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技工貿之始(2 / 2)

事實果然大賣,第一年銷售額就達到了1750萬元,第二年飆升至7345萬元。

1987年,這個數字是什麼概念,可想而知。

然而,這還遠遠滿足不了柳傳誌的野望。

AST這個牌子,是一家美利堅公司,由兩個香江人和一個巴基斯坦人創辦,這三個人,把自己名字的頭一個英文字母組合起來,就是AST。

1982年,AST做出第一批電腦主板,適用於IBM微機,還適應各種兼容機。

1988年,聯想與AST簽訂了100萬美元的合同,購買3000臺機器,麵向國內和海外市場。

柳傳誌的野心,就是走AST的路子,開發計算機板卡,步步為營,然後取其而代之。

後來倪光南在香江一家狹窄的實驗室裡,終於研發出了聯想跨時代的產品——286樣機。

用測速軟件測試,運算速度是當時華夏市場上最快的(AST 286)的1.7倍,這就使得聯想286主板,在德國漢諾威科技展上成為了暢銷品。

經此一舉,聯想這個品牌,也成功打入了國際市場。

這個時候的聯想,還是有技術的,一度是華夏風頭最勁的科技企業。

不過整體的科研團隊,還是依賴於倪光南為首的中科院研究人員。

比如其中的一些關鍵業務,直接就是中科院給的。

當時的聯想,不僅可以無償使用計算所的研究成果,甚至還可以使用所內的辦公室、電話及所有資源等。

中科院持有聯想29%的股權,但沒有一票否決權。

這也給未來埋下了隱患,導致對聯想失去了控製。

二者之間的淵源,是很復雜的。

所以有些時候,人們也不難想象,為什麼聯想總是屹立不倒了。

而在這個時空,總會有一些莫名其妙的人出現,來打破這個原有的軌跡

倪光南在加入無窮大之後,又通過自己的人脈資源,大部分是一些京城高校的研究生,組建了一個完整的芯片設計團隊。

之所以能這麼順利,除了倪光南的招牌以外,陳傑給他們開出來的薪水,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工資高到一定程度,編製又算的了什麼。

他們所有人都簽署了保密協議,之後才有權限使用公司的設備。

而當他們見到那些精密儀器的時候,內心震驚的程度,已經絲毫不亞於核彈爆炸,美帝登月。

因為廠房裡麵的不少機器,就連他們這些專業領域的佼佼者,也不會使用,甚至連怎麼開機都不知道。

這讓倪光南很沒麵子。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就這還研究生呢。

不過等他親眼見到那些機器的時候,也不吭聲了。

帶全自動刀庫的加工中心、五軸數控機床、激光定位乾涉儀國內根本就沒有這麼高級的玩意。

見都沒見過,更別說還要給產品零件編程序了。

而且他們也不敢隨便亂動,聽說一臺機器最少都要好幾百萬美元,貴的上千萬,碰壞了根本賠不起。

有錢也買不到。

最後,還是倪光南出麵。

厚著臉皮,請教克魯格教授,整個園區,也可能是整個華夏,唯一一個會開這些機器的人。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