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二,百葉終於得到了鐵器和私鹽的消息。其實查到這個事情,百葉屬於走了錯路。在蓬萊和登萊兩洲的走私倒賣私鹽和鐵的商人其實很多,但是一艘沙船的運載量其實不小,最起碼有4000到6000石,也就是500到 800噸這麼大的運載量依靠陸運那運輸成本太大了,所以根本不可能依靠陸運,而且他們的消息其實不準確,因為有了上次劫了劉姓富豪的贖金,張虎君和劉權乾脆就買了三艘船,想要往遼東半島運送鹽鐵,米麵香料,三艘船的運載量,那這麼多貨物更沒有可能走陸運了。而這些不確定的事情也導致了,從一開始孟子石就弄錯了,他安排了相當多的人手和精力去盯著商人們的倉庫,又和很多商人的助手們打通關節走後門,旁敲側擊的詢問。時間,人力,財力花了不少,結果事情辦了個餄絡麵,啥結果也沒得到,以至於孟子石都有些懷疑是不是自己這消息壓根兒就不對,去和百葉負荊請罪去。 不過百葉倒是沒覺得什麼,這事情是真的最好,不是真的也無所謂,反正李佐堂李大哥這些錦衣衛已經盯上他們了。自己這麼努力表現加上自己與李大哥可是過命的交情,三四年的老關係了。 事情出現轉機在九月二十九,這天大清早就從南方來了十艘沙船和福船組成的船隊,為首的也是老熟人萬永商行的田掌櫃。不過帶貨的卻是生麵孔,這田掌櫃主要是做藥材和生絲蠟燭這些生意的。這個田掌櫃孟子石也派人查過,不過留守的人,有時候壓根自己也不知道這次會帶什麼。隻能大概知道運輸基本情況。其實他們這些人也隻能知道個大概,有很多時候會存在貨多或者貨少的情況,甚至會幫友商代運商貨,成為兼職的運輸船隊。而一次來十艘船也不是稀罕事兒,不至於每月七八隻這樣的船隊的吧,一個月也有一兩次,眾人對於這幾個月的大船隊也上過心,不過都是不了了之,次數多了也就鬆懈了。 不過萬事百密終有一疏,孟子石發現了偷偷出來逛腰子的一張熟臉,孟子石上了心發現了那是張虎君手下好久不見的候秀。雖然他留了大胡子不過孟子石還是認出他了,傍晚天擦黑的時候那小子去找了腰姐,沒少待,待了兩個時辰,才回到船上。 這個發現讓孟子石覺得自己這幾天沒白忙活。於是趕緊通知百葉,百葉聽到消息倒是沒有孟子石那麼激動。百葉隻是說抓賊抓臟,人贓俱獲才叫功德圓滿。說著他把自己在搬運工那裡得到的消息進行匯總,告訴孟子石。 他得到也算是推測的,十艘貨船都有搬運工作其中5000石的中等沙船有五艘被搬空了,剩下的船圍繞著這三艘船體,在最近的艙室內留下若乾艙室沒有搬動。其他艙室貨物被清空,而這個情況和孟子石帶來的消息,放在一塊一下子整合在一起,這事情就有眉目了。 百葉讓孟子石離開房間等待,自己把這些情況匯總起來,隨後悄悄地帶著孟子石從後門出去前往卿繡樓,在這裡果然看到了身著便衣,一邊等待自己一邊和呂姑娘聊天的李佐堂。看到有些氣喘的百葉,李佐堂明白或許可以收果子了。 十月十五,吳啟榮看著快要成熟的豆子。心裡感慨萬千,再過一段時間,自己這些豆子就可以收貨了,老宋也是開心不已。而在上個月老宋急頭白臉的安排人種了300畝的冬小麥,這次搶種可是給生產隊他們累壞了,因為時間緊任務重,老宋也沒辦法,最後生產隊集體放了兩天假。 十月初一時候學生們終於開學了,學校的名字也很簡單叫做工人子弟學校。學校開始正式營運,即使再多事情纏身,楊項東也不得徹底從百尺崖守禦千戶所那裡出來回到興華公司這裡。 和老二一起負責學校教育,因為實行三年義務教育,所以書本,每年兩套夏裝冬裝,包括夥食全部由公司負責,和公司現在工人一樣實行五天一休,不過工人分成兩班,不至於五天一到沒人在崗,不過學生們卻不行,新學校開學讓吳肖連和吳大壯拍手叫好,期待了小半年的時間終於來到了教室內。寬敞的教室內整齊的桌椅,一尺高的講臺後是黑板,黑板上掛了“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八個大字兩個基礎標點符號。 而因為煉油車間距離文登縣太遠,吳啟榮也將煉豬油車間在廠房修煉完成後搬了進去,這麼多工人入住。居民區那空閑出來的12間房被安排給了先進分子以外,對於普通的工人,老宋又加緊在煉豬油車間周圍見縫插針的弄了一個公共食堂, 6間宿舍一個澡堂。 吳啟榮將做肥皂的工人增加到20戶。現在隻能擠在宿舍內,老宋隻能讓施工隊增加房屋,不過有了這麼多建築經驗,營地裡自己也開始組建自己的施工隊。 因為學習的是手法和工藝,施工標準和要求是老宋和楊項東定的。在相連的煉油車間攪拌車間內,吳啟榮在工廠裡安排了夜戰,學習文化也成了考核標準。 楊項東在工廠內建立了黑板報,目前暫時由學生們在勞動課時負責。後期就需要經過夜校學習的工人自己來弄了,不過土huang色的廠墻,被粉刷上了標語,“平平安安上班去,開開心心回家來。”十個大字,兩個基礎標點符號。 十月底,人們常說八月冷,九月溫,十月還有小陽春。十月三十這天經過多日準備,老宋帶著楊項東老二還有兩個生產隊,開始進行秋收。學校和工廠也全部停工,除了留守的少數人員在工地營房內,這天的天氣也確實不錯,中午時甚至還有點熱。揮動鐮刀老宋和幾個莊稼把式在前頭,楊項東跟在後,老二弄了一天發現高估自己了,收豆子確實自己真不行。沒辦法老二隻能帶著運輸做一些後勤的事情。老宋安排很得當,農具,鐮刀,運輸用的四輪馬車,因為沒有軸承隻能簡單的做了一套馬拉平板車運輸,而曬豆子用的曬場,也用石滾碾壓平整結實,老宋還和楊項東一起做了幾個手動的稻穀吹風機。這東西說起來也是常見,不過老宋和楊項東畢竟是後世來的,雖然樣式和外觀差不了太多不過功能和功效卻大大不同。 秋收前前後後忙碌了一個月,不過收貨確實不錯,因為有充足的水分,而且還有農家肥和一部分蚯蚓土追肥,導致平均畝產量有180多斤。雖然和後世那些300到350斤比起來差的很遠,不過這也遠遠超過平常的一石150斤。一共350畝土地,收獲了64000斤大豆。生產隊裡的人開心的手舞足蹈,即使再風調雨順的年景和精耕細作也沒辦法達到這個產量。 “這群臭小子們有豆腐可以吃了了,那群豬仔也有的吃了。”老宋看著被堆積得滿滿當當的豆子。 “看來今年的養豬場不怕飼料問題了。明年可以準備種植玉米,把那些生地先開起來。”楊項東也是感慨萬千。 “最近豬肉價格已經上漲了一成。”老二談起另一件事情。 “等明年五六月份,咱們這500頭豬出欄,這高價豬肉估計就成了便宜貨。”老宋但是無所謂。 “其實登州府大規模養豬的不多最多就是100或者200隻,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大部分都是自己家或者自己村子裡養的十幾二十幾隻。你這麼個一年出500隻的養殖場在後世可以說屁都不是,可是到了現在你可就是龐然大物了。我看了項東和你後續計劃,你們還要在五年內擴大十倍!”吳啟榮感慨。 “大規模,專業化,必然會導致同類型的產品價格變低,也會是從事這種小規模的家庭作坊模式被大規模取代,這是必然趨勢。”楊項東倒是覺得無所謂。“要麼自己當老板改進技術或者擴大規模,要麼小老板成高級技術工人,成打工人,最末流就是退出該產業。而且擴大規模升級技術,需要的是市場,目前不要提全登州,就是全球,能夠大規模采購的隻有我們興華公司。裁判旁證選手都是我們的人,這怎麼鬥?”楊項東很清楚。“而且我們這個五年計劃,要的不是壟斷養豬業,而且用五年時間培育一批會養豬養雞養鴨的養殖人才,而有自己的原材料生產也不會被掐脖子。未來我們還是要以外包為主,就像你們給肥皂做包裝一樣,其實這樣我們更省心。” “你們這五年計劃有點抄襲的味道。”老二但是談起其他。 “也無所謂抄襲,我們目前的產業單一,而且說實在的並不是剛需。隻是現在大明穩定,百姓有一些自己的需求,這些東西有了更好,沒有也可以生活。”楊項東倒是很清楚,“五年計劃就是為了集中力量辦大事,五指合並攥成拳頭。”楊項東為了讓眾人思路更加清晰,提議一起去會議室邊看文件邊說,那裡有一個簡單的內容以及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