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很早就明白,短暫一生掙錢是無止境的,就像人的欲望一樣,擁有之後還想要更多,所以人們才會說知足常樂。 但人生幾十年的經歷,不管好的壞的都將是一筆寶貴的財富,除去被掙錢所迫,那些發自內心暢快淋漓的日子又有幾日。 春三月的天氣,惠風和暢,很多人外出遊玩踏青。這個周六,明月和大海來到什剎海的一家鴉兒李記餐館,距離上次來這已經過了好久。 起初,是明月在看綜藝節目中知道了這家店,十幾年來他們家的燒餅始終是1塊錢,節目中對店老板以及當初租給他這家店麵的房東都做了采訪。 當年還是小夥子的老板非常能吃苦,晚上天氣熱,他們乾完活就鋪個涼席睡在路邊,房東說自己家裡的裝修翻新,所有電器都是這個小夥子出錢置辦的,比自己兒子都盡心盡力。 明月帶著大海來過很多次,每次他們都要羊雜湯,炸醬麵,燒餅,爆肚等,每次臨走時也會買一些燒餅帶回去留作中午帶飯。 這一次再來,門口買燒餅處排起了長隊,而且窗子上貼了每人限購20個燒餅。吃飯的店裡也開啟了排號等位,這在之前是從未有過的。 明月和大海來的時候,前麵還有十桌。他們坐在店對麵的小凳子上等了大概半個多小時,就叫到他們的號了。 看到鄰桌在吃炙子烤肉,明月讓大海也點了一份,味道確實不錯。吃飽喝足後,他們又去排隊買燒餅。大海在前麵排,明月在後麵排,這樣一共能買40個。 買燒餅的隊伍進展很慢,因為一筐燒餅三四個人就買沒了,都是現做現烤的,需要等。不到一個小時,他們倆人買到了40個燒餅,又買了10個糖火燒。 剛才排隊等位的時候,明月在朋友圈看到一篇文章,裡麵講述了第一批35歲離開職場的人現在怎樣了。 其中故事二的主人公所開的植物店離他們現在吃飯的距離不遠,因此買完燒餅後明月決定前去看看。 走了十多分鐘來到公共汽車站,坐了6站之後來到了這家店。文章中的主人公,也就是這家植物店的老板在門口蹲著休息,一個很年輕的小夥子,32歲,穿著白色短袖。 明月認出了他,但並沒有說自己是看過文章特意前來,她不希望給別人帶來太多的壓力,因此就像不知道此事一樣,當作尋常顧客徑直走了進去。 她看到幾盆植物後和大海交流,門口的小夥子轉過頭說,您先看著,有什麼問題叫我。明月說,好。這是她最舒服的一種遊逛方式,買東西前不喜歡店員跟著,隻希望自己一個人隨意看看,遇到問題自認會問。 過了一會,小夥子進來在店鋪最裡麵的工作臺坐著,大海對這些花花草草一向沒興趣,於是拎著燒餅在店門口等待。 明月問了幾盆植物的名字和養殖方法,後來小夥子說,我能問下你們買的是什麼嗎,感覺好香啊。明月笑著說是燒餅,說著她就往外走說給小夥子拿一個嘗嘗。 小夥子連忙說我不是這個意思,明月說沒事沒事,我們買了幾十個呢。明月把燒餅拎進來讓小夥子拿一個,小夥子不好意思,明月隻能自己給他拿一個,說我這個手沒碰別的還算乾凈。 明月這個外冷內熱的性格可能讓小夥子有些驚訝,他真誠的看著明月的熱情,這時候明月看到他比文章照片上好看,瘦了很多。 後來小夥子在手機上找到這個店名,很多連鎖店,明月幫他找到了他們去的那家,還通過評論的照片確認是不是準確的,確認就是他們去的那家後,小夥子點了收藏,估計後麵會去嘗嘗。 明月說今天那家店裡的人好多,小夥子說是啊,今天自己店裡的人都好多,明月說可能大家都看到了那篇文章的推送,自己也是在那吃飯的時候看到,然後一看不遠就過來的。 明月問這家店開了一年多嗎,小夥子說今天幾號啊,明月說3月9號,小夥子說那整整兩周年,明天我就可以說快三年了。 過了一會兒又進來一個女顧客,她一進門就說自己是看文章來的,順便表達了敬佩之情。然後小夥子略帶緊張的說,我這個小店真的不至於(承載這麼多期待)。 明月其實對小夥子也是有很多敬意,但麵對麵的時候她不想表達出來從而給對方壓力,她覺得每個人都有很多故事和過往,順其自然一切如常就很好。 最後的最後,在眾多對比中,明月選了一盆鴨腳木,她並不認識這個植物,隻不過喜歡瓶子上的【抱富】,而且這盆綠葉蔥鬱,好歹都要買一盆的。 結賬的時候價格69,但小夥子卻送了個小禮物,明月覺得可能是因為剛才那一個燒餅。回家打開之後才發現小夥子送的是一盒老人與海的香薰蠟燭,她在店裡看到了,售價88元。 明月覺得很不好意思,送的小禮物比自己買的綠植還貴,而且一個燒餅1塊錢,本不值得回禮的。 回來的路上明月又看了一遍那篇文章,裡麵其實有兩句話是觸動內心的,這也是她想前去探店的原因。小夥子說想逃離社會的評價體係,畢竟那個維度太單一,職場中就更是如此了。 明月內心早就有這樣的同感,隻不過一直沒有勇氣邁開那一步,她本想還完房貸就想決然離開,但聽了大海的分析,再堅持幾個月合同到期拿到賠償未嘗不是更好的方式。 畢竟這有可能是自己最後幾個月的職場生涯了,以後的自己收入驟減,再做什麼還茫然無知。所以,大海的話也不是全無道理。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不為五鬥米折腰,但生存又不能離了錢。 文章中另一句小夥子的感悟是活經歷比掙錢更重要。裡麵描述其實小夥子也拿到了幾個大廠的offer,P7級別年薪百萬,但他不想在這個既定軌道上坐以待斃,因為已經預知了35歲的結果。 現在開的這家小小植物店,豐富的經歷,來往的顧客,種花玩土的樂趣,遠不是金錢的回饋所能比擬的。 其實明月也很早感悟到了這一點,因為短短一生,她已經有十多年按照社會評價體係,把自己窩在小小的格子間,以前為了生存,還略帶夢想,如今,一切不復從前。 回來之後,明月看到這家店的公眾號,看到了更多報道這個小夥子以及這家店的文章,了解更深,但同時也知道這是別人的解法,並不一定適用於自己。 小夥子年紀比自己小,但能力和資源卻比一般人好太多。當她在店裡聽到女顧客問小夥子羅老師(羅永浩)經常來嗎,小夥子說他不怎麼來,花姐(脫不花)經常來,帶著孩子。 那一刻,明月就知道,這些日常在媒體上經常聽到的名字和見到的人,對小夥子來書不過是尋常朋友。層級大不相同。 時間每過一天,明月都覺得距離解脫更近了一天,通知也在思考之後做些什麼,雖然現在有大海的數據業務,也算個小而美,但巨大的收入落差應該是明月需要去麵對和接受的。 三十四歲剛剛開始,距離35歲僅剩不到一年的時間,人生半程,明月能否跨過這道坎,找尋到下半生的心之所往,她一直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