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就有“挾天子以令諸侯”、“杯酒釋兵權”的說法。 根據現有條件,在不影響別人、也不依賴別人的前提下,因勢利導、光明正大的通過改變自己的資源配置,提高效率,達到總體更好的結果或實現更高的希望。 張良博學睿智,使陰謀陽謀,運籌策於帷帳之中,決勝千裡,助劉邦謀得天下,於沙場叱吒風雲! 做事要學會借勢,也就是要學會借助外力,人不可能日行千裡,可是騎在馬上則可; 人看不遠十裡之外,可是登上高山則可,我們都聽說過“時勢造英雄”,可誰敢說“英雄逞時勢”? 檔案袋裡放煙,信封裡裝錢,茶葉裡放卡,飯局裡及時上廁所,上門必須得落東西。 多少人還沒成大事,一生普普通通,就是因為對這種世俗的規則終究學不來。 不要輕易暴露自己的底線,要學會暗藏自己的實力,即使是兩張王牌,一開始就扔出去,也是不會產生威力的,對手之所以對你心有餘悸,那是建立在看不透你的情況下! 說到帝王的權術,這又是古代社會的禁區了。 君臣之間心照不宣,看破不說破。 誰也不會說破,因為一切說破,就截穿了古代政治的黑幕,穿了皇帝光彩照人的外衣,對彼此都沒好處。 一個有才能的人,絕不會追隨一個自甘平庸的領導者;一個沒有能力的人,自然會在追隨高明領導者過程中掉隊。 領導者不但能管理和駕馭那些水平比自己低的人,更要能駕馭那些傑出人才甚至高自己一籌的人。 當下屬驕傲而目中無人的時候,就要叱責他;當下屬狂妄而忘記分寸的時候,就要抑製他,不要等到他羽翼豐滿而無法駕馭; 當下屬現出怠慢的時候,就應該警告他;當下屬犯了錯誤的時候,就一定要責罰他。 劉邦從小不被父親給待見,原因不僅是不好學。 他的哥哥劉仲是個孝子,時常替父親插秧播種,劉邦卻不喜歡下地勞動,總是在陰影處拿著扇子搧阿搧,所以常被父親訓斥,說他不如自己的哥哥會經營。 有趣的是,日後在統一天下之後,劉邦還拿此事和劉太公開玩笑:“爹,你常說我是個無賴,不能治產業,不如哥哥劉仲,但今我今天的成就比劉仲大喔。” 靠著與生俱來的領導才氣,劉邦長大後做了泗水的亭長(管理十裡以內的小官)。 時間長了,和縣裡的官吏們混得很熟,什麼蕭何、曹參都認識了,在當地也小有名氣。 在泗水亭,樊噲與劉邦的交往較為密切,因劉邦年齡比樊噲大幾歲,在劉氏家族兄弟裡排行老三,所以,他稱呼劉邦為劉三哥。 而樊噲出身比較寒微,以屠宰為營生(主要是以宰狗為業)。 當年,樊噲在集市上經營狗肉生意,生意也是異常的火爆。 劉三哥特別愛吃他做的狗肉,但常常也是白吃不給錢。 礙於情麵,樊噲也不好意思和他計較,可是樊噲也是有老母在家,長時間的不計較,入不敷出,生意就要賠本啊,所以他後來就有意識的躲著劉邦。 但劉邦總是窮追不舍,追上了,樊噲就得給他吃。 有一次,為了狗肉的銷量,樊噲也想變換一下營銷位置,於是挑著擔子渡過泗水河,到河東岸的集鎮去賣狗肉。 而劉邦在縣城的集市裡找不到樊噲,急得不行,就向熟人四處打探。 後來,有熟識的老鄉告訴他說樊噲朝著河東岸去了。 劉邦就來到泗水河邊,到了河邊,過河是需要乘擺渡船過去。 可是,他囊中羞澀,口袋比臉還乾凈,擺渡的船家看見劉邦窮得叮當響,不肯為他撐免費船。 此時,正在犯難之際,河裡遊來一隻大烏龜。 劉邦對大龜說:龜大哥,龜大哥,我是泗水亭長劉邦,勞駕你老哥渡我過河。 那老龜一看見是劉邦,大吃一驚,就慢慢地遊到岸邊,來馱著劉邦過了泗水河。 劉邦借龜大哥的幫助,過了泗水河,來到了對麵的集鎮。 很快他就找到了樊噲,樊噲先是一愣,就切給他一塊狗肉,劉邦也不多說坐在地上就吃。 在劉邦眾多的朋友當中,有一個叫陳平的朋友。 陳平這個人,在這裡詳細的介紹一下:陳平年少時,家中非常貧困,可他又偏偏喜歡讀書,尤其喜歡研究黃帝、老子的學說。 陳平與哥哥陳伯一同居住,家中有農田三十畝,哥哥見陳平喜歡交遊,便承擔了家中全部的農務勞動,使陳平有時間出外遊學。 陳平為人長相俊美,曾有人問陳平說:“家裡窮怎麼還吃得這麼壯碩啊?” 陳平的嫂子厭惡陳平不參與家中生產勞作,回答道:“也就吃些糟糠爛菜罷了,有個這樣的小叔,還不如沒有。” 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有義務對你好,所以你應該這樣想,那些冷漠和刻薄是理所當然,那些溫柔相待才更應該珍惜。 哥哥陳伯聽到了,生氣得把她趕走休棄了。 凡事順其自然,看開些,看淡些,失意時淡然,得意時坦然,一切就會簡單得多。 總會有人說你好,也會有人說你不好,但隻要做人做事問心無愧,就不必執著於他人的評判。 無須看別人的眼神,不必一味討好別人,那樣會使自我活得更累。 想要成就大事的人,必須先擁有大格局,才能在生活中經受住各種考驗。 一年,正逢社祭,人們推舉陳平為社廟裡的社宰,主持祭社神,為大家分肉。 陳平把肉一塊塊分得十分均勻。 為此,地方上的父老鄉親們紛紛贊揚他說;“陳平這孩子分祭肉,分得真好,太稱職了!” 陳平卻感慨地說:“倘若我陳平能有機會主宰天下,也能像分肉一樣恰當、稱職。” 人生這條路很長,未來如星辰大海般璀璨,不必踟躇於過去的半畝方塘。 那些所謂的遺憾,可能是一種成長,那些曾受過的傷,終會化作照亮前路的光。 一個人使勁踮起腳尖靠近太陽的時候,全世界都擋不住她的陽光 等到陳平長大成人該娶媳婦了,富有的人家沒有誰肯把女兒嫁給他,娶窮人家的媳婦陳平又感到羞恥。 過了好長時間,戶牖有個叫張負的富人,他的孫女嫁了五次人,丈夫都死了,沒有人再敢娶她。 陳平卻想娶她。鄉鎮中有人辦喪事,陳平因為家貧,就去幫忙料理喪事,靠著早去晚歸多得些報酬以貼補家用。 人生在世,很多人勤勤懇懇,奮鬥了大半輩子,仍然碌碌一生、一事無成。 其根本原因,就在於格局太小。一個人格局的大小,決定了人生的上限。 格局小的人,往往眼界不高,因此限製了他的成就。 張負在喪家見到他,相中了這個高大魁梧的陳平;陳平也因為這個緣故,很晚才離開喪家。 一次,張負跟著陳平到了陳家,陳家在靠近外城城墻的偏僻小巷子裡,那一張破席子就當門了,但門外卻有很多貴人留下的車輪印跡。 張負回家後,對他的兒子張仲說:“我打算把孫女嫁給陳平。” 張仲說:“陳平又窮又不從事生產勞動,全縣的人都恥笑他的所作所為,為什麼你偏把女兒嫁給他,這不是把自己寶貝女兒往火坑裡推嗎?” 張負說:“隻有窮一時,不會窮一輩子,哪有儀表堂堂像陳平這樣的人會長久貧寒卑賤呢?” 終於將孫女嫁給了陳平。 因為陳平窮,張家就借錢給他行聘,還給他置辦酒宴的錢來娶親。 張負告誡他的孫女說:“不要因為陳家窮的緣故,侍奉人家就不小心。侍奉兄長陳伯要像侍奉父親一樣,侍奉嫂嫂要像侍奉母親一樣。” 陳平娶了張家女子以後,資財日益寬裕,交遊也越來越廣。 劉邦都能這些人駕馭,說明劉邦馭人之術之高! 一個有能力智慧的人是不會佩服一個沒有能力沒有智慧的領導者的;但隻要你有足夠誠意,盡管你不如下屬,有能力智慧之人也不會拒絕你的。 真正有能力智慧的領導者駕馭有能力和智慧的下屬,從不會跟他比智慧和能力(因為較量會形成內耗局麵)。 一個真正有地位的人駕馭有能力和智慧的下屬,也不會用威勢來壓迫他(因為威勢會滋生不滿之心)。 一個真正強大的人駕馭有能力和智慧的下屬,絕不會用蠻力來讓他們屈服(因為蠻力會產生離心離德)。 相門必有相,將門必有將。項羽,楚國名將項燕的孫子。 在項羽的心中,讀書識字隻能記住個人名,學劍隻能和一個人對敵,要學就學克萬人敵。 項梁於是又教項羽學習兵法,項羽非常高興,但是隻學個大概,不肯深加研究。 曾經,秦始皇到會稽遊玩,駕大船渡浙江,項羽與項梁一起觀看,項羽自信地對項梁說:“秦始皇是可以被取代的。” 項梁趕忙捂住項羽的嘴,說:“你不要胡亂說話,否則會給全族招來禍患。” 項梁因此對項羽另眼相看。 最終項羽不能上位,而劉邦能上位,何嘗不是說明,我們不喜歡性格有明顯缺陷的人,即使他能給你利益。 我們更喜歡那些甜言蜜語、用到你的時候好話說盡的人,即使他在利用完你之後就把你像垃圾一樣扔了的人。 項羽身高八尺多,力能扛鼎,才氣過人,即使是吳中弟子,也都非常害怕項羽。 秦二世元年七月,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 同年九月,會稽太守殷通對項梁說:“江西人全都造反,這是上天要亡秦的時刻,我聽說先發製人,後發為人所製,我準備發兵,想要用你和桓楚為將。” 當時桓楚在大澤逃亡,項梁說:“桓楚在逃亡,不知道他人在哪裡,隻有項羽知道。” 於是,項梁出去囑咐項羽持劍在外麵等候,然後,又進來跟殷通一起坐下,說:“把項羽召來,讓他奉命去找桓楚。” 殷通同意後,項羽在項梁的指示下將殷通殺死。 殷通不死,項梁難以發號施令,項梁是懷著對秦人的仇恨而起兵的。 雖說他跟殷通的關係不錯,殷通很早知道項梁的身份,他作為秦朝的地方大員,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項梁在他的眼皮底下活動。 從職責來說,殷通是失職的。 不過在秦二世時期,天下已經亂得一團糟,誰都要為自己的以後做打算。 項梁手裡提著殷通的頭,佩戴殷通的官印。 殷通部下大為驚慌,一片混亂,項羽連殺將近一百人。 畢竟當時的殷通是秦朝的官員,會稽的郡守,一郡之首在當時可不是小官,我們都知道項羽等人要造反。 造反可是一個很大的罪名,雖已不到絕境很少會有人去造反。 而項羽和項梁如果要造反就必須把自己逼入絕境,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殺掉秦朝的官員,徹底與秦朝為敵。 所以,生在會稽的殷通,必然就是項梁和項羽的第一選擇。 整個郡府上下都嚇得趴倒在地,沒有一個人敢起來。 項梁召集原先所熟悉的豪強官吏,向他們說明起事反秦的道理,於是就發動吳中之兵起事。 當時秦朝的氣數已盡,各地出現許多起義軍,如果會稽有起義軍出現,要做的第一件事應該就是殺死郡守。 身為會稽郡郡守的殷通自然不想坐以待斃,因此殷通決定先行起義反秦,桓楚和項羽都是當地非常有名氣的人,是殷通可以合作的人,但是沒有人知道桓楚這個人的行蹤,所以殷通隻能找項梁合作。 於是,他找項梁商議起兵反秦的事情,而項梁想要殺死殷通來獲取他的權利。 項梁派人去接收吳中郡下屬各縣,共得精兵八千人。又部署郡中豪傑,派他們分別做校尉、侯、司馬。 於是,項梁做了會稽太守,項羽為裨將,去巡行占領下屬各縣。 秦二世二年六月,陳勝被殺,陳勝在大澤鄉起義前,並沒有做好準備、沒有發動廣大民眾,沒有秘密積蓄力量,起義後沒有宣傳消滅暴秦,廢除苛政,簡約治民的號召。 在短時間內,起義軍參加者多數是自發的,起義軍不可能成為人數眾多戰鬥力很強的勁旅。 這支弱小的軍隊,又無傑出的將領指揮,同訓練有素人數眾多的秦軍作戰,其失敗是必然的。 項梁召集部下議事,居巢人範增前來告訴項梁,如果不立楚國後人而自立,一定不會長久。 於是項梁聽取範增的意見,在民間找到楚懷王之孫熊心,仍立為楚懷王。項梁自號武信君。 秦朝末年的時候,天下大亂,各地所有的人們都勇敢挺險來對抗秦始皇的暴政。 項羽與叔父項梁認為這是個好時機。 所以他們也準備起義,但是為了能夠得到楚地人民的擁護。 因此找來楚懷王的曾孫子熊心為王,熊心在楚國滅亡後就一直在民間放羊,不過項羽並沒有想讓熊心真的為王,隻是得到一個象征的作用。 從此熊心成為項羽擁護的楚懷王,也同時變成了一個傀儡。 範增是項羽的主要謀士。範增早年投奔項梁於薛地,跟隨項羽參加巨鹿之戰、攻破關中,屢獻奇謀,被項羽尊為“亞父”,後被封為歷陽侯。 七十反秦範增是居鄛人,平時在家,好出奇計。陳勝大澤鄉起義時,他年屆七十。 不久,項梁率會稽子弟兵渡江而西,成為反秦鬥爭的主力,範增前往投奔,希望在有生之年把自己的智慧貢獻給反秦事業。範增和項梁相會於薛地。 當時陳勝已被殺害,張楚大旗已倒,反秦鬥爭陷於低潮,項梁、劉邦等義軍首領正相會於薛地,商議挽救時局的方針和策略。 範增的到來適逢其時。範增見到項梁等將領,首先分析了陳勝所以失敗的原因。 他認為,秦滅六國,楚人的仇恨最深,人們至今還懷念被秦人冤死的楚懷王,因而“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預言是有道理的。 而陳勝失敗的原因就是因為不立楚王之後而自立,不能充分利用楚國反秦的力量,導致其勢不長。 接著範增論證和提出了反秦的策略,他認為項梁渡江以來,楚地將領紛紛前來依附,就是因為項氏世代為楚將,人們以為他能復立楚國社稷。 他建議應該順從民眾願望,扶立楚王的後裔。 項梁等人毅然接受了範增的提議,找到了在民間替人放羊的楚懷王熊槐的孫子熊心,復立為楚懷王,草創了楚國政權。 秦將章邯在定陶大破楚軍,擊殺項梁,緊接著渡河攻打趙國。 楚懷王任命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魯公,為次將,範增為末將,出兵救趙。 項羽迅速出擊救趙的請求被宋義駁回,自己還碰了一鼻子灰,積怨成恨,怒火滿胸,已經對宋義起了殺心。 而宋義此時絲毫沒有察覺,不僅對項羽沒有絲毫防備,而且還做出了一件讓全軍將士都非常怨恨的事情。 之前宋義出使齊國,和齊國君臣相處的非常融洽;此後正是因為齊國高陵君田顯在楚懷王麵前的極力舉薦,宋義才能擔任上將軍。 所以,宋義決定和齊國建立更進一步的關係,於是就讓齊國聘請自己的兒子宋襄入朝為官。 為了給兒子撐場麵,宋義親率大隊人馬,護送兒子宋襄到楚齊邊境的無鹽縣(山東東平),沿途大肆宣揚慶祝。 當時正值十一月隆冬季節,楚軍所駐紮的安陽連日雨雪,徹骨生寒,而且楚軍補給也出現問題。 戰士們挨凍受餓,而作為統帥,宋義無所作為,反而遠行三百多裡地隻為給自己兒子擺闊。 要知道,當時巨鹿距離安陽也就四百多裡,這一舉措激起全軍將士的不滿,也給了項羽起事的由頭。 不久,項羽斬殺宋義,掌握軍政大權。公元前206年,當時為楚國武安侯的劉邦率軍攻破武關,進入關中地區。 而章邯因為受到趙高和秦二世的猜忌,一直得不到支援,而且與項羽交戰總是失敗而歸,見大勢已去,章邯率領二十萬秦軍向項羽投降。 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劉邦入關後,與秦民約法三章,並派人駐守函穀關,以防項羽楚軍進關。 項羽於巨鹿之戰殲滅了秦軍主力,向關中進發。 當項羽到達函穀關後,劉邦軍不準楚軍入關,楚將英布等乃以武力破關直入,並推進至戲水之西。 劉邦聽說後,非常害怕!馬上率其部10萬人馬撤出鹹陽,紮營霸上,卻不敢迎見項羽。 當時項羽軍兵力40餘萬人。劉邦手下將領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向項羽通報,稱劉邦準備自立為關中王、委任秦王子嬰為丞相,並將據有鹹陽城內所有珍寶。 項羽得此消息後非常憤怒,準備次日晨,分四路圍攻劉邦。 範增也勸項羽說:“沛公居住在山東時,貪財好色。現在入關,財物絲毫不取,婦女沒有一個寵幸,這表明他的誌氣不小。 我令人望氣,發現沛公呈現龍虎五彩的景象,這是天子之氣。趕快攻擊,不要錯失良機。” 項羽的叔父項伯得知範增的計劃。由於他和劉邦的謀士張良有故,因此連夜前往劉邦軍營,建議張良速逃亡,但張良決定報告劉邦。 劉邦對此消息感到非常震驚,並立刻向張良請教對策。 由於雙方實力懸殊,張良建議劉邦透過項伯的協助,減低項羽的疑心。 劉邦召見項伯,以兄禮對待,並以聯姻的承諾,請求項伯向項羽求情。 項伯回到項羽軍中,向項羽表達劉邦的善意,並建議項羽亦以禮相待。 項羽承諾依從項伯的建議。劉邦第二天率領百多名騎兵會見項羽。 樊噲與劉邦的交往甚密,曾與劉邦一起隱於芒碭山澤間。 與蕭何、曹參共同推戴劉邦起兵反秦。待劉邦做了沛公,便讓樊噲做了他的隨從副官。 黑貓白貓,能捉老鼠就是好貓;福將英將,能打勝仗就是好將。 樊噲跟隨劉邦征戰,出生入死,先是攻打胡陵、方與,在豐縣一帶打敗了泗水郡監和郡守的軍隊,後又平定了沛縣。 俗話說:半路殺出一個程咬金。 在與司馬橺在碭東作戰時,樊噲表現英勇,斬十五首級,打退了敵人,被封為國大夫。 抵抗章邯軍隊時,樊噲率先登城,斬二十三人首級。 此後經常跟隨劉邦出征,常立戰功。攻入城陽,大破李由(李斯之子)的軍隊,一共斬首十六級,被劉邦賜上間爵。 在圍攻東郡守尉的戰鬥中,樊噲打退敵人,斬首十四級,俘獲了十一人,得封賜五大夫。 之後,樊噲又破秦河間守軍,趙賁、楊熊等的軍隊。 這裡順便普及一下,所謂“以首計功”隻是秦施行軍功獎勵政策的一部分,因為能上戰場砍敵軍首級的大部分是步兵。 作為軍隊的重要組成部分,車兵、騎兵要想砍敵人的首級不光費時費力還有可能搭上自己,弓弩手因為距離敵人太遠想要奪取敵軍首級更是難上加難。 而軍隊的指揮官因為身負指揮之責,常常居於軍隊的中間發號施令,搶奪敵人首級無異於癡人說夢。 在戰場上,樊噲屢次沖鋒陷陣,斬首有功,後又多有斬獲而再加封賜。 攻武關至霸上,樊噲率軍斬殺都尉一人,首級十個,俘獲一百四十六人,降二千九百人。 劉邦率軍入關,滅秦封關自守,欲依楚懷王“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的約定稱王於關中,這引起了項羽的不滿! 項羽派當陽君英布等攻下函穀關,入關後,駐軍於戲西,欲擊滅劉邦軍。 項羽怕管不住秦國的降兵,就起了殺心,除了章邯和兩個降將之外,一夜之間,項羽竟把二十多萬秦兵全部活活地埋在大坑裡。 打那以後,項羽的殘暴可就出了名。 項羽的大軍到了函穀關,瞧見關上有兵守著,不讓進去。 守關的將士說:“我們是奉沛公的命令,不論哪一路軍隊,都不準進關。” 這把項羽氣得咬牙切齒,命令將士猛攻函穀關。 劉邦因為兵力少,不消多大功夫,項羽就打進了關。 大軍接著往前走,一直到了新豐、鴻門,駐紮下來。 俗話說:大官好見,小鬼難纏。 劉邦手下有個將官曹無傷,想投靠項羽,偷偷地派人到項羽那兒去密告,說:“這次沛公進入鹹陽,是想在關中做王。” 這句話,分明是挑起了劉邦和項羽之間的誤會,火上澆油,讓矛盾加速升級! 上邊一陣風,下邊一層浪。曹無傷這是背後戳人家劉邦的脊梁骨啊! 項羽聽了,氣得瞪著眼直罵劉邦不講理。 劉邦手下將領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向項羽通報,稱劉邦準備自立為關中王、委任秦王子嬰為丞相,並將據有鹹陽城內所有珍寶。 項羽得此消息後非常憤怒,準備次日淩晨,分兵四路圍攻劉邦。 範增也勸項羽說:“沛公居住在山東時,貪財好色。現在入關,財物絲毫不取,婦女沒有一個寵幸,這表明他的誌氣不小。我令人望氣,發現沛公呈現龍虎五彩的景象,這是天子之氣。趕快攻擊,不要錯失良機。” 項羽的叔父項伯得知範增的計劃。 由於他和劉邦的戰遷講謀士張良有故,因此連夜前往劉邦軍營,建議張良速逃亡,但張良決定報告劉邦。 劉邦對此消息感到非常震驚,並立刻向張良請教對策。 由於雙方實力懸殊,張良建議劉邦透過項伯的協助,減低項羽的疑心。 劉邦召見項伯,以兄禮對待,並以聯姻的承諾,請求項伯向項羽求情。 項伯回到項羽軍中,向項羽表達劉邦的善意,並建議項羽亦以禮相待。項羽承戀享擊探諾依從項伯的建議。 範增夜觀星象,感有異動,認為有另一人會威脅項羽。 範增認為劉邦對他有威脅,勸他小心劉邦,但項羽堅信劉邦隻是小人物,不足為懼,對範增的好意,滿不在乎。 項羽的謀士範增對項羽說:“劉邦這次進鹹陽,不貪圖財貨和美女,他的野心可不小哩。現在不消滅他,將來後患無窮。” 樊噲早在劉邦入鹹陽後,就力勸劉邦還軍霸上,不要貪念秦宮奢麗的享受。 待項羽兵臨城下後,劉邦自度勢單力薄,乃與張良率一百多隨從赴鴻門謝罪,樊噲隨往。 項羽在鴻門設宴,酒酣之時,亞父範增預謀殺害劉邦,授意項莊拔劍在席上獻舞,想趁機刺殺沛公。 此時,席間隻有劉邦和張良在坐,張良在帳外把行刺之事告訴了樊噲,樊噲持劍盾闖入項羽營帳,用盾撞倒拿著戟的士兵。 雙方於鴻門會麵,劉邦對項羽稱,自己能夠進入關中實屬僥幸,但有小人從中挑撥,使兩人之間產生誤會。 項羽回應道:“是曹無傷派人向我說有這種事,否則我也不會來這裡”。他隨即邀請劉邦參加宴會。 宴會開始時,項羽和項伯麵東而坐、範增向南而坐。劉邦坐在範增的對麵,張良則在項羽對麵。 接著,項羽又講了解決反秦問題的措施,重點說道矯殺宋義,在巨鹿之戰中大敗章邯,坑殺20萬秦兵,並具體地說:我是程咬金的三板斧,打石頭、挖墻角、摻沙子。 這裡提到“打石頭、挖墻腳、摻沙子”,並點到目標是“熊心答復”,項羽使人還報熊心。 熊心答復:照原約辦,項羽因此怨恨熊心,於是佯尊熊心為義帝,徙於長沙郴縣,而暗中令英布等人將其弒殺。 顯然是要解決劉邦“先入關中”的問題。 宴會上,殺機四伏。 範增不時向項羽打眼色,舉起自己的玉佩3次,示意項羽盡快行動。項羽沒有理會。 範增於是傳召項羽堂弟項莊,吩咐他在席上舞劍,乘機刺殺劉邦。項莊進入酒席之中,向項羽請求準許他舞劍為樂,並在項羽同意後立即拔劍起舞。 項伯亦隨即拔劍揮舞,並以身體阻擋項莊,使其無法攻擊劉邦。 張良立刻離開酒席,並通報在軍門外的劉邦部將樊噲。樊噲帶著劍和盾強行闖入酒席,向項羽怒目而視。 項羽詢問了樊噲的姓名後,稱贊他為“壯士”,並吩咐從人賞賜樊噲一卮酒,樊噲一飲而盡。 項羽又賞賜一隻豬前腿,樊噲直接把豬腿放在盾牌上,用劍把它切了之後吃。項羽問道:“壯士能否再飲酒?” 在宴會上,樊噲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並借機向項羽指出:楚懷王曾有言在先“先進入關中的人便可做關中王”。 劉邦雖然先入關中,但並未立刻自立為王,而是退軍等待項羽您的到來。 他認為項羽是有意殺死劉邦,要求項羽打消這個念頭。項羽並沒有回應樊噲,隻吩咐他就坐。 劉邦稱要上廁所,和樊噲一同離席。 不久項羽派陳平召喚劉邦。劉邦認為應該先辭行,樊噲反對,認為現時的情況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不能再拖延時間了! 並且說道:乾大事可以不考慮細微末節,行大禮不避小的責備。 結果劉邦和樊噲帶同夏侯嬰、靳強和紀信等將領一同逃走。 逃走前,劉邦吩咐張良把帶來的一對白璧送給項羽、一對玉鬥送給範增。 張良回到席上,獻上禮物,並代劉邦向項羽賠罪。 項羽收下了璧玉,放在桌上;範增勃然大怒拔劍撞破了玉鬥,怒罵道:“臭小子不足以商量大事,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奪項王天下的人,一定是沛公啊,我們這些人如今要成他的俘虜了。” 公元前204年初,楚軍數次切斷漢軍糧道,劉邦被困河南省滎陽市,於是向項羽請和。 項羽打算同意,範增說:“此時很容易就能擊敗漢軍,如果現在把他們放走而去征服,以後一定會後悔的!” 於是,項羽與範增急攻滎陽。劉邦的謀臣陳平抓住了項羽多疑、自大的特點,利用反間計。離間了項羽同範增的君臣關係。 項羽的使者來了,劉邦叫人準備豐盛筵席,捧著佳肴正要進獻,細看使者,故意假裝驚訝地說:“我們以為是亞父的使者,沒想到卻是項王的使者。” 便更換佳肴,改以粗食供項羽的使者吃。 使者回來報告項羽,項羽就懷疑範增與漢有私情,漸漸奪去範增軍政大權。 範增大怒,說:“天下事大局已定,君王您自己看著辦吧。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 範增向項羽請辭道:“希望您把這把老骨頭賜還給我,讓我回鄉為民吧。” 項羽允許範增辭歸。範增啟程,未到彭城,背上生毒瘡發作而死。 民間傳說範增是詐死,實際上已經乘著小船來到浙江省天臺縣的九遮山,隱姓埋名居住在山洞中,為民治病,造橋鋪路方便行人。 但他依然關心國事,最終,當項羽自刎烏江消息傳來,他大哭:“這小子不聽我的話,終會有今天的失敗!” 於是人們知道他就是範增,因避免招人嫌疑,不久人去洞空,範增不知所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