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經不輕傳,法無空取(1 / 1)

“都過去那麼多年了,我哪還記得清楚,而且這東西驅動好像需要佛力才可以,相公,你有修煉佛法嗎?”   王生苦著臉,“你看我像是會修佛法的人嗎?酒色財氣,我是一樣缺不得。”   “哈哈,相公還是那麼坦誠,不過話說回來來,你知我認我,在佛教中為大自在,悟的真我,搞不好相公你真有修煉佛法的潛力。”   “那可算了,我還不想出家當和尚。”王生想都不想拒絕,他可是有娶妻納妾係統的男人,和尚?   八輩子都和他打不著關係。   秦文婧反而認真道:“修習佛法不一定非要成為和尚,佛法雖然是外來之物,也有可取之處,相公還有純陽之體,如果能修習佛法必然能事半功倍。”   王生聞言,愣了一下,隨即擺手道:“再說吧,現在的問題是萬佛寺是不是真的封印著妖魔,如果金剛伏魔咒真有那麼厲害,那能沖破封印的妖魔又是何等存在?”   秦文婧反應過來,臉色也是驟變。   “相公,要不我們還是離開這裡吧。”   “是啊,相公,萬佛寺幾年前還好好的,現在成了這幅樣子,恐怕就是那封印的妖魔作亂,我們先回錢塘,其他的事再從長計議可好?”殷素素也勸阻道。   王生搖頭,“不是我不想回去,現在我們是回不去了,寧采臣他們的話你們也聽到了,他們是莫名其妙偏離正道走到這裡的,而我們也因為鬼蜮不得不走到這裡來,說明什麼?   說明我們本身早就陷入了一個巨大的鬼蜮,這個鬼蜮的存在目的就是讓所有進入的人來到這座寺廟,我估計如果不搞清楚萬佛寺到底發生了什麼,我們很難走出去。”   王生盡可能委婉說辭,實際他心裡明白,萬佛寺比傳說中的蘭若寺還要難纏無數倍。   蘭若寺隻是有一個樹姥姥害人,還是害那些倒黴蛋,隻要不靠近蘭若寺就沒事。   萬佛寺不一樣,萬佛寺的存在是讓周邊所有人都自動聚攏而來。   這種近乎因果的力量實在匪夷所思,令人不寒而栗。   ‘怪不得那山神會如此害怕來金化,這裡的確不是正常人能來的。’   “那相公,我們接下來怎麼辦?”   “等,”王生看向前殿方向,意有所指,“等該來的人。”   ......   深夜,王生和寧采臣他們各自選了一個角落休息。   本來在這種未知的地方,抱團取暖才是最好的選擇。   但殷素素和秦文婧到底是女子,多有不便,而且有時候人多反而是一種麻煩。   說是休息,其實主要是殷素素,秦文婧作為活死人,如果她不想,一直不休息都可以。   王生呢,他自從修煉了大日食炁法,精神日益強大,每日所需的睡眠極少,三五天不睡完全沒有問題。   今天發生的意外太多,長途跋涉又遇到暴雨,殷素素早已疲憊不堪,縮在王生懷中很快就熟睡了過去。   秦文婧靠在王生身邊,手中拿著一根枯枝搗弄火堆。   王生懷抱殷素素,目光盯著先前繪製的金剛降魔咒細細打量。   就像秦文婧說的,修煉佛法不一定非要成為和尚,金剛伏魔咒是連皇帝都能糊弄的東西,效果定然非凡。   不認識梵文?   那不真好,既然金剛伏魔咒和金剛經是同一篇經文,他完全可以相互對照,把梵文給學習了。   金剛經全本共有5180個字,內容艱澀難懂,一般人還真背不下來。   但王生是普通人嗎?   自然不是,他靈魂二次成長,擁有過目不忘之能,又經過二十載寒窗苦讀,各種經典不說信手拈來,那也是儲存在腦中,此刻需要隻需要‘取出來’就可以。   金剛經和金剛伏魔咒兩相對照,王生以為能輕鬆看懂梵文。   然而,真當他對照著學習,才發現梵文不是那麼簡單的東西。   說不簡單不是指梵文有多難書寫,相比博大精深的漢字,梵文其實非常簡單,有點像是英文字母。   奇怪的是王生一旦準備記憶梵文,腦袋像是換成魚的腦袋,七秒不到就忘了。   他可是有過目不忘的本領,居然記不住梵文。   “我還就不信了,記不住我偏要記住。”   反正沒事乾,王生也當了一回犟種,看一遍記不住,那就看兩遍,兩遍不行,三遍,四遍,五遍...一直到記住為止。   他前世沒有過人的記憶,麵對要背誦的課文,沒有其他辦法,就死記硬背,不斷記憶,直到記住為止。   經歷過填鴨式教育,死記硬背可是強項。   事實證明隻要重復的次數足夠多,魚也能記住東西。   這不,經過不懈努力,王生終於是把金剛伏魔咒第一品牢記於心。   金剛伏魔咒第一品,法會因由分。   原文是,【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意思是如來和普通和尚沒有什麼區別,一樣的乞食、起居。   說相同,其實也不相同。   單從內容上來看,看不出佛祖深意。   但明白什麼是法會因由分,又有大不同。   法會因由分說的是,事有因緣,說法度生,必須因地、因人、因時,不可以輕易說法,所以機緣不到不說法。   是不是感覺題目和內容相互矛盾?   其實不矛盾。   佛祖表達的意思很簡單,緣不是隨意,是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皆通,才有緣。   經不輕傳,法無空取由此而來。   西遊記想必大家都很熟悉,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我們的唐僧師徒歷盡千辛終於來到佛祖麵前,然而阿儺、迦葉兩位尊者卻要唐僧他們給點好處才把經書給唐僧。   孫大聖他們不服,告到如來麵前,結果如來的意思就是經不輕傳,法無空取。   最後唐玄奘無奈,‘獻’上唐太宗送他的紫金缽盂才得到經書。   說到緣,道家也講究緣分。   不過道家的緣其實是對道法自然的理解。   道法自然是什麼?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大家都熟悉這句話,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什麼意思,隻覺得B格拉滿。   其實意思很簡單,道法自然就是在說萬事萬物都在遵循自然而然的規則。   也就是過去未來,生老病死,所有的東西都有一定定數,是有規律可言的。   理解了這個道理,就明白道家的緣是什麼。   道家的緣,實質是測算到未來會有交際,既然認識是必然,何不現在就結交。   佛家的緣,也是相同的道理,不過他們說的是因果。   當然了,佛家臉比較大,緣不緣是他們說了算,不是你真的有沒有緣。   咳咳,不說了,再說要被禁言了。   言歸正傳,說實在話,王生對佛家是不怎麼感冒的,不過秦文婧說的不錯。   力量不是看出自什麼地方,而是要看使用的人。   如果金剛伏魔咒真的有大威能,他又有機會學習,為什麼不學?   就比如現在,當他把金剛伏魔咒第一品牢記,他便發現了不同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