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實在用不起(1 / 2)

他皺著眉頭苦苦思索,應該如何設計散熱處理。

趙工笑著提醒他道:“方總工,你就別鉆牛角尖了,陳總的意思是,他能搞到一千八百倍的聚焦透鏡,你們電池研究所能不能對聚光多結太陽能電池進行改進?”

方維民激動異常,連忙說道:“當然能!一千倍我們都能進行完美散熱處理,一千八百倍.費點心思也沒有問題!”

陳偉東哈哈一笑:“好!等會議結束你就回去準備吧!需要的聚焦透鏡一個月之內我會給你送過來,能不能完成,就看你的本事了!”

“絕對沒問題!我用人格擔保!”方維民樂的嘴都合不攏,沉浸在一千八百倍超級聚焦透鏡的美好未來之中。

陳偉東淡淡一笑,又和眾人對氫能源的開發利用、技術難點,進行了逐個探討。

最後,他要求材料部門在兩年之內拿出一套成熟的氫存儲、氫運輸解決方案。

等到太陽能發電站正式運行,立刻同步進行製氫作業。

隻要掌握了能源製高點,市場自然會向他們靠攏。

至於新能源電車,就讓國內那些資本去折騰吧。

多少可以增加一些工作崗位,對相關產業也有促進效應。

隻是本質上。

市場化行為發展到最後,必然是優勝劣汰。

重新洗牌。

不得不說,國人都有一個劣根性,就是心浮氣躁。

最直接的表現。

就是幾乎所有人都認為,一個年輕人如果在三十歲之前沒有取得成功,那這個人這輩子就完蛋了,沒有出息了。

這個社會,根本不會給予年輕人足夠的耐心,讓他們去積累、去成長。

所有人,每天都在想著賺快錢,想在三十歲之前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

無法接受大器晚成,隻能接受少年成名。

這個時代的資本也一樣。

他們的原始積累方式,通常都是野蠻和偶得。

沒有人願意花時間去沉澱,腳踏實地的研發技術,什麼來錢快就蜂擁擠向什麼。

最後,核心技術隻能依靠進口,或者隻有少部分人在拚命拉火車,大多數人站在車裡高喊加油。

就算榨乾他們的脊髓,這輛火車也跑不了多快。

這片土地,從來就不缺人才,缺的隻是將人才凝聚團結奮進的力量。

會議散去之後,陳偉東和林澤巨再次交談起來。

現在的無窮大公司,在全球範圍內,直接或者間接控製的公司不計其數,就算是他們兩人也很難知道一個確切的數字。

像這次一千八百倍的聚焦透鏡,就是由他們多年前在德國收購的一家光學鏡片廠製作而成。

這就是產業全球化的好處之一。

他們思來想去,還是決定讓無窮大公司,以一個合理的名義,正式介入到這場能源戰爭之中。

但在此之前,他們還需要小心翼翼。

早在二零零一年的時候,太陽能就曾經有一段時間被媒體熱炒,變的天下皆知。

全美主要財團和太陽能的愛恨糾葛,也因此鬧的沸沸揚揚,並在之後的幾年裡,全部被網絡、媒體事無巨細的披露出來。

當初北加州太陽能公司在和幾大財團明爭暗鬥的時候,華夏方麵就悄然派去人手,查看了太陽能發電站的真實性。

幾個財團手中,對北加州太陽能公司提供的幾個電池組樣品,所做的分析報告,也被情報人員搞到手,送回了國內。

之後,在內華達沙漠地區,北加州太陽能公司建立第一個平方公裡太陽能發電站的時候,華夏又秘密派人和他們取得了聯係。

那個時候,北加州太陽能公司還想在米國發展。

因此隻提供了一個樣品,並允許中科院太陽能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趁著夜色的掩護進入沙漠地區,實地考察了太陽能電站,以及電力生產效能。

得到中科院傳回來的報告後,華夏方麵立刻表現出了極大的誠意,由駐M使館出麵,私下裡和北加州太陽能公司聯係了很多次。

誠邀他們到華夏發展,允諾提供最大便利。

在稅收方麵,更是給予最大優惠。

再後來,隨著北加州太陽能公司與幾大財團的鬥爭達到了白熱化程度,華夏方麵更是不遺餘力,展開積極公關遊說。

最後,在北加州太陽能公司發電站建設工人相繼罷工之後,北加州公司發現在大財團的威脅下,根本無法在米國立足,才接受了華夏的邀請。

來到東方,洽談太陽能技術發展的問題。

華夏方麵非常高興,認為是自己的誠意打動了對方。

想一想也是。

北加州太陽能公司把全美財團基本得罪了個遍,繼續呆在米國,也根本無法繼續經營下去。

世界範圍內,能夠保護他們的,也就隻有那麼幾個國家。

而看北加州公司董事會,提起幾大財團就怨氣沖天的樣子,未來說不定還會和那些石油壟斷集團發生殊死搏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