定致力於發展社會經濟,安撫周邊少數民族。 光武帝以優待功臣貴戚為名,賜以爵位田宅,高官厚祿,而摘除其軍政大權。 光武鑒於西漢前期三公權重,權柄下移,雖設三公之位,而把一切行政大權歸之於設在中朝由皇帝直接指揮的尚書臺。 到了東漢後期,有權勢的大臣多加“錄尚書事“的職銜,從而權柄再度下移,尚書臺又蛻變為權臣專政的工具。 光武帝認為“天地之性為人貴。“ 新莽末年,群雄並起,光武帝能使天下歸心,他的人為貴思想起了不小作用。他不妄殺生靈。 23年,他奉劉玄之命,持節行巡河北,進至邯鄲時,故趙繆王的兒子劉林勸光武帝說:赤眉軍正在河東地區,隻要決開黃河大堤放水淹灌,百萬之眾的赤眉軍就可成為水中之魚。 光武帝沒有同意,保全了百萬生靈。他善待降卒。 23年秋,光武帝軍大破銅馬軍之後,光武帝非但沒有殺投降的銅馬軍的一兵一卒,反倒封他們的首領為列侯。 投降的人還是不放心,光武帝就命令他們各自回本營統領軍隊,而自己輕裝簡從巡行各部陣地。 投降的人互相交談:“蕭王待人以誠推心置腹,我們哪能不以死效力呢!“ 從此都心悅誠服了。 光武帝把投降的士兵全部配給各個將領,於是部眾多達幾十萬,所以關西一帶稱光武帝為“銅馬帝“。 他不計私怨,崇尚“人道“。 更始帝劉玄曾親自下令殺死了光武帝的大哥劉演,其仇可謂大矣。 可當更始帝兵敗逃亡之時,他卻頒布了一道令常人無法理解的詔書,詔告天下說:更始兵敗棄城逃走,妻子兒女衣不遮體,遊離失所在路途。 朕很憐憫他們。現封更始為淮陽王。 吏民如有敢傷害他的,罪過如同大逆。 後來,劉玄被赤眉軍將領謝祿絞殺。 光武帝聽了很悲傷,詔大司徒鄧禹葬之於霸陵,同時將劉玄的三個兒子均封為侯。 建武六年光武帝下詔令司隸州牧各實所部,省減吏員,縣國不足置長吏可合並者,上大司徒、大司空二府。 於是“條奏並有四百餘縣,吏職省減,十置其一“。 同時,廢除西漢時的地方兵製,撤銷內地各郡的地方兵,裁撤郡都尉之職,也取消了郡內每年征兵訓練時的都試,地方防務改由招募而來的職業軍隊擔任。 但是,到了東漢後期,州牧刺史逐漸權重,兼有軍政財大權,地方兵力又逐漸興起。 光武帝愛好經術,深諳中庸之道,並以此道化解了諸多矛盾,破解了一道道難題。 即位之初,光武帝根據讖文任命平狄將軍孫鹹代理大司馬,眾人都不高興。 於是他就轉而采取推舉法,令推舉可以擔任大司馬的人選。 群臣推舉的結果有兩個人選,即吳漢和景丹。 究竟怎樣擺平這個關係,光武帝說:景將軍是北州的大將,是大司馬這樣的人選,但吳將軍有貢獻重大決策的大功,又嚴懲了苗幽州(牧)、謝尚書,他的功勞大。 過去官製規定,驃騎將軍的官職可以與大司馬相互兼任。 於是任用吳漢為大司馬,授任景丹為驃騎大將軍。 這樣以來二人及群臣都再沒什麼意見了。 在處理封建土地關係上,光武帝遵循的總原則是抑強扶弱。 對土地所有者,他的主導政策是:寬容而又略加限製。 在政治方麵,他一方麵采取給予大土地所有者政治權力,將其中的人才羅織到政權中加以管束; 另一方麵,他通過樹立典範,引導大土地占有者,尋求新的、溫和的、道德型的管理手段來緩和階級矛盾。 光武鑒於西漢後期吏治敗壞、官僚奢侈腐化的積弊,即位以後,注意整頓吏治,躬行節儉,獎勵廉潔,選拔賢能以為地方官吏; 並對地方官吏嚴格要求,賞罰從嚴。 因而經過整頓之後,官場風氣為之一變。 東漢建立後,立即出動大軍渡河南征。 首先是掃蕩更始政權在各地的殘餘勢力,然後集中主力鎮壓赤眉軍。 建武元年八月,攻取洛陽。 這年十月,光武帝由河北至洛陽,遂定都於此。 建武二年春天,鄧禹率部到達關中地區,趁赤眉軍撤離長安到扶風的時機進入長安。 不久,赤眉軍復還長安,擊敗鄧禹軍,迫使其撤出關中。 但這時赤眉軍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難:一方麵,關中地區的豪族地主結成營壘,負隅頑抗; 另一方麵,關中又接連發生災荒,糧草供應非常困難。 赤眉不得已再度撤離長安,決意引兵東歸。 不料在東歸途中陷入漢軍的重圍之中。 建武三年正月,光武以鄧禹屢戰敗績,乃命偏將軍馮異為征西大將軍,代鄧禹總統諸軍; 又命鄧禹率軍與馮異會合,在崤山一帶布防,狙擊赤眉軍。崤底之役,赤眉軍大敗,損失八萬餘人。 餘眾十餘萬人南走,在宜陽附近陷入重圍。 光武“自將征之“,赤眉忽遇大軍,非常驚震,乃遣劉恭乞降。 平定農民起義後,東漢采取各個擊破的戰略方針進攻南北各地的封建割據勢力。 從建武五年至十二年之間,陸續消滅掉漁陽的彭寵,南郡的秦豐,梁地的劉永,齊地的張步,盧江的李憲,東海的董憲,漢中的延岑,夷陵的田戎,隴西的隗囂,安定的盧芳和巴蜀的公孫述,重建統一的劉漢政權。 為了鞏固新建的東漢封建政權,光武汲取歷史的經驗教訓,先後采取了一係列加強皇權和緩和階級矛盾的政策措施。 釋放奴婢、刑徒。自西漢後期以來,農民之淪為奴婢、刑徒者日益增多,成為西漢末年階級矛盾日益尖銳化中的一個重要問題。 王莽末年,不少的奴婢、刑徒參加起義; 同時在一些割據勢力的軍隊中也有不少的奴婢、刑徒。 光武帝在重建劉漢封建政權中,為了瓦解敵軍,壯大自己的力量,也為了安定社會秩序,緩和階級矛盾,曾多次下詔釋放奴婢,並規定凡虐待殺傷奴婢者皆處罪。 詔令免奴婢為庶人的範圍,主要是,王莽代漢期間吏民被非法沒收為奴的,或因貧困嫁妻賣子被賣為奴婢的; 在王莽末年因饑荒或戰亂被賣為奴婢的; 在戰亂中被掠為人下妻的。 除此之外,還規定禁止任意殺傷奴婢以及廢除“奴婢射傷人棄市律“,說明奴婢的身份地位比過去有所提高。 同時,在省減刑罰的詔令中,還多次宣布釋放刑徒,即“見徒免為庶民“。 光武下詔說:今天下災害不斷,百姓惶恐不堪,不如休養生息,讓百姓喘口氣。 自西漢後期以來,農民之淪為奴婢、刑徒者日益增多,成為西漢末年階級矛盾日益尖銳化中的一個重要問題。 王莽末年,不少奴婢、刑徒參加起義; 同時在一些割據勢力的軍隊中也有不少的奴婢、刑徒。 光武在重建劉漢封建政權中,為了瓦解敵軍、壯大自己的力量,也為了安定社會秩序、緩和階級矛盾,曾多次下詔釋放奴婢,並規定凡虐待殺傷奴婢者皆處罪。 還有,還規定不許任意殺傷奴婢以及廢除“奴婢射傷人棄市律“,說明奴婢的身份地位較之過去有所提高。 同時,在省減刑罰的詔令中,還曾多次宣布釋放刑徒,即“見徒免為庶民“。 實行度田政策。東漢政權本是在豪強勢力支持下建立起來的。 但豪強勢力的發展,土地兼並的逐漸嚴重,既威脅皇權,也影響百姓生活,以及為了加強朝廷對全國墾田和勞動人手的控製,平均賦稅徭役負擔。 就是令各郡縣丈量土地,核實戶口,作為糾正墾田、人口和賦稅的根據。 詔下之後,遇到豪強勢力的抵製。 光武下令將度田不實的河南尹張伋及其他諸郡太守十餘人處死,表示要嚴厲追查下去。 結果引起各地豪強大姓的反抗,有的地區甚而爆發武裝叛亂,“青、徐、幽、冀四州尤甚“,“郡國大姓及兵長群盜,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處處並起“,予東漢王朝以極大威脅。 麵對兩種不同性質的反抗,光武帝采取鎮壓與安撫並用的手段,一方麵“遣使者下郡國,聽群盜自相糾拖,五人共斬一人者,除其罪“很快,賊便解散了。 另一方麵,把捕到的作亂首領人物遷往他郡“賦田授廩“,切斷他們與原所在郡的聯係,給了豪強地主嚴重的打擊。 經過度田事件後,郡國大姓的抗衡平靜下來,出現了“牛馬放牧,邑門不閉“的大好局麵。 度田也成為東漢朝廷的定製。 光武帝極為重視圖書文化建設和皇家藏書的收藏。 王莽末,典籍被焚,鑒於西漢官府藏書散佚,而民間藏書頗多,他每至一地,未及下車,而先訪儒雅,采求闕文,補綴遺漏。 他下旨天下,廣為收集。先是四方學士,多懷挾圖籍,遁逃林籔。自此而後,鴻生矩儒,莫不抱負典策圖籍,蕓匯京師。 數十年間,朝廷各藏書閣,舊典新籍,疊積盈宇,汗牛充棟。 如“石室“、“蘭臺“、“仁壽閣“、“東觀“等多處,藏書的規模和數量超過了西漢。 遷還洛陽時,其經牒秘書,載乘2000餘輛。奠定了東漢國家藏書的基礎。 光武繼承了西漢時期獨尊儒術的傳統,東漢建立後,即興建太學,設置博士,各以家法傳授諸經。 光武巡幸魯地時,曾遣大司空祭祀孔子,後來又封孔子後裔孔誌為褒成侯,用以表示尊孔崇儒。 特別是對儒家今文學派製造的讖緯迷信更是崇拜備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