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部:布衣天子 第二十二章 庶子奪嫡(1 / 1)

漢朝四百餘年 秋月銀杏 12446 字 8個月前

最是無情帝王家!   自古以來,為了江山,為了自己的龍椅,就沒有各位皇帝做不出來的事情。   特別是漢朝時期的劉邦,那更是“花心大蘿卜”一枚,一生沾花惹草的事實在太多了。   可是,喜歡與愛不是一回事,這個道理在劉邦表現的尤為突出。   以庶子的身份,奪取嫡長子的繼嗣地位,在封建時代,帝王之家,庶子因受寵或賢明,得以嗣位,從而廢嫡子,皆稱奪嫡。   在古代,“嫡子”是指原配所生的孩子。小老婆或者小三所生的叫“庶子”。   而“庶子”的地位是不如“嫡子”。因為“嫡子”能繼承父輩的家業,而“庶子”隻能自己出去拚搏。   而在“嫡子”中,明媒正娶的妻子所生的第一個兒子,也就是“嫡長子”的地位是最高的。   所以,一般情況下,父輩的家業由“嫡長子”繼承。若“嫡長子”出現了意外,一般指死亡,則有“嫡”中的次子繼承。   若“嫡”中無子或“嫡”隻有一子。那麼,“嫡長子”死亡,而正妻又沒有在妾中領養一個兒子,則家業由“庶長子”繼承。   劉邦的分封是分階段的,他最初封的兩批人並不多,隻封了29個人。   在封了這29個人之後,劉邦馬上封了一個他的仇人雍齒,那麼劉邦為什麼要封雍齒,他跟劉邦是個什麼關係呢?   雍齒是劉邦老鄉,這是一場關係。   以前雍齒是沛縣的豪強,很有勢力,與同為豪族的王陵關係很好,一向看不起劉邦,曾多次折辱劉邦。   雍齒是最早跟著劉邦起義的人,而且雍齒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因為他很有能力,劉邦也很喜歡他。   他也是第一個在劉邦信任的老鄉中間背叛劉邦的人。   就雍齒與劉邦而言,是個非常復雜的關係,因為雍齒的背叛導致給劉邦帶來很多不幸,但是雍齒背叛,也給劉邦帶來了一個大幸運,就是劉邦投奔了項梁,因為他要去借兵啊,他打雍齒都打不過。   所以他怎麼辦呢?   找項梁借兵。   項良給了他5000士兵,十名戰將,他把他老家收回來了。   劉邦跟雍齒的關係是這麼一個復雜的關係,所以劉邦對雍齒特別惱火。   後來雍齒歸順,在用人之際歸順的,劉邦就沒有殺他。   而且雍齒後來屢立戰功,因為一個有功的人,你殺了他會寒了很多人的心,所以出於各種利益的考慮,這沒有殺。   秦二世元年,劉邦起兵反秦,被推選為沛公,秦國泗水郡監平帶領秦軍圍攻劉邦於豐邑。   兩天後劉邦出兵交戰,打敗秦軍,命令雍齒駐守豐邑,自己引兵去薛縣,泗水郡守壯在薛縣被擊敗,逃跑到戚縣,劉邦麾下左司馬曹無傷擒獲泗水郡守壯,把他殺了。   劉邦回兵駐軍亢父縣,再到方與縣,周巿來攻打方與,沒有開戰。   周巿是魏國人,被起義軍首領陳勝派來攻城略地,周巿派人跟雍齒說:“豐邑這地方的人,以前也是從魏國大梁遷徙過來的,如今魏國已經平復幾十座城,雍齒你現在投降魏國,魏國就封你為侯來鎮守豐邑,不投降,就把豐邑給屠殺乾凈!“   雍齒一直不想做劉邦手下,等到魏國招攬他,立刻反叛,為魏國鎮守豐邑。   劉邦領兵回來攻打豐邑,沒能打下來。   劉邦生病,回到沛縣,痛恨雍齒和豐邑子弟背叛了他。   秦二世二年,正月,東陽寧君、秦嘉在留縣立景駒為楚王,劉邦前去投奔,途中遇到張良。   於是,一起會見景駒,請求增兵來攻打豐邑,這時秦將章邯正在追擊陳勝的軍隊,秦軍別將司馬夷領兵向北平定楚地,屠戮了相縣,到了碭縣。   東陽寧君和沛公領兵向西,與司馬夷在蕭縣的西麵交戰,不能取勝,就退回來收集兵卒聚集在留縣。   秦二世二年,二月,劉邦攻打碭縣,三天就攻下來,收編碭縣的兵卒,得到六千人。   與原來的三千人合在一起共九千人。   秦二世二年三月,攻打下邑縣,攻了下來。   回軍第二次攻打豐邑,沒攻下來。   秦二世二年,四月,項梁攻打並殺掉了景駒、秦嘉,駐兵在薛縣。   劉邦聽說項梁在薛縣,領一百多名騎兵過去拜見。   項梁補充十個五大夫將、外加五千名士卒給劉邦,劉邦回來領兵攻打豐邑,將豐邑攻下,雍齒逃奔魏國。   封侯善終   前三年,大約在諸侯會師霸上的時候,雍齒以趙國將領的身份重新加入劉邦陣營,後來隨同出關平定諸侯,屢立戰功。   漢高祖六年三月戊子日,劉邦聽從張良的意見。   封雍齒為什邡侯(史書也通假寫作“汁方侯“、“什方侯“、“汁防侯“),食邑二千五百戶,位列開國功臣第五十七名,戰功顯赫,與平定侯齊受功勞相當。   漢惠帝三年,雍齒去世,謚號肅侯。   漢高祖六年,劉邦封賞大功臣二十多人,其餘的人日夜爭功,不能決定高下,未能進行封賞。   劉邦在洛陽南宮,從樓閣復道上望見一些將領常常坐在沙地上彼此議論。   劉邦說:“這些人在說什麼?”   張良說:“陛下不知道嗎?這是在商議反叛呀。“   劉邦說:“天下剛剛安定,為什麼還要謀反呢?”   張良說:“陛下以平民身分起事,靠著這些人取得了天下,現在陛下做了天子,而所封賞的都是蕭何、曹參這些陛下所親近寵幸的老友,所誅殺的都是一生中仇恨的人。   如今軍官們計算功勞,認為天下的土地不夠一一封賞的,這些人怕陛下不能全部封到,恐怕又被懷疑到平生的過失而至於遭受誅殺,所以就聚在一起圖謀造反了。“   劉邦於是憂心忡忡地說:“這件事該怎麼辦呢?”   張良說:“陛下平生憎恨,又是群臣都知道的,誰最突出?”   劉邦說:“雍齒與我有宿怨,曾多次使我受窘受辱。我原想殺掉他,因為他的功勞多,所以不忍心。”   張良說:“現在趕緊先封賞雍齒來給群臣看,群臣見雍齒都被封賞,那麼每人對自己能受封就堅信不疑了。”   於是劉邦便擺設酒宴,封雍齒為什邡侯,並緊迫地催促丞相、禦史評定功勞,施行封賞。群臣吃過酒後,都高興地說:“雍齒尚且被封為侯,我們這些人就不用擔憂了。”   東園公,姓唐,名秉,字宣明,戰國時期襄邑人,他是秦末漢初的一位著名隱士,是“商山四皓”之一,居園中,因以東園公為號。   他曾力諫漢高祖劉邦廢太子之事。東園公與綺裡季、夏黃公、甪裡先生這四位飽學之士先後為避秦亂而結茅山林。   四人德高望重,漢代立國以後,劉邦一直想要網羅德高望重的四人,卻被拒絕。   他們過著清貧而安樂的生活,寫《紫芝歌》以明誌。   夏石公秦時曾為朝廷的博士,後來回故裡隱居,並在鄞西一帶行醫。   四皓隱士夏黃公,為東周、秦、漢時的著名三朝儒學文人之一。   他因與東園公、甪裡先生、綺裡季三人在秦朝時不滿秦始皇的焚書抗儒暴行,遂在秦及漢初同時隱居於陜西的商山,故被世人並稱為“商山四皓”。   又因四人都是“年皆八十有餘,須眉皓白,衣冠甚偉。”故也稱“四皓隱士”。   據《史記》記載:劉邦曾多次相邀他們四人出仕,但都被拒絕。   後劉邦欲改立戚氏所生的趙王如意為太子,呂後聽了很著急,張良就獻策請來了四皓以輔助太子,終於使太子的地位得以保住。   漢高祖劉邦十分寵愛戚夫人,去哪都把她帶在身邊,而年老色衰的發妻呂雉卻長期被留在關中。   呂雉的兒子劉盈是太子,性格仁厚,但劉邦認為他太軟弱,一點也不像自己,他更喜愛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   戚夫人仗著劉邦對自己的寵愛,每天跟劉邦誇贊兒子劉如意如何聰慧過人,想讓劉邦改立劉如意為太子。   呂雉得知劉邦有改立太子的想法後,立刻采用了張良的計策,請來了劉邦多次都請不出的“商山四皓”來輔佐太子。   此舉讓劉邦徹底打消了改立太子的想法,此時他已經看出了呂雉背後的勢力。   戚夫人也隻能傷心落淚,劉邦說:“為我茲舞,吾為若楚歌。”   於是有了這首《鴻鵠歌》,向戚夫人來表達自己對這件事的無能為力。   《鴻鵠歌》   鴻鵠高飛,一舉千裡。羽翮已就,橫絕四海。   橫絕四海,當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   意思是,天鵝展翅高飛,一下能飛數千裡。它的羽翼已經豐滿,可以翱翔四海了。它都翱翔四海了,如今又能拿它怎麼樣呢?哪怕擁有利箭,也拿它沒辦法了?   這首詩不但表達了劉邦對改立太子一事的無能為力,也有對戚夫人母子未來的擔憂。   但在太子劉盈即位漢惠帝後,朝政大權旁落其母呂後,四人預感報國無望,就又重歸深山隱居。   後來夏黃公終老夏禹故裡,也就是四明山石鈕村。   為了永世紀念他的功德,鄉民將夏黃公墓的渡口,歷世稱為夏墓渡。   大隱為古句章的發祥地之一,因傳為大禹的石鈕村故裡,故有“夏裡”之稱。   “夏黃公”實際是“夏裡黃公”的一種簡稱,故也有“大裡黃公”的稱呼。   劉邦登基後,立長子劉盈為太子,封次子如意為趙王。   後來,見劉盈天生懦弱,才華平庸,而次子如意卻聰明過人,才學出眾,有意廢劉盈而立如意。   劉盈的母親呂後聞聽,非常著急,便派自己的哥哥建成侯呂釋之去請開國重臣張良出麵。   呂釋之對張良說:“您是皇上的親信謀臣,現在皇上想要更換太子,您豈能高枕而臥?”   張良推辭道:“當初皇上是由於數次處於危急之中,才有幸采用了我的計策。   如今天下安定,情形自然大不相同。更何況現在是皇上出於偏愛想要更換太子,這是人家骨肉之間的事情。   清官難斷家務事啊!   這種事情,就是有一百個張良出麵,又能起什麼作用呢?”   呂釋之懇求張良務必出個主意。   張良不得已,隻好說:“這種事情,光靠我的三寸不爛之舌恐怕難以奏效。   我看不如這樣吧!   我知道有四個人,是皇上一直想要羅致而又未能如願的。   這四個高人年事已高,因為聽說皇上一向蔑視士人,因此逃匿山中,不作漢臣。   然而皇上非常敬重他們。   如果請太子寫一封言辭謙恭的書信,多帶珠寶玉帛,配備舒適的車輛,派上能言善辯之人去誠懇聘請他們,他們應該會來。   然後以貴賓之禮相待,讓他們經常隨太子上朝,使皇上看到他們,這對太子是很有幫助的。”   於是呂氏兄妹和太子當真把這四個後人稱之為“商山四皓”的老人請來了,把他們安頓在建成侯的府邸裡。   在一次宴會中,太子侍奉在側,四個老人跟隨在後。   劉邦突然見那四個陌生的老人,都已八十開外,胡須雪白,衣冠奇特,非常驚訝,問起他們的來歷,四人道出自己的姓名。   劉邦聽了大吃一驚:“多年來我一再尋訪諸位高人,你們都避而不見,現在為何自己來追隨我的兒子呢?”   四個老人回答:“陛下一向輕慢高士,動輒辱罵,臣等不願自取其辱。如今聽說太子仁厚孝順,恭敬愛士,天下之人無不伸長脖子仰望著,期待為太子效死,所以臣等自願前來。”   劉邦說:“那就有勞諸位今後輔佐太子了。”   四人向劉邦敬酒祝壽之後就彬彬有禮地告辭而去。   劉邦叫過戚夫人,指著他們的背影說:“我本想更換太子,但是有他們四人輔佐,看來太子羽翼已成,難以動他了。呂雉這回真是你的主人了!”   戚夫人大哭。   劉邦強顏歡笑:“你給我跳楚舞,我為你唱楚歌。”   劉邦便以太子的事件即興作歌:“鴻鵠高飛,一舉千裡。羽翼以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又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   皇上想廢掉太子,立戚夫人生的兒子趙王劉如意。   很多大臣進諫勸阻,都沒能改變高帝確定不移的想法。   呂後很驚恐,不知該怎麼辦。有人對呂後說:“留侯善於出謀劃策,皇上信任他。”   呂後就派建成侯呂澤脅迫留侯說:“您一直是皇上的謀臣,現在皇上打算更換太子,您怎麼能墊高枕頭睡大覺呢?”   留侯說:“當初皇上多次處在危急之中,采用了我的計謀。如今天下安定,由於偏愛的原因想更換太子,這些至親骨肉之間的事,即使同我一樣的有一百多人進諫又有什麼益處。”   呂澤竭力要挾說:“一定得給我出個主意。”   留侯說:“這件事是很難用口舌來爭辯的。皇上不能招致而來的,天下有四個人。   這四個人已經年老了,都認為皇上對人傲慢,所以逃避躲藏在山中,他們按照道義不肯做漢朝的臣子。   但是皇上很敬重這四個人。   現在您果真能不惜金玉壁帛,讓太子寫一封信,言辭要謙恭,並預備安車,再派有口才的人懇切地聘請,他們應當會來。   來了以後,把他們當作貴賓,讓他們時常跟著入朝,叫皇上見到他們,那麼皇上一定會感到驚異並詢問他們。   一問他們,皇上知道這四個人賢能,那麼這對太子是一種幫助。   於是呂後讓呂澤派人攜帶太子的書信,用謙恭的言辭和豐厚的禮品,迎請這四個人。   四個人來了,就住在建成侯的府第中為客。……漢十二年,皇上隨著擊敗黥布的軍隊回來,病勢更加沉重,愈想更換太子。   留侯勸諫,皇上不聽,留侯就托病不再理事。叔孫太傅引證古今事例進行勸說,死命爭保太子。   皇上假裝答應了他,但還是想更換太子。   等到安閑的時候,設置酒席,太子在旁侍侯。   那四人跟著太子,他們的年齡都已八十多歲,須眉潔白,衣冠非常壯美奇特。   皇上感到奇怪,問道:“他們是乾什麼的?“四個人向前對答,各自說出姓名,叫東園公、甪裡先生、綺裡季、夏黃公。   皇上於是大驚說:“我訪求各位好幾年了,各位都逃避著我,現在你們為何自願跟隨我兒交遊呢?”   四人都說:“陛下輕慢士人,喜歡罵人,我們講求義理,不願受辱,所以惶恐地逃躲。   我們私下聞知太子為人仁義孝順,謙恭有禮,喜愛士人,天下人沒有誰不伸長脖子想為太子拚死效力的。   因此我們就來了。”   皇上說:“煩勞諸位始終如一地好好調理保護太子吧。”   四個人敬酒祝福已畢,小步快走離去。   皇上目送他們,召喚戚夫人過來,指著那四個人給她看,說道:我想更換太子,他們四個人輔佐他,太子的羽翼已經形成,難以更動了。   呂後真是你的主人了。   孝惠七年八月戊寅,劉盈憂鬱病逝,發喪期間,隻見呂雉乾哭,不見落淚。   張良之子張辟強擔任侍中,年僅十五歲,對丞相陳平說:“太後隻有孝惠帝一個兒子,如今死了,卻隻見她乾哭而不悲傷,你知道是什麼原因?”   陳平反問:“是什麼原因?”   張辟強說:“皇帝沒有年紀較大的兒子,太後害怕你們這班老臣。您現在應請求拜呂臺、呂產、呂祿為將軍,統領南北二軍,並且讓呂家的人都入宮,在朝廷執掌大權,這樣呂後才會心安,你們才能有幸免於禍患。”   陳平就按照張辟強的計策去做,呂雉果然高興,哭起來也顯得哀痛。   呂氏的權勢便從此開始!   呂雉立太子劉恭為帝,自己臨朝稱製,行使皇帝職權,朝廷號令一概出自太後,為中國太後專政的第一人。   呂雉為了強化自己的統治,在采取“無為而治”,鞏固西漢政權的同時,首先打擊諸侯王和政治上的反對派,重用其寵臣審食其。   然後布置黨羽,大封諸呂及所愛後宮美人之子為王侯。   隨後殺掉趙王劉友和梁王劉恢。   右丞相王陵堅決反對封諸呂為王的政策,堅持高祖與大臣的盟約,“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   呂雉不高興,就讓他擔任皇帝的太傅,奪了他的丞相職權。   王陵隻得告病回家。   然後又讓審食其為左丞相,居中用事。   陳平、周勃雖然不服,也隻好順從。   審食其不處理左丞相職權範圍內的事情,專門監督管理宮中的事務,像個郎中令,呂雉常與他決斷大事,公卿大臣處理事務都要通過審食其才能決定。   呂後這些做法遭到劉氏宗室和大臣的激烈反對。   呂雉追封他已故的兩個哥哥,大哥呂侯為悼武王,呂釋之為趙昭王,以此作封立諸呂為王的開端。   高後元年,封侄呂臺為呂王,呂產為梁王,呂祿為趙王,侄孫呂通為燕王,追尊父呂文為呂宣王,封女兒魯元公主的兒子張偃為魯王,將呂祿的女兒嫁給劉章,封劉章為朱虛侯,封呂釋之的兒子呂種為沛侯,封外甥呂平扶柳侯。   高後二年,呂臺去世,謚號肅王,封其子呂嘉代呂臺為呂王。   高後四年,又封其妹呂媭為臨光侯,侄子呂他為俞侯,呂更始為贅其侯,呂忿為呂城侯。   呂後先後分封呂氏家族十幾人為王為侯。   後來少帝劉劉恭略微懂事時,偶然聽說自己的母親已經死了,自己並不是皇後的親生兒子,就口出怨言,說:“太後怎麼能殺死我的母親卻把我說成是皇後的兒子呢?我現在還小,等長大成人後我就造反。”   呂雉聽到這件事以後很擔心,害怕他將來作亂,於是廢了劉恭的帝位,並暗中殺了他,改立常山王劉義為皇帝,改名叫劉弘。   因病駕崩高後八年,呂雉病重,她臨終前仍沒有忘記鞏固呂氏天下。   在她病危之時,下令任命侄子趙王呂祿為上將軍,統領北軍;呂產統領南軍。   並且告誡他們:“高帝平定天下以後,與大臣訂立盟約:‘不是劉氏宗族稱王的,天下共誅之。’   現在呂氏稱王,劉氏和大臣憤憤不平,我很快就死了,皇帝年輕,大臣們可能發生兵變。   所以你們要牢牢掌握軍隊,守衛宮殿,千萬不要離開皇宮為我送葬,不要被人扼製。”   八月一日,呂雉病死,終年六十二,與漢高祖合葬長陵。   呂後崩後留下詔賜給各諸侯黃金千斤,將、相、列侯、郎、吏都按官階賜給黃金。   大赦天下。   讓呂王呂產擔任相國。讓呂祿的女兒做皇後。   由於呂後在政時期培植起一個呂氏外戚集團,從而加劇了漢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因此在她死後,馬上就釀成了劉氏皇族集團與呂氏外戚集團的流血鬥爭。   呂太後沒有完成她的政治計劃就去世了。   漢統治階級內部矛盾驟然激化,袒劉之軍蜂起。   齊王劉襄發難於外,陳平、周勃響應於內,劉氏諸王,遂群起而殺諸呂,劉氏皇族集團與呂氏外戚集團的一場流血鬥爭,以皇族集團的勝利而告終。   誅滅呂氏勢力後,大臣認為呂雉所立的後少帝和另外兩個劉盈庶子均不是劉盈親生,於是先廢後殺少帝劉弘,並在劉姓皇族選擇皇位繼承人。   考慮的重點就是其母親,必不能有一個勢力強大的娘家,於是迎立當時封為代王的劉恒繼承帝位,是為漢文帝。   沿襲了“與民休息”之國策,行“無為而治”。鼓勵生產。   如公元前191年,詔令郡國“舉民孝悌、力田者復其身”,以免除徭役為優惠措施,來鼓勵農民從事生產,又“減田租,復十五稅一”。   公元前187年,詔令“除三族罪,妖言令”;她還“減刑,頒布贖罪法”;製定“戍卒歲更”的製度;除挾書律。提倡勤儉治國、嚴厲治理鋪張浪費的風氣等等。   繼續重農之國策,有步驟地放寬經商政策。   劉邦統治後期,下達抑商法令,懲治不法商人,“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賈人不得衣絲乘車,重租稅以困辱之”。   但打擊麵過大,挫傷了商人的經商積極性,亦激化了社會矛盾。在惠帝、高後時期,雖亦有“市井子孫,亦不得仕宦為吏”的詔令,但朝廷還是“為天下初定,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復弛商賈之律”,解除了商人在經濟上的重負及對商人的社會性歧視。   惠帝六年,朝廷還“起長安西市”,使長安成為漢朝經濟活動的中心,亦為長安後來成為當時的世界性大都市奠定了基礎。   在高後二年和六年,朝廷又分別采取“行八銖錢”和“行五分錢”的措施,運用國家權力對貨幣經濟進行管理調控,對穩定幣值、平衡物價和促進商品流通起到了積極作用。   繼續劉邦執政期間與匈奴的和親政策。太史公曰:“呂後為人剛毅”。執政期間,呂後遵循劉邦的政策,未對匈奴興兵,而是采用了和親的政策。   孝惠四年,剛死去閼氏的冒頓單於遣使者送來一封言詞極為不敬的國書給呂後,上麵寫道:“孤僨之君,……願遊中國。   陛下獨立,孤僨獨居。兩主不樂,無以自虞,願以所有,易其所無。”   呂後認為受到了奇恥大辱,“大怒”,欲出擊匈奴。   朝臣幾乎眾口一辭:出兵攻打匈奴。   然唯有中郎將季布卻指出:劉邦當年在與匈奴之戰中最終未占得便宜,不得已采納劉敬的和親建議,來換取漢初社會經濟的恢復與發展;“今歌唫之聲未絕,傷痍者甫起”,亦即如今的漢朝軍事勢力依然不及匈奴,宜繼續和親為上。   最終,呂後聽從了中郎將季布的意見,贈單於車馬作為禮物之外,繼續“以宗室女為公主,嫁匈奴單於”以和親。   單於笑納之,致歉,並“因獻馬,遂和親”。   這樣,漢匈之間及時避免了一場兵燹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