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小露1手,中醫講解1(1 / 1)

因為中醫的望診,就是望氣色、看形體,人的氣色有著病態和常態的區分,妝容一畫,沒人能看得準。   “以後看病的時候,最好不要化妝,無論是看西醫還是中醫。”胡楊順帶給患者提了一個小建議。   至於聽不聽他就管不著了,大概率在今天以後他就不會再和這個患者見麵了。   “知道了,謝謝您。”患者的態度倒是很誠懇,是胡楊見過的比較好說話的了。   很多患者不懂,總覺得自己看個病,醫生在很多事情上管得寬,問這個問那個,建議這個建議那個,但看病的時候,還是建議醫生說什麼你就做什麼。   醫生也不會害你的不是。   同時醫生問話的時候,你也最好問什麼答什麼,這樣才能避免誤診誤治。   要是覺得問的東西裡有什麼私密的事情,隱瞞了事情的話,可能會造成更加嚴重的後果。   自己隱瞞情況是小,要是醫生出現了誤診誤治,出現意外那問題就嚴重了。   換句話說,真要出現誤診誤治,如果醫生不違規的話,你就算再怎麼鬧也沒什麼用,可命是自己的,孰輕孰重啊!   社會性死亡好還是肉體死亡好,這個還是要分辨清楚的。   就胡楊對現在這個患者的感官來說,應該還是那種聽醫生話的,不像他在這幾個月裡遇上的一些患者。   那叫一個讓他頭痛,怎麼勸都勸不來,我行我素,有醫生能治好他們的病就奇怪了,總感覺自己才是對的那個。   其中一個老人家其實就一個小問題,愣是給拖了好久成了大問題,最後胡楊也沒辦法了,隻能讓其另尋名醫了。   “如果坐診的時候遇上了這樣的情況,可以讓患者先去洗把臉。”唐建國一邊觀察著患者,一邊給邊上的兩個學生講解道。   他和胡楊水平高,就算是患者有點妝問題也不是很大,但他這些個學生那問題可就大了,患者的麵診是會嚴重影響診斷的。   一般在學校裡,老師給學生講課的時候都會叮囑的一件事情,就是正式臨床以後,一定要四診合參以後再做辯證。   為什麼在初學階段一定要四診合參?四診合參的目的就是增加容錯率,避免失誤。   中醫的四診雖然相互獨立,但同樣也是有機結合、相互依存的,如果從四診全麵角度出發,得出的結論是一致的,那就可以大膽辯證、大膽用藥,至少診斷絕對無誤。   倘若出現脈證相逆等一些情況的話,就要進一步去分析了,情況也就不是那麼簡單了,這就是中醫最好要四診合參的原因了。   同樣也是遠程診斷的不靠譜所在,如果家裡有熟識的中醫說直接在微信上打個視頻電話或者說發幾張圖片就給你診治完成的話。   這種最好就不要相信,沒有四診合參的診斷和辯證是蒼白無力的,不是誰都像胡楊還有唐建國有那種望診就給看個七七八八的能力的。   或者說是挑個一兩種診斷方法就能將患者的病情摸個七七八八的能力。   同樣的,一些單純的以切脈來考驗中醫的方式也是不對的,其被稱之為以脈困醫,是違背中醫四診合參的理念的。   舉個例子,還記得脈診驗孕這個說法吧,當年在網上還引起了一段熱議。   許多中醫愛好者為了給中醫正名跳出來以身說法,然後慘遭打臉,光是一個脈診並不能判斷女子是否懷孕,但這其實沒必要,也沒什麼丟臉的。   單純靠診脈診不準喜脈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喜脈在臨床上其實被稱之為滑脈,並不僅僅出現在孕婦身上。   隻是懷孕以後,脈象會是滑脈而已,所以有時候廣泛又把滑脈稱之為喜脈,這也有被影視劇帶偏的原因在裡麵。   那種宮廷劇裡麵一個後妃懷孕了,然後一個太醫上去就隻是一摸脈,嘔吼,然後就說懷孕了,現實裡可不會那麼草率。   嗯,說的有些多了,回歸正題。   胡楊問完女人幾句話以後,開始上手摸脈,順帶著試圖透過那化妝品,觀察患者的麵容。   “脈細數。”   將患者左右手都摸過以後,胡楊放開了患者的手腕說道:“嘴巴張開,我看一下舌苔。”   “啊。”   胡楊觀察了下患者的舌苔,皺了皺眉問:“除了腳心發熱以外,就沒有別的問題了嗎?比如飲食?尤其是能不能吃冷飲?”   女人有些驚訝道:“吃飯是不好,肚子那裡一直不舒服,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就是很涼的那種感覺,平時也吃不得冰的,或者說吃不下,肚子會難受。”   胡楊又盯著患者的臉看了好一會兒,最終還是放棄了,直接問道:“不化妝的時候你臉上也和你現在這樣艷若桃李、麵色嫩紅嗎?”   “嗯,我隻畫了個淡妝,很多人都說我氣色好呢。”   胡楊微微嘆了口氣,他還寧願這個樣子是患者自己畫了濃妝畫上去的呢。   這艷若桃李,聽上去挺美好的,其實就是病態啊。   “那你喝水情況怎麼樣?”結合了之前的信息,胡楊又問道。   “emmm,口渴情況······應該沒問題吧,最多就是嘴唇乾裂,但不感覺口渴。”   思考辯證了一番以後,胡楊在心中已經有了答案。   在電腦上將患者的情況填上去以後,胡楊說道。   “你這個情況就是陰陽衰盛之變引起的,陽氣以衰,胃中的水穀就不能很好的蒸化,隨意吃飯胃口不好。”   胡楊開始了給患者的解釋之旅,因為踐行之前說的講病講明白的原則,所以胡楊每次治病在這方麵還是會消耗不短的時間的。   他接著說道:“人的津液就是賴以陽火的溫熙,所以才能蒸騰於上,就像是太陽照射大地一樣,陽光越好,蒸騰越好,陽火衰竭了,那氣化也就弱了,津液不能升騰,然後口乾,不過你這個口乾不是缺水導致的,所以感覺不渴。”   “腳底部有一個穴位叫湧泉穴,腎氣之所出,下焦陽衰,不能統攝腎陰,所以陰火沸騰,導致的足心熱如火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