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做前期拍攝準備時,王成也沒有閑著,除了準備劇本的審核材料給到中影那邊遞交之外,還花了一些錢找了個代辦中介,注冊了一家傳媒公司——光影大陸影視傳媒有限公司,以此為主體投資自己的第一部電影。當然,以後光影大陸也將成為王成的基本盤。 其實對於自己的第一部電影,王成還是有足夠的錢投資的,但是那樣的話,拍出來可能最終隻能成為一部地下電影,不能在國內上映,隻能拿去參加電影節,賣海外版權了。雖然這是近幾年很多導演,尤其是不知名文藝片導演的常規操作。 其實王成也是占了自己身份的便宜,這年頭京影的畢業生還是非常值錢的,再加上自己大學期間不錯的表現,學校和老師也願意利用自己的關係給王成鋪一下路,才最終能和中影達成合作。也正是因為能和中影合作,自己的第一部電影上院線基本是板上釘釘的事實。 對於王成這個剛畢業的學生,中影給到的合作細節確實很不錯。 《彗星》本身就是一部低成本電影,中影那邊也隻投了40萬,占據45%的投資份額和權益。是的,可能也是韓山坪很喜歡王成這個年輕人,第一次拍電影給予的支持工作也非常給力。 王成導演及編劇片酬給他開了4萬塊錢,這四萬塊錢絕對是高薪中的高薪了,在這個時候,城鎮平均年薪都才1萬塊左右,農村收入更低。 不過王成的工資也是折算成5%的份額,好讓全部的資金都用於拍攝,考慮的新手,膠片會有一定的浪費。 對於中影,王成心裡還是非常滿意的,一切的一切,就等到《彗星》的上映了。 電影的前期準備工作做的很快。 中影的製片人張羽安排了自己下麵的一個同事具體操作劇組的準備工作。主要是配合萊赫還有王佳俊尋找合適的拍攝地點和準備道具。 《彗星》這部電影的賣點主要是在劇情上,所以場景也非常的單一,很快就找到合適的房子作為電影的核心場景。在王成的配合下,場景搭建的工作也開展的非常順利。 半個月後,所有的前期工作都準備好了。劇本審核也被通知通過了。 王成的三室一廳房子裡,王佳俊和萊赫也在,兩人正王成溝通著《彗星》的各方麵準備情況。聽完兩人的匯報,王成也是對兩個舍友的工作很滿意,雖然是第一次進組做副導演,但是也沒丟了咱們京影導演係的臉,和中影的工作人員配合的惟妙惟肖。 “家俊,你和中影那邊溝通一下,我們的開機時間定在後天。赫兒,你通知一下演員,明天下午在我家集合,我們搞一個劇本討論會。” “好,馬上安排!”聽了王成的安排,二人也是隨手拿起電話就開始行動。 看著這兩個舍友的行動力,王成也是一笑。隨即思維跳躍到明天的劇本討論會上。 其實自己要舉行這個劇本討論會,也是想幫助這群年輕演員能盡快吃透劇本,畢竟這個劇本確實燒腦,自己前世看了四五遍才摸透了電影的各個細節。 第二天,演員八人都來到了王成家,王成也是提前準備了一些食材,大家邊做飯邊討論劇本。 或許是都是年輕人也都認識的原因,一下午的討論都非常的和諧,演員們是不是的也會冒出自己對臺詞的理解和疑問,在王成的講解之後,大家都更明白了劇本的內容。 2000年7月22日,宜理發,開業,出行,求財。《彗星》也在城東的一間別墅裡開拍。 韓山坪沒有過來,王成看著人群不禁感嘆到。記得前世自己看的那些導演小說,不是主角拍的第一部電影韓山坪都會到現場助陣的嗎,都是騙人的。 想到自己荒謬的想法,王成搖了搖頭,40萬的投資,還不至於讓中影的名義二把手,實際一把手放太多的心思。不過製片主任張羽和自己的老師謝小金到是都過來了。 在一番準備後,《彗星》正式開拍。 王成坐在了監視器後麵,看了看鏡頭裡已經準備好的演員,深吸一口氣,輕輕的咳嗽了一聲,拿起話筒。 “《彗星》第一場第一鏡,準備!” 聽到王成的話,副導演王佳俊兼場記拿著場記板,在鏡頭前打了屬於《彗星》的第一板,也是王成成為導演的第一板。 第一天的拍攝進行的非常順利 導演,副導演。 攝像師,燈光,場記。 除了攝像師和燈光,幾乎全是新手。但是大家的配合卻非常的順手。 整個劇組的工作人員,幾乎全是京影的學生,年紀最大都才畢業一兩年那種,大部分還是王成這一屆的同學。 謝小金看著這群學生,也是越看越滿意,特別是那個坐在監視器後麵的男人,更是越看越順眼。 《彗星》的拍攝其實並不難,幾乎所有的場景都是在這間別墅裡拍完。 在畫分鏡的時候,王成就已經對整個拍攝過程做了分解。再加上腦海中看過的原片,確保自己在拍攝的時侯能夠順心順手。 王成也是越拍越順手,監視器後麵的自己,也越來越有一個導演的樣子。 《彗星》的拍攝王成用的是16mm的膠卷,畢竟80萬的投資,確實也用不起更好的膠卷了。此外《彗星》並不需要去追求超清的畫質,主要是靠科幻的設定來增加噱頭,靠懸疑的劇情來留住觀眾。 這年頭的觀眾,其實和20年後的觀眾是不一樣的。 現在的華夏可以說是互聯網的起步階段 此時大洋彼岸的鷹醬國正處於互聯網泡沫爆發時期,納斯達克3月10號到最高點5048以後,到現在都在往下跌。 雖然國內的三大門戶網站雖然都已經在納斯達克上市,企鵝,千度,阿裡都已經成立了。但是國內整體的互聯網影視形式還有待探索。 此時國內的網民數量才剛剛突破1千萬的大關。信息傳遞更多還是靠電視新聞和報紙等傳統媒體。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國內的觀影人群,在這個時候還是比較追求電影的藝術性的。 畢竟在這個藝術片大行其道的時間裡,商業片還見不到影子。環境的熏陶下,此時的觀眾都是有追求的。 當時在選擇這部影片的時候,王成也做了這方麵的考慮。首先是科幻的設定,其實在國內之前就有拍過科幻片,最早可以追述到1939年上映,由第一代導演楊小中的執導的《六十年後上海灘》,這是國內的第一部科幻電影,隻不過這個影片已經遺失。 之後到1963年上映的《小太陽》,1980年上映的《珊瑚島上的死光》,還有西影廠製作,於1987年上映的《錯位》等等,都是不錯的科幻電影。 隨著好萊塢的電影進入到國內,彼時的人們被好萊塢的特效震驚了眼球之後,國內的科幻電影才慢慢的被遺忘,直到現在成為科幻荒漠。 在王成選擇拍攝《彗星》的時候,他就有考慮到,這部電影會有許多爭議。特別是在現如今的大學生群體中。 現在的大學生,確實是電影市場最有力的一股觀眾群體。 有爭議就容易製造熱點,有了熱點,影片就具備火的潛質。 《彗星》的拍攝,王成計劃是半個月完成,比詹姆斯·沃德·布科特,也就是原版的導演的五天多了三倍,但是沒辦法,誰叫自己是第一次拍電影呢,多給自己一點時間,好好煩打磨打磨自己的拍攝技巧。 就在影片如火如荼的拍攝過程中。 難免還是會出現一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