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100萬不夠(1 / 2)

二零零五年,二月五日。

陳偉東和陳傑,終於回到了闊別已久的虔洲老家。

此前他們總是在國外奔波,之後又忙於公司繁雜的事務,除了時不時打電話問候,和家人相聚的時間屈指可數。

兩年沒有回鄉,陳家村的變化實在太大了。

十幾公裡的柏油馬路直接修到了家門口,放眼望去,整個村子都是嶄新的獨棟小洋房,絲毫不見昔日貧窮的農村風貌。

加上全國各地大搞開發建設,陳家村因為沿著江邊的地理位置,也被幸運的納入了開發區的範圍。

附近環繞的幾座大山,都被工程隊爆破移平。

這還遠遠不夠,在給予一定的補償後,有相當一部分的農田被征收,各種大型推土機和壓路機,每天都在轟隆隆的向遠處推進。

這些平整後的土地,都會被用來修建廠房。

其中就不乏有一些外資企業,因為政策優惠,選擇在這裡落地生根,不過基本上都是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並沒有什麼科技含量。

甚至還有一些是珠三角淘汰的汙染型企業,也搬到了這裡。

但這個時期,小城市的大部分老百姓,都才剛剛從田地裡解放出來。

沒有耕地之後,他們大多數人都會選擇了進廠打工。

雖然每天都要工作十二個小時以上,但可以拿到八九百的工資,還包吃包住,總的算起來,還是比種地、養魚劃算多了。

沒有人願意過黃土背朝天的生活。

大家都窮怕了。

管你有沒有科技含量,是不是環保型企業。

有活乾就不錯了。

因此,在這個外資企業,榨取價值的黃金時代,老百姓就顯得格外能吃苦。

在工廠裡,他們任勞任怨,吃苦耐勞的精神,經常會被一些企業管理人員,拿出來公開贊揚。

啃老,那是會遭到社會唾棄的。

不僅是電視上的專家學者,會用一副“怎麼有這麼懶的年輕人,簡直是社會寄生蟲!”的態度痛批你,就是村裡的人,誰沒有出去工作,都會被拿來當做茶餘飯後的笑談。

嚴重的,還會上新聞。

一些鄉村電視臺的調解員,分分鐘找上你,探究這背後是不是有什麼社會問題,導致你不願意去上班。

畢竟現在,經濟發展這麼快,有手有腳隨便都能找到一份工作,起碼的溫飽還是沒有什麼問題的,根本不存在什麼找不到工作的說法。

那是大學生才有的問題。

陳偉東的家,早已不是原來的二層磚樓,而是原地拆了重建,請了專業設計師進行裝修,用料不計成本,都是陳偉東不在的時候,村長一手操辦的。

本來按照陳偉東的意思,是要給陳父陳母蓋一套別墅,最好是一起到華南市生活,可老兩口都不同意。

他們簡樸了一輩子,讓他們住別墅、過錦衣玉食,讓保姆伺候的生活,都適應不了。

用陳父的話來說,房子隻要夠住就行,買那麼大根本就是浪費,晚上連進哪個房間睡覺都要找半天,純粹是吃飽了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