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以為建文帝朱允炆這個對手不夠分量,但是事實上,朱允炆除了在軍事上真的不行之外,其他方麵還是很厲害的。他的水平、性格應該跟漢元帝、宋神宗類似。可能還有一個人……王莽。 在削掉了燕王最親近的天然盟友之後,他從好幾個方麵來限製朱棣。 一是想以為朱元璋吊喪的名義把朱棣誆騙到南京。此時朱棣去南京和幾個月前朱棣去南京會有本質的區別。 彼時朱元璋新喪,朱允炆還沒有徹底掌握南京及附近的勢力,即便是南京城內的王公大臣們,有多少人有異心尚未可知,朱棣進京真的有可能搞出亂子。 而此時,朱允炆已經掌握了南直隸的所有權利,無論是各大藩王、軍方勢力還是王公大臣、黎民百姓,基本都已接受了朱允炆為新皇,朱棣進京就算有再大的能耐,也不可能翻天了。 一旦朱棣進京,輕則被軟禁,重則死於非命。 朱棣的應對,也算高明。自己肯定是不能去的,但是不去又會給對方口實,朱允炆完全可以以朱棣“不忠不孝,意圖謀反”的借口,直接發兵討伐,並且號召其他藩王和地方部隊共同討飯叛逆。 於是,朱棣雖然稱病不去,卻把自己在世的三個兒子全都派去了南京。這也算是堵住了朱允炆發難的借口。而這個結果,對於朱允炆來講,同樣可以接受。 隻要這三個人在自己的手上,他就可以一邊對其他藩王削藩,一邊限製朱棣的權力。 二是為了提防燕王謀反,朱允炆派出自己的親信張昺為北平布政使,謝貴、張信為北平都指揮使。隨後又命宋忠屯兵駐開平,並調走北平原屬燕王管轄的軍隊。 至此,朱棣實際上能調動的兵馬,隻剩下護衛王府的不到千人了。而且還在相當的程度上,受到了監視。 這兩招雙管齊下,就跟溫水煮青蛙一樣,已經把燕王限製住十之七八了。 史書上對於這一段的歷史,記錄的有些混亂,甚至有的地方還有矛盾。但是從有明確時間記載的事件來看,朱允炆削藩,朱允炆朱棣鬥法,朱棣三子吊喪這幾個事件,是攪在一起的。是多方博弈的結果。 而接下來,就要看三兄弟在南京的表現了。 朱高煦反復權衡,自己這一次的表現,不能太差,但是也不能太好。 表現太差自不必說,如果表現的太好,受到建文帝猜忌,恐怕就很難回去了。 結合原主在戰場等處的表現,原主絕對不是一個蠢人,但是在這次事件的表現,就不是正常人能乾出來的事。不得不說,也有一定演的成分。 想明白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過了的,剩下的就是隨機應變了。朱高煦拍了拍手裡的小包袱,靜下心來。 帶著各自的小算盤,三兄弟終於抵達了南京城。 三人命下人把行李車馬帶去安排好的府邸,就匆匆去覲見建文帝了。 而三人近年來的表現,早已被報告了這位堂哥。 朱允炆見到三人到來,嘴角微微上揚。待三人跪拜完畢,朱允炆換上了親切的笑容,把三人扶了起來,儼然一個大明好堂哥。四人圍在一起,兄友弟恭。 祭拜事宜安排妥當,朱允炆就讓三人回到府邸。 “愛卿看他們三個,如何?”朱允炆問到。 “回稟陛下,這朱高熾身材肥胖,上個臺階就已經氣喘籲籲,恐非長命之兆。朱高煦好勇鬥狠,殘暴不仁,不過聽說受到其父多次訓斥之後,最近開始沉迷酒色,隻是仍需觀察。 朱高燧表麵毫無城府,但是卻是一個不安分的人。現在的威脅,仍在燕王。若能除掉燕王,他們三個恐怕,自己就會鬥起來。到時候陛下便可輕鬆拿捏。” “好,那接下來還有勞愛卿,繼續看著他們三個了。” “微臣遵旨!” 三人回到府邸,坐在一起商議接下來的安排。除去已經安排好的祭拜事宜,當務之急,是要到舅舅家去看看。 三人的外公,乃是中山王徐達,淮西二十四將之首。曾率軍戰兩湖,取淮東,北伐收復中原、攻克大都、收取陜西……後又鎮守北疆,數征北元。 可以說大明的一半疆域都是在徐達的率領下打下來的。隻可惜,外公死得太早,已於十幾年前去世了。 大舅徐輝祖(原名允恭,避建文帝諱改名輝祖)襲了魏國公。隻可惜這個舅舅愚忠建文帝,最終被朱棣軟禁至死。死後倒是收獲了無數哀榮,謚號“忠貞”。對謚號有過了解的,一定知道這個謚號的分量。 小舅徐增壽倒是靈活,與自家也親近,可惜未來死於建文帝之手。
第三章 叔侄博弈,都不是省油的燈(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