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市區,中山東路與禦道街交匯的地方,有一座被分成二塊的原來屬於明朝開國皇帝故宮建築群的遺跡。 午朝門公園與明故宮遺址,經歷了六百多年的風風雨雨,在天災人禍麵前也沒有讓它倒下,最終卻因為城市建設而隔路相望。 午後,微雨紛飛。 蘇省穿越後,大部分都是雨水天氣,溫度也比現實同時期要低一些,天氣專家解釋因為明末的小冰河期高峰剛結束。 “小冰河期”顧名思義指的是相對而言較冷的時期,但是比主要的毀滅大量動植物生命的冰河期還是要暖和一些。歷史上的“小冰河期”都導致了地球氣溫大幅度下降,使全球糧食大幅度減產,由此引發社會劇烈動蕩,人口銳減。 從竺可楨寫的中國氣象史的資料中,可以知道中國歷史上幾次最大規模的社會動亂時期確實和四次小冰河期有密切關係,而不完全是封建朝代的吏治失敗引起的。 殷商末期到西周初年是第一次小冰河期,東漢末年、三國、西晉是第二次小冰河期,唐末、五代、北宋初是第三次小冰河期,明末清初是第四次小冰河期。 當時氣溫劇降,造成北方乾旱,糧食大量減產,形成幾十年的社會劇烈動蕩和戰亂,長期的饑荒是造成戰亂無限製擴大的根本原因。 前三次“小冰河期”中國人口銳減超過五分之四,明末最後一次人口隻銳減一半是得益於從美洲傳來的抗旱高產作物土豆、玉米和紅薯的種植。 殷商末年和周初的人口變動缺乏史料記載。東漢末,漢族人口是六千萬,幾十年饑荒和大戰亂後到西晉一統時漢族人口僅剩七百七十萬左右。 隨後又是八王之亂、五胡亂華,中國南北朝時漢族人口僅存四百萬。這個數據說明,當時人口銳減是相當驚人的。 難怪現代有人會這樣認為,南北朝是漢族歷史進程的轉折點。 唐末漢族人口也是六千萬,至北宋初期隻剩兩千萬。明末漢族人口一億二千萬,至清初社會安定時剩五千多萬,依賴美洲傳入的土豆、紅薯和玉米等抗旱高產作物得以救命。 小冰河期始於13世紀,在17世紀達到巔峰,並最終在大約200年前減緩了活動趨勢。在它的巔峰時期,北歐一帶饑荒肆虐。有人認為挪威和瑞典有一半的人口在饑荒中喪生。與此同時,全球各地冰雪蔓延:埃塞俄比亞的部分地區白雪皚皚,亞洲的農作物欠收,蘇必利爾湖湖麵開始結冰。 科學家無法斷定小冰河期開始的確切日期,因為歐洲各地氣候變冷的時間都不相同;但是,回暖的時間則大致相同。我們可以確定的是,歐洲大部分地區皆經歷了數百年的寒冷惡劣的氣候。 有關小冰河期的相關資料以歐洲地區最齊全,在世界其他地區資料則殘缺不全。但是冰河學家發現公元1600年左右,世界各地許多冰河開始向低處延伸,而在過去一百年,世界各地的冰河則明顯往高處退縮。 …… 兩輛閃爍著警燈的鐵騎交警開道,一輛灰色中巴車在明故宮前緩緩停車。 身穿便服的崇禎帝與其他人,相繼下車。 雙腳踏上黑色的柏油路,崇禎帝抬頭望了一眼天,昏沉沉的讓人感覺些許悲傷之意。 南直隸的明故宮,朱由檢懂事之後便知道有陪都這麼一個地方,卻一直沒有機會來過。 沒有想到自己今天卻是來到三百七十多年後的明故宮。 “大家排好隊,出發了!”中巴車裡麵所有人下車後,今天的隨團導遊開始引領大家前進。 這位三十剛出頭的美女導遊,一輩子也沒想到自己有一天可以陪自己的老祖宗們在南京整整逛了兩天。 “這?”從小在BJ紫金城長大的朱由檢知道,京城的明故宮就是仿照應天府的故宮而建,然而眼前午門隻剩下城墻了,城上麵的宮殿已經消失不見隻留下一堆寬大的柱礎。 跟隨隊伍的李自成和多爾袞也沒有過多話語,一個曾經在安徽鳳陽挖了老朱家祖墳,另一個已經知道造成南京明故宮變成眼前的這副模樣,清軍進入金陵後便拆過明故宮來新建菩陀山法雨寺。 ……… 另一個時空,2023年。 京城工作組裡麵歷史文物方麵的專家,在經過全身消毒後,在一個留守應天府陪都的老太監的帶領下,過外五龍橋、承天門、端門、再過左順門平到文淵閣的門前。 這位老太監原以為自己可以在這裡終了於生,沒想到有一天,空中飛來數隻奇怪的大鳥,上麵下平許多全身包裹起的的怪人。從那天以後,他們這些留守陪都的老人,每天進出都要經過仔細地檢查。 老太監找出文淵閣的大門鑰匙,略微顫抖的右手花費十幾秒的時間終於把門鎖打開。 二位京城故宮博物的老教授此時的心情比那位宮中老人也強不了多少,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剛才過來的路上從老太監的口中得知,正統與嘉靖二次宮中大火卻沒有影響到大典的原本。 待老太監打開東閣的一隻隻巨大的木箱時,一套套被淡黃色絲綢包裹起來的永樂大典原本,仿佛睡著了一般正靜靜地等待著,真正了解其價值的人們。 手戴白色手套的老教授不禁流淚大笑道:“沒想到,我這輩子快入土的時候,居然還有機會見一見已經消失大半的永樂大典。” “值了,這輩子值了!” …… 1644年,京城明故宮內。 城外的大順義軍已經被東部戰區的裝甲旅包圍在城外的原明軍大營內。 明故宮內的所有明朝官員,宮女之類的也被安排在某處地方,接受上級的最終商量結果。 金陵博物院的專家們現在也被一名內待帶領著來到翰林院和文淵閣開始收集《永樂大典》的副本。 沒有想到蘇省的莫名其妙穿越,讓那些已經部分流失海外,絕大部分毀壞在歷史長河的珍貴文物再一次回到中華兒女的手中。 一座六百多年的金陵明故宮遺跡,二座被分離在二個時空的金陵和京城明故宮,是留給勤勞勇敢的中國人的珍貴禮物。 …… 三位同時期的領頭之人,在這次遊玩之後便要各奔東西,他們在明白了自己的歷史任務之後,仿佛人生也擁有了目標和方向。 原本歷史中相繼離世的大順帝和攝政王還去第一人民醫院做了全身檢查,身體健康的他們心中已經放下所有恩仇。這次分別,不知何時才能再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