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份紫青花,二十年份落陽草,二十年份雷雲草,五十年份蘭星花,四十年份春露草,二階妖獸雷鳴獸內丹,還有許多未曾見過的靈植,李平真是大開眼界。 上好的煉丹爐,地火兇猛,這裡簡直是煉丹師的夢中情房。 這裡材料足以煉製兩枚回春丹,李平完全可以借此練手。 在煉製回春丹前,李平準備先煉幾爐聚靈丹試試手。 打出法印,煉丹爐內湧起地火。 李平將聚靈丹對應的幾株靈植投入爐內,引地火澆築。 待到靈植化液,催促地火加大火力,引導靈液聚集,化成丹丸狀。 屋內時而亮時而暗,這一煉便是一天。 豎日中午,李平大喝一聲,煉丹爐內砰地響起,四枚晶瑩剔透的丹丸飛出。 顆顆飽滿華貴,俱是頂尖。 看著有靈氣環繞的聚靈丹,李平嘴角微翹,他的手藝沒有退後,這一爐煉得真不錯。 就在李平沾沾自喜時,一道像黃鶯般清脆的女童聲傳來,“哇,是上好的聚靈丹誒。” 李平轉身,見是個十二三歲的小女孩,衣著華貴,想必不是普通人,兀自道:“小妹妹,你認得這丹藥?” 女孩點頭,自信道:“我見過這種丹藥,父親的煉丹房內有。” “隻是父親的那些沒有你的好看,你的這些好透徹。”女孩湊到李平跟前,打量這些丹藥,小臉紅撲撲地。 “哼哼,我這可是佳品。”李平此前一直謙和,如今反倒在個孩子麵前驕傲起來。 “好厲害,大哥哥,你能教教我嗎?鳶兒也想煉出上好的聚靈丹給父親看,父親一定會誇獎鳶兒的。”女孩天真地大眼睛盯著李平,李平也不好拒絕,隻當是哄著這孩子開心。 能夠出現在公主府,想必也是哪位皇親國戚的後代,大頌煉丹風盛行,皇帝最愛,有其餘皇親喜愛也是正常。 “當然,隻是這聚靈丹煉製時可需要聚精會神,待會教你,你可要認真。”李平囑咐道。 “嗯嗯,鳶兒會的。” 小女孩很認真,李平便把自己的心得告訴對方。 因為長生鼎的緣故,李平最是懂得如何煉製這種丹藥。 這就像是解方程式,長生鼎直接把過程交給你,你照著做就好。 這一題你會,以後再做隻是重復。 缺點也很明顯,若是遇到另一種題型,那便解不出來。 李平教授女孩便是如此,把過程全部交給她,而不是帶她從零研究這,研究那。 鳶兒有基礎,天賦也很不錯,經過李平指點,煉製這聚靈丹很快上手。 聚靈丹是二階丹方中最為簡單的丹方,最難則是回春丹。 砰,一爐丹藥出爐,李平從中收獲四枚丹藥,一枚殘次,一枚廢丹,其餘兩枚都是品質上佳。 鳶兒捧著兩枚聚靈丹上竄下跳,很是欣喜。 她拉著李平衣領就要出去,說是想要給自己身邊人看。 李平也隨了女孩意,煉了一晚上,也是時候休息一下。 鳶兒領著李平在院內轉來轉去,終於在看見淩瑤公主閨房時才停下。 李平在院外等著。 鳶兒敲著門,門內無人呼應,顯然淩瑤公主外出不在。 女孩想了想,又拉著李平去找別人。 等到她找到秋雨姑娘,李平見到對方行禮請安,並在口中聽見秋雨叫她公主這才知曉這孩子的身份。 “四公主殿下,您做的很好哦。”秋雨身體微躬,笑著誇獎鳶兒。 四公主,那豈不是淩瑤公主的侄女?淩瑤公主為長公主,這位想必是當今皇帝的四女兒。 “嘿嘿,是這位哥哥教我的。”鳶兒拉著李平衣袖,抬頭笑著與李平對視。 李平回以微笑。 秋雨道:“有勞李公子,這快要到時間,奴婢要送四公主回去,恕奴婢不能相陪。” 李平揮手,告訴對方不要在意。 鳶兒被秋雨牽著手帶走,手中握著那兩枚聚靈丹。 有仆從送來飯菜,李平匆匆吃完,又回去研究煉丹。 回春丹,李平勢在必得。 宮內,奉天殿。 大頌成景帝奉景勝端坐在寶位上,手中握著一柄玉如意,睥睨著底下大臣。 “朝議開始!”大太監王素開口,聲音傳到殿下,眾大臣跪地,高呼萬歲。 “眾卿家請起。”王素的聲音再傳來,大臣再高呼萬歲,這才起身,站好。 成景帝整個過程就這麼坐著,一句不說。 “陛下,逐北王一事刑部已有定論,雖主犯已死,但逐北王三位世子坐視妖族禍亂逐北城,理應受罰,臣等請求陛下廢除逐北王王位,貶為庶民,不再繼承。” 刑部尚書王和從隊列中出來,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高聲道。 身後不時傳來大臣的復議聲。 成景帝有些玩味地看向王和,緩緩開口,“殷宰相,你有什麼看法?” 隊列中,名為殷慶的老人一步一步走出,動作緩慢。 “老臣以為逐北王對大頌有功勞,不應如此對待,應該再做定斷,給出更加合適的結果。” 雖然年紀大,但這人嗓門卻是嘹亮。 成景帝嗤笑一聲,笑罵他打太極,話裡有話。 又問副宰相章遇春,“章副宰相有何見解?” 章遇春聞言,出列朗聲道:“臣以為此次罪過皆在那奉玉竹,逐北王世子被妖族所騙,本就蒙在鼓裡,後來知曉,也全力救援,應當還他們個清白。” “哼,副宰相怎知他們不是裝的,在外幾天毫無察覺,你會信嗎?” 那刑部尚書開口,怒懟章遇春。 章遇春也不惱,隻道了聲我信,而後退回隊列。 成景帝想了想,直接下令,“逐北王主罪已死,三位世子疏忽大意,理應治罪,但念在逐北王生前功勞重大,從輕處理,現處罰三位世子即可回到封地,全力建設城池,剝奪他們王位,十年後再次授回。” “陛下萬歲!”眾大臣高呼萬歲。 “此事就如此,再議他事。” 成景帝開口,這事便翻了篇。 無論是刑部尚書還是副宰相章遇春,甚至是宰相殷慶,都不過是給皇帝提意見,最終決定權在皇帝手中,而皇帝其實一早便有了答案,至於讓他們提出意見,不過是為了捧一打一,坐看群臣鬥罷了。
第26章 坐看群臣鬥(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