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附子(1 / 1)

幾人寒暄了幾句後就都專注於患者身上了,而急診科副主任張誌誠則化身為保障者,為一眾人跑前跑後提供保障服務。   這麼多大佬雲集的場麵那張誌誠是沒見過啊,還不得好好狗腿一下,在喬唐兩位大佬的眼皮子底下刷個眼熟,最好能讓兩人記住他嘞。   張誌誠現在已經沒有在醫學上更進一步的想法了,但卻也想進步,這急診科的行政大主任就是他下一階段的夢想,而喬仁安對這個職位可是有重大決定權的。   在唐建國和喬仁安觀察患者的同時,胡楊也在同步觀察著。   患者麵色蒼白,嘴唇烏青,胡楊伸出手指在患者鼻子下探查了一下,有著微微鼻息。   即便是病房裡麵開著巨熱的熱空調,患者還是蓋著厚厚的被子,胡楊再出手摸了下患者的四肢,四肢冰涼。   仔細上手摸了一遍發現,隻有胸窩處有著微熱尚存。   “············”和喬仁安還有唐建國說了下患者的情況後,胡楊當仁不讓率先開始給患者把脈。   “說一下患者具體什麼情況。”胡楊邊摸邊問道。   “患者是因為胃脘部長了一個拳頭大的塊入院的,按住會動,也會發出聲音,但就是患者自己不感覺疼,現在送到急診有段時間了,但治療效果不是很好,並且患者飲食一直不好,精神也不佳。”   胡楊退下去,喬仁安第二個把上患者的脈,唐建國則是第三個。   隨後在胡喬唐三人思索的過程中,方曉光等人也依次上前摸了摸。   “患者平時孤僻嗎?”唐建國率先想到什麼,問道。   患者母親在邊上眼前一亮,說道:“對,平常是比較孤僻,不怎麼喜歡和人說話,就一個人待著最舒服,給找了不少對象都說他話太少才黃了的。”   喬仁安喃喃道:“性格孤僻,多愁多鬱······”   隨後其問道:“之前有用過什麼藥?”   “用過點活血化瘀的,像桃仁、紅花······”   胡楊眉頭緊皺:“患者這明明是寒證,你們怎麼能給用活血化瘀的藥物呢?不出意外才怪了。”   “活血化瘀的藥物多有苦寒,這段時間患者的飲食是不是日益減少?”唐建國問道。   “這······”張誌誠的臉色有點不好看。   剛才說患者飲食不好並沒有什麼問題,患者飲食確實不佳,但這一段時間的治療下來,他想想患者飲食不佳的情況好像確實加重了他卻完全沒感覺。   “說啊。”   張誌誠反應過來:“啊,是······患者這段時間是飲食一直減少。”   “我說方子,你來記。”唐建國第一個辯證完成,隨後直接開始開方,患者情況危急,也來不及再等喬仁安還有胡楊了,像之前說的,中醫討論本身也沒什麼意義。   “處方:炙甘草60g,炮乾薑15g。”   “還有第二個處方:炙甘草60g,乾薑120g,製附子120g永煎,黨參45g,通便為引。”   “這是兩個方子?”   記錄的醫生寫完,問道。   “對,兩個,同時急火分罐煎煮,先取首方湯劑頻頻灌服,第二個方劑有附子,所以時間煎久一點,等熬好以後就服下第二劑藥。”   唐建國對記錄醫生說完對著明顯是主事的張誌誠說道:“不要耽誤,迅速用藥!”   沒用多久,胡楊和喬仁安也完成了辯證,不過因為唐建國已經開好了方子,兩人就沒有畫蛇添足了。   因為唐建國的這個處方確實是最適應現在情況的處方了。   胡楊和喬仁安都不認為自己能開出來更加合適的方子。   甚至可以說唐建國開的方其實已經很完美了,胡楊自襯他是沒有能耐開出這副藥來的。   這裡也不得不說唐建國的大膽,有毒的附子給開到了120g,這個劑量實在是大的不能再大了。   一般人開附子開個5g,10g也就差不多了,開到20g,30g的那都是很大膽的人了,尋常醫生最多開到50g就絕對不敢往上開了。   再往上那就是屬於“神之領域”的範疇了,網上有句中醫名言就是‘附子醫生’,用開附子的g數來判斷醫生怎樣。   雖然說很沒有邏輯,但確實有膽量開高g數附子的醫生至少是對自己信心十足的,有大本事的概率很大!   胡楊平時在治療患者的時候也有用過附子,並且用的次數也不少,但也是從來沒有開過這麼大劑量附子的方子。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甚至都沒開過超過50g附子的方子,也不是說不敢或者能力不到家,就是遇上的患者疾病沒必要開這麼大的附子。   但胡楊承認他和唐建國的差距還是非常大的,這次如果是他來的話那最多把附子開到80g的樣子。   現在方已經開出來了,再仔細思考一下,確實120g正正好好,能起到最大化的效果。   “走,我們出去說說。”看方子已經開好了,唐建國輕聲說道。   現在還在病房裡麵,有著患者的存在,說話稍微大聲點就不行了,並且患者家屬還在有些話不宜讓其聽到。   “呼,這個患者是真的緊急啊,稍微晚點估計就來不及了。”來到走廊,胡楊鬆口氣說道。   “患者四肢闕冷,脈象是時有時無,要不是胸口還有一些微熱,這都已經不用救了,也就那點微熱讓他有了一線生機。”   患者是胡楊上手摸的四肢,這一點自然他說了出來。   看師父和師伯都看著自己,本想閉嘴讓兩老接著說的胡楊隻好繼續說了起來。   “《素問·闕論篇》有說‘陽氣衰於下,則為寒闕,陽氣衰於上,則為熱闕,就闕證而言,非寒即熱,患者脈象似有似無,四肢闕冷,屬於少陰病,陽衰陰盛。’   胡楊頓了頓後接著說道:“闕證往往是陰陽氣不相貫通,輕者手足闕冷,猝然昏倒,重者那就是一蹶不振,以至於死亡了,患者這情況本就是寒證,又久用活血化瘀的方子,這本就不對癥,反而還耗光了陽氣,更加是傷及脾胃,導致了陽衰陰盛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