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新能源汽車(1 / 2)

美利堅,弗吉尼亞州,蘭利。

一處沒有名稱的工業園內。

cIA的深層分析室裡,燈光昏暗,隻有幾臺英特爾生產的高性能計算機,屏幕發出幽幽的藍光。

大廳的墻上掛著一幅巨大的世界地圖,上麵閃爍著密密麻麻的紅點。

每一個點,都代表著他們cIA潛在的情報收集點或秘密監控設施。

如果李雲在場的話,他絕對會驚訝的發現。

在這張地圖,跨越南北半球的大公雞位置,隻有兩個區域的紅點最為密集。

一個是位於西北方位的重鎮烏市,那裡紅點多,但並不值得什麼大驚小怪。

因為那個地方,本來就是國內治安最復雜的城市,更是國、毛俄、法國、土耳其等多方暗戰的「中亞橋頭堡」。

但他絕對想不到,另一個紅點最多的區域,並不是他們觀念中的那幾個重要城市,而是位於南部的沿海地區。

而那個中心,向四周輻射的位置,赫然就是無窮大公司所在的華南市。

這裡,不僅僅是中情局,NSA、dIA、FbI都在這裡安插了錯綜復雜的情報力量。

分析員詹姆斯·摩爾正緊盯著屏幕,他的手指在鍵盤上飛快地敲擊,試圖破解華夏最新一期院士評選名單中的謎團。

這幾天,他和同事篩選了名單上的所有人員信息,以及調取了他們的教育、工作履歷,進行詳細比對,最終將注意力集中在了一個可疑的名字——李歸華。

「這個名字,之前從未出現過....」

摩爾低聲自語,他的眼睛在屏幕上來回掃視,尋找任何與李歸華相關的信息,「難道是一個新晉的科學家?或者是一個改過名的特殊人員?」

他不斷篩選、排除掉那些雜亂的信息,又和同事進行了反復的討論。

最終得出一個結論。

「李歸華」很有可能就是基因藥水研究的關鍵人物。

因為在最近幾期的院士名單中,生物醫學領域的院士,隻有他一位。

可是,當他們試圖追蹤李歸華的教育背景、工作經歷、研究成果時,這個人的所有信息,又好像是被精心掩蓋的迷霧一般,讓他們無法看清真相。

就比如資料上顯示,他在1988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係。

他們立刻對這個專業前後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學生檔案進行了篩查,還約見了多名畢業於清華大學的華人研究員進行單獨詢問。

最後發現,根本就沒有叫做「李歸華」的人。

一點歷史痕跡都沒有。

很明顯,這是對方安全部門設置的障眼法。

在誤導他們進行下一步分析。

而且,通過他們最近幾年吸收的華人留學生、學者的知識素養來看,華夏在生物科學領域的研究和發展,一直處於相對滯後的階段。

缺乏創新、突破性進展。

幾個交叉學科的整體水平,相對美利堅來說,至少還存在二十年以上的差距。

這就更讓他們百思不得其解了。

明明對方的科技水平落後那麼多,可為什麼最近幾年,他們的科技進步出現了明顯的加速?

以至於時不時就能拿出一些讓西方世界都為之驚嘆的技術成果來。

這其中的關鍵所在,是什麼?

直到一名分析人員,在無意中,用手掌將地圖上的某一塊區域按住。

他們才恍然大悟。

原來如此!

這才是華夏真實的科技水平啊!

還是那麼的落後,距離他們

仍然有非常大的一段的路程。

分析人員將這一切的出人意料,和無窮大公司的出現結合起來,瞬間覺得事件的脈絡清晰可見。

他們不得不感嘆,華夏擁有龐大的人才儲備。

他們的民營企業,創新能力確實強大。

隻要給予他們一個寬鬆的土壤環境,就可以迸發出讓人們為之驚艷的果實。

同時,cIA的分析人員通過梳理近些年的情報資料,還驚訝的發現,華夏近些年在許多行業上的科技突破,都和無窮大公司有著密切的聯係。

這家企業,在華夏產業升級的過程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