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私募轉公募(1 / 2)

華南市,羅湖口岸。

十幾輛港牌黑色轎車,陸續停在了關口。

經過工作人員的一番檢查,在核對完內地通行證後,一行人終於成功過關,進入到了華南地界。

領頭的年輕人,穿著一身考究的西裝,戴著一副淺色墨鏡,大步流星走在最前麵,十幾人緊隨其後,引得不少準備過關的人紛紛側目。

和其他人興高采烈、東張西望的神情不同,他的臉上依然帶著少許陰霾。

“陳總,節哀啊,事情都過去了,我們要向前看....”

最近幾年,身材有些發胖的林海,提著一個公文包,跟在年輕人的旁邊勸慰道。

“哎,我還是無法接受,國榮竟然會選擇自殺....”

年輕人發出了一聲感慨。

此人,正是剛從香江返回內地的陳傑。

最近一段時間,他都呆在香江,除了忙私募的事情以外,還去參加了張國榮的一周年追悼會。

他在香江娛樂界,有不少的朋友。

國榮生前,兩人的私交也還算不錯。

隻不過,對方舉行葬禮的時候,他正在美利堅辦事,根本來不及趕回來,所以這次參加追悼會,也算是為他們的友誼做一個見證了。

出了關口,一行人直奔不遠處的一條街道。

那裡有一輛印著無窮大公司logo的大巴車,已經等候多時了。

早在去年,無窮大私募就已經向市場、金管部門,提交了擬開立證券公司和公募基金公司的申請材料。

金管局派人對無窮大私募的規模、人力、硬件等方麵,都進行了全方位評估。

加上他們良好的財務狀況和社會信譽。

確認無窮大私募,已經符合“私轉公”的條件。

他們的申請已經得到了批準,各項手續也正在填補中。

這意味著,無窮大私募即將進行改製,由私募基金轉為公募基金,向金融市場邁出更堅實的一步。

相較於私募,公募可以公開宣傳,有助於擴大公司影響力和提升品牌,能吸引更多的資金,募資渠道也更廣。

另一方麵,公募基金能引入更多的長線資金來投資,包括社保基金、養老金、保險資金等,能夠有更長的資金使用周期來實現投資收益,利於管理規模的提升。

香江中環的無窮大私募,經過這些年的發展,頂尖操盤手已經接近一百人,而他們每個人的下麵,又管理著幾十名水平參差不齊的交易員。

馮毅文這幾年的表現,讓陳偉東他們非常滿意。

無窮大私募在他的管理下,各項製度,越來越完善,還培養了的不少新人,公司的收益率,已經連續六年,蟬聯香江私募排行榜第一名,讓業內人士嘆為觀止。

香江回歸之後。

雙方的經濟貿易,來往更加頻繁。

尤其是加入世貿之後,香江已經成為非常重要的貿易中轉站,港口貨物的吞吐量,每年都在大幅度增加。

因為背靠祖國,麵向國際的原因。

恒生指數這幾年穩步增長,在今年年初,已經成功突破兩萬點大關,金融市場一片繁榮景象。

而無窮大私募,在九八金融危機中,因為救市,購買了一千多億香江上市公司的股票,現在也增值到了兩千多億港元,接近三千億。

加上手裡盈餘的七百多億資金。

放眼整個香江,恐怕也隻有四大家族可以與之相比。

因為公司的分紅製度。

最早加入無窮大私募的那些操盤手,都已經實現了財富自由,每個人的身家,最低都超過了五億港元,屬於香江媒體經常議論的“天之驕子”。

不過他們大部分都是香江本地人。

陳傑在跟說明公司改製的事情後,大部分人還是選擇呆在香江。

他們在香江已經生活了幾十年,加上不少人的年齡,已經接近五十歲,思考能力和反應速度都大不如從前,心裡便萌生退休的心思,不想再太折騰了。

隻有十幾名相對年輕一點的操盤手,不介意到內地,謀求更好的發展。

二零零四年,八月。

隨著天氣變熱。

薩斯,一場白色恐怖,消餌於無形。

隻有極少數人知道,它能夠這麼快消失,無窮大公司的生物實驗室,在其中做出了重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