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音響發燒友(1 / 2)

新浪科技訊,3月27日消息,無窮大公司發布了2005財年年報。

公司在2005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實現營業收入506.33億美元,同比增長37%,歸屬母公司凈利潤146.14億美元,同比增長47.42%,基本每股收益為3.72美元。

其中和微軟合作開發的操作係統、軟件業務,凈利潤達到了27億多美元,各項技術專利許可費19.4億美元,儀器設備銷售收入近10億美元。

占比最高的,還是智能手機業務。

智能手機,全年的出貨量達到了六千多萬臺,雖然國內的銷售量幾乎可以用暴增來形容,但其主要的利潤來源還是來自於歐美。

畢竟這個時代,美元和歐元、人民幣之間的匯率差,仍然非常巨大。

陳偉東為了讓智能手機快速普及,將國內的售價一降再降,甚至和移動、電信等運營商合作,大力推行了沖話費,免費送手機的活動。

最終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華強北的許多商家,不知道從什麼渠道,弄到智能手機的半成品零件。

如屏幕總成、中框總成、主板等幾個手機的主要模塊。

再安裝上一些不知名品牌的感應器、內存、電池等小配件,重新包裝以後,這種“組裝機”被以非常低廉的價格,銷售到了國內一些經濟水平比較落後的鄉鎮地區。

數量多了,利潤也非常可觀,不人通過這些組裝機,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根據相關人士統計,這其中的產業鏈非常龐大,規模甚至超過了上百億。

但奇怪的是,無窮大公司對此,並沒有發表任何聲明。

就連華南市的市場監管部門,也采取了一種“我什麼都不知道”的態度,默認了這條“灰色”產業鏈的存在。

當然,前提是這些商家,必須正常納稅.

無窮大公司雖然依靠金融業起家,但在實體、科研項目上的投入,每年都以上千億計。

沒有人比陳偉東更清楚,掌握核心科技的重要性。

金融的發展依靠科技驅動,科技創新又離不開金融支持,兩者相輔相成,如果沒有技術,股市的任何“講故事”行為,都是泡沫,一戳就破。

高投入帶來高回報,在持續這麼多年的投入之後,六大學科的實驗室,基本都依靠相關的商業化產品、技術授權等方式,實現了不同程度的盈利。

走上了良性循環的道路。

隻有生物實驗室,仍然處於入不敷出的狀態。

說起來,盡管無窮大公司,已經真正成長為一個依靠高科技,贏取高利潤的高科技集團,但公司的開支,仍然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隻是現在公司的業務,還處於高速增長期,看不出來而已。

企業是靠利潤生存的嗎?

當然不是。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是西方發達國家經濟發展最輝煌燦爛的十年,但還是有不少企業破產倒閉。

各項數據表明,這一時期每四家破產倒閉的企業,就有三家是盈利的,隻有一家是虧損的。

這說明企業不是靠利潤生存的。

那麼,企業到底是靠什麼生存的呢?

答案是,企業靠現金流量生存,隻要現金周轉失靈,資金鏈條斷裂,則企業必死無疑。

尤其是手機這種製造業,需要大量的工人,又極其依賴於訂單的增長,在擴大產量的同時,總會占用大量的資金。

而無窮大公司給工人們發放的薪水,又遠遠高於同行業的平均水平,這直接成為了影響結餘利潤的主要因素。

公司內部,就多次有人提出,用自動化儀器設備,來替代那些簡單的工序,這樣的話就可以不需要招那麼多工人,從而達到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的目的。

甚至列舉了不少西方發達國家,作為參照。

陳偉東想也沒想,直接否決了這個提議。

以目前華夏的國情,根本不適合采用大規模自動化儀器來代替人工。

機器如果勝任了低端重復性工作,廉價勞動力者失業就難以避免,從事自動化類別的人,能創造出更多財富,但廉價勞動力卻更加貶值,會進一步加劇分配不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