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調研5(1 / 1)

那兩塊麵板上的綜合一欄赫然也有著和之前探查的那個主治綜合中類似的字樣。   湯劑都一樣,隻不過精通變成了十分熟練。   這種差別稍微動動腦子,就能看出來差別了,明顯就是精通水平不一樣嘛。   為了驗證自己的猜想,胡楊果斷起身,前往其他診室,畢竟中醫也是科學的一種,孤證不立,他還需要更多的實例。   那主治看著匆匆離去的胡楊,有些不解。   這都過來了,但這麼短的時間就又離開了,他有點看不懂這個調研團副隊長的路數了。   可能是看他年紀這麼大了,也沒有在這邊盯著的打算了吧。   那主治自嘲一下,他並沒有什麼天賦,也就歐陽院長的培養才讓他能夠真正有信心治療一類疾病。   沒法被調研團看上也實屬正常,前麵幾年調研團都來了治未病科好幾次了,他都沒有被選走可見一斑。   “果然,果然如此,隻是提供了醫療新的道路啊,不過這個歐陽院長為什麼要隱藏起來呢?這把吳水中醫院發展起來的執念居然這麼深的。”   胡楊看了幾個診室後確認了自己的想法,激動地在走廊來回踱步,但想到歐陽院長為了發展吳水中醫院特意隱藏起來又有些無語。   那些被教導的也是夠“忠誠”的,許多被挖來了吳州中醫院許久的醫生都沒有透露出這個方法。   可能是這也和自身的利益相關,不說出來的話就那麼幾個人會,自己自然就是比較特殊的了。   其實這個方法說復雜也不是很復雜,就是學習用方子套病而不是根據病來找方子。   這種辦法其實也有很多人在探索,但都沒有什麼成效,往往都會落入新派中醫那般的樣子。   也就是辯證、四診不成反倒是成了死板的中醫模式,杏林界在這方麵至今都沒有多少突破。   不過已經有人提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並且延伸出了許多培養方法的派係,隻不過都不是很成熟罷了。   而歐陽俊池的這一套則很明顯是真的成熟了的。   “嘿嘿嘿,這件事情不宜聲張,既然歐陽院長你不願意透露,那就別怪我截胡了,剛好缺一個碩士畢業的論文,就用這個了,正好也是中醫發展方麵的,對職稱評選還有幫助。”   胡楊樂嗬嗬地笑著,停都停不下來。   人都是有私欲的,胡楊自然也不例外,他又不是什麼聖人,不過對於醫治患者本身是純粹的而已。   這種抄了直接提前注冊名譽的做法,他是一點心裡壓力都沒有,這沒公開他第一個公開這東西就是他的。   而且能看出來那也是麵板(bushi)他的本事。   嗯麵板就是他,反正都差不多。   “接下來最大的問題就是了解培養的具體流程了,這個可就不好搞了啊。”   雖然說不好搞,但胡楊還是有辦法,那就是王昱浩了。   不得不說,情報是真的重要,有一手臥底手段在身上也是真的方便。   但很快,麵板又給了他一個驚喜,霍霍,不用臥底間諜手段了,麵板直接給解決了。   【檢測到用戶發展傳統醫學意圖強烈,獲得獎勵如下:···············································】   胡楊剛還在想著怎麼獲取其具體流程呢,這麵板就在他的視網膜上給直接透出來了。   並且胡楊也看出來了,這麵板給的特殊獎勵是越來越隨心所欲了。   這都發展到他想點什麼就直接給他獎勵的地步了,完全不講理。   仔細看了以後胡楊感覺也不是很復雜,缺的就是那麼一點靈感,恰巧這位歐陽院長就獲得了這點靈感。   問題並不復雜,既然用方子套病差在了對病的具體診斷和辯證不明可能會陷入新派陷阱,那就直接彌補上這個缺陷就可以了。   具體的做法如下。   首先是確定一個自己在未來將要深入研究的方子,大部分天賦一般的可能一輩子就要被這個方子所綁定了。   然後就是確認這個方子能治療的病的類型有哪些。   接著就是在臨床以及書本上去具體研究這些病的特征如舌苔、脈象以及其對應的辯證。   天賦不好的可能沒法所有病都辯證齊全,但一個湯劑再怎麼深入,對應能治療的病癥也是有限的。   也就是能直接強記來背牢都行。   接著就是要培養醫生對這個方劑在基礎方子上加味減味後能產生什麼作用的學習。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其中同樣包括書本學習以及臨床實踐。   然後在接下來診病救人的過程中將這些病的診斷、辯證以及對深入研究這個方子的藥理等等結合。   從用方子套病,轉變為中醫傳統的以病看方。   隻不過這個以病看方有著非常大的局限性以及專業性,不像真正傳統中醫那般海納百川,但又完整地契合了傳統中醫療傷治病的內涵以及精髓。   對於現代如此龐大的醫學訴求來講,這種培養模式其實是很有效的。   能夠大批量地培養人才來滿足對醫生資源的需求,培養的周期也不想全能的傳統中醫那般長,並且還能保證如同厲害的傳統中醫那般的實力。   一個湯劑研究到極限以後,他對這個湯劑能治療的病的診治是能和喬仁安等這類區域名醫相媲美的,也是夠驚人的。   隻不過有一個缺陷就是一旦用了這種辦法以後,那以後的發展幾乎就受限嚴重了,基本就是被套牢在這一兩種方劑上麵了。   類似於現代醫學中的某學科帶頭人、專家等等成分。   不過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做,讓那些有天賦的繼續按照傳統中醫來培養,以此推動中醫技術的發展。   畢竟中醫天賦是很容易發掘出來的。   注:作者在這章純屬在扯淡,服務於劇情而已,杏林界一直在探索,作者說的這種方法也就是圖一樂嗬或者是提供點思路靈感,切勿當真,這種方式在現實中已經有過嘗試了,但效果怎樣還不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