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應該乾點什麼呢,才能滿足既是你所愛同時又能維持生活。明月從沒像當下這般想離開眼下的環境,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每分每秒都是數著日子過的。 過年前的這幾天真的難熬,明月打算過年期間在家好好調整下簡歷,她的簡歷已經3年沒更新了,上次匆匆修改也是對如今所處的環境傷透了心,恰逢一個前同事說他那邊在招人,問是否有意願。 明月通過電話簡單了解了下,基本情況都可以,隻是臨近年關,對方建議可以先拿完年終獎,年後再開始啟動。有了這個備選後,明月心裡稍微有點底兒,所以對於眼下那些烏煙瘴氣她實屬為了賺錢勉強維持。 雖如此,明月還是對以後有些許的迷茫,如果不是公司環境惡化,她也在想到期不續簽之後能否做點自己喜歡的事,而不是繼續在職場中卷。她思考良久,是繼續賺錢,還是放慢腳步。 在朋友圈看到之前上課的芭蕾老師,貌似96的年紀,就已經把一家芭蕾培訓機構經營得有聲有色,總是看她分享學生上課照片,每個節日臨近,店裡都會裝飾一番,美美的芭蕾舞服配上美美的老師,在美美的環境中折射出生活的美麗。 明月一直在想,什麼才是自身所愛呢,怎樣才能讓自己可以獨立於世間,哪怕苦一點累一點也甘之如飴呢,自己的愛好和長處又在哪裡。 之前她想過不在職場上班後,可以去做老師,或者是心理谘詢師,她都早早拿到了資格證。教小孩子學習,或者寬人解鬱應該都是發自內心能感受到快樂的事情。 前些年,她覺得不如上班高薪,生存是第一要考慮的事情。如今,又覺得還沒有任何積蓄,是不是還要繼續賺錢。愛好和收入總是不能兼得,但她也心存一線希望,也許總還是有清凈的地方,在工作的同時能收獲內心的平靜與個人的喜悅,正如同她剛剛來到這裡一樣,那個時候的環境真是讓人留戀。 當時乾的活也不少,但對明月來說並非難事,人際簡單,氛圍清凈,她十分珍惜,感覺難得。隻不過後來一年不如一年。 明月清楚的記得,當時同組的小夥伴因為到期不續簽離開時,她還擔心一年後自己的處境,那時的她還對這裡充滿留戀。 後來人員變動巨大,尤其是當時招自己進來的領導也已更替後,她的心態已經從留戀變為不怕到期不續簽了。 再後來頻繁的問題出現,對這裡極盡失望,她的心態演化為勉強維持,甚至巴不得早點解脫。 而當她身旁的女生被一係列操作解聘後,留下她孤身一人倍感孤單飄零,她也知道如今所有的矛頭都對準自己,一切努力都沒有任何意義。 明月最不能接受的是顯而易見的不公平,一碗水不端平,如果領導喜好就能掩蓋一切,關係好就能淩駕於事實之上,這個團隊還有好麼? 元旦期間上映了一部喜劇電影《年會不能停》,它反諷了職場中存在的各種亂象,當大家被劇情逗得捧腹大笑時,明月默默流下了淚水,因為她知道,那些不是劇情中的梗,可能很多不可思議就真切發生在每天的職場中。 當站隊正確超過了做事價值,當領導嫡係淩駕於任何努力之上,大家對這個環境隻能是無盡的失望。 正如電影中潘妮所說:如果不願意跪著給某些站在岸上的人當“奴隸”就是理想主義,如果麵對無端的欺壓和惡意隻想站起來像個“人”一樣為自己說一句就是理想主義,如果隻是想通過清清白白的自身努力嘗試能夠換一種生活軌跡就是理想主義。 那麼,是什麼時候開始,“理想主義”的門檻變得這麼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