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人口政策(1 / 1)

進入六月份,韋氏的肚子已經很大了。畢竟,還有差不多兩個月,就要生了。   因為去年春夏季節,朱高煦帶的這些百姓一直在準備西南遷的過程或者在路上。所以之前幾個月,羅家寨百姓生孩子的並不多。平均每月隻有二三十個孩子出生。   但是,隨著去年秋天,百姓們開始逐漸安定下來,再加上今年春節之後開始的結婚熱潮。從這個夏天開始,羅家寨將經歷一個生育高峰。   這樣一來,原本的幾十個郎中和幾十個接生婆就不夠用了。   在古代,生育孩子本來就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如果沒有專業的郎中或者接生婆,那麼危險就會進一步增加,甚至有可能一屍兩命。   一個殘忍的現實是,在古代,平民百姓就是消耗品。隻要你家生的孩子多,那麼即使夭折幾個,還會有孩子把血脈延續下去。   甚至就連皇室家族,孩子的夭折率都很高,這固然有可能有被人謀害的成分,還有某些孩子出生時母親年齡過於小的緣故。但是,還是有一部分孩子,的確是因為醫療水平的限製而夭折的。   對於此,朱高煦暫時無力改變,隻能讓自己家和羅家寨的婦女,盡量少出些意外,讓這裡的孩子們,盡量少夭折一些。   鑒於此,從四五月份學堂改革開始,朱高煦就讓陳郎中專門開設了一個婦科醫學班,而學員則是職工家屬中的四五十歲的婦人。這些人基本上都有過生育的經驗,甚至不少都還曾經照顧過自己的弟妹、女兒或兒媳。算是有一定的基礎。   這些人,經過培訓之後,就是現成的接生婆和後世“月嫂”一樣的角色。   為了鼓勵生育,並且避免某些家庭為了省錢而鋌而走險。朱高煦直接規定,凡是接生相關的費用,全部由所在單位負責,而如果因為家裡沒有長輩照顧,需要聘請人照顧的,所在單位負責相關費用的一半。   另外,每位孕婦在月子期間,還能得到一份雞蛋、小米、紅糖等構成的福利。   這樣,到未來生育高峰期來臨之時,這些婦人都能得到一份收入。而那些缺少女性長輩的小家庭,比如親衛和女仆組成的二人家庭,母親和孩子也能得到妥善的照顧,讓他們少了很多後顧之憂。   百姓們自然是再次千恩萬謝。而很快的,結婚和準備要孩子的家庭,再次大幅上升。   這正是朱高煦想要的效果。要知道,一個純粹的農業國,或許會因為耕地數量的限製,還有農作物畝產量的限製,有一個最佳人口上限,一旦人口數超過這個上限,就會出現“豐年才吃半飽,荒年遍地餓殍”的慘痛局麵。   當然了,還有幾個情況是土地兼並和氣候周期,這幾個因素共同決定了封建帝國的“王朝周期律”,如果隻有一個問題,那麼封建王朝或許還能茍延殘喘,如果這些問題,同時出現兩個或者三個,那麼就一定會導致農民起義或者各種內部戰爭。   最終的結果,輕則改朝換代,重則天下四分五裂,進入一個長期征戰的亂世。   而無論哪一種情況,都會伴隨著數以千萬計的百姓死去。   但是這種情況,在羅家寨,完全不用擔心。   因為羅家寨已經是一個工業城鎮,在原材料和市場沒有飽和的年代,工業城鎮、城邦和國家,幾乎是可以無限擴張的。   在前世,在人口、經濟、文化等方麵一直遠遠落後於華夏的歐洲,就是抓住了這個機遇,率先擴張,完成了在全世界的殖民。從而在經濟、科技和文化影響力等方麵反超了華夏。   最終,讓華夏度過了那個屈辱的一百多年。   而這一世,既然上天給了朱高煦重活一次的機會,朱高煦決定,要嘗試著,改變這一切。   而第一步,就要從羅家寨開始。   隨著威清衛、平壩衛兩衛投靠,另外又有不少百姓從其他地方主動搬遷到楊莊村等地,朱高煦手底下的軍民人數,達到了近四萬人。   但是,男女不平衡的問題,又再次出現了。   僅僅統計青壯年男女的話,女性缺口大概在一萬人以上。   不過,因為之前的元末混戰、平定周邊地區和靖難之役,大明朝全國的情況,是女多男少。   而之前被朱元璋等人發配雲貴的人之中,也是女多男少。   所以,朱高煦再次從雲南地區,購買了一萬多名女仆。因為知道朱高煦這邊有錢,連女仆的價格都上漲了不少,最後竟然花費了十二萬兩之多。要不是之前幾個月,朱高煦已經扭轉了虧損的局麵,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恐怕銀庫就要見底了。   朱高煦並不在意這些,畢竟,有了這些人,朱高煦手下的紡織廠、成衣廠、肥皂廠等等廠子就可以再次擴大規模了。未來籌劃新工廠的時候,底氣也就更足了。   時間漸漸地進入六月中旬,天氣越來越熱。   貴州這邊的氣候條件,還是很優秀的。冬天會比長江流域暖和一些,而夏天卻會比長江流域的大部分地方涼爽。   但是即便是如此,最熱的那兩個月也會讓人比較難受。   鑒於此,朱高煦召集各單位負責人開會,讓大家各抒己見,提出防範中暑和蚊蟲叮咬的措施。   這種會之前已經開過幾次了,最一開始大家的發言並不太多,都是朱高煦指定誰發言,誰才會發言。   但是漸漸地,大家發現如果發言好了,回得到朱高煦的贊賞和獎勵;而即使自己的發言不符合朱高煦的意思,最終也沒有人因為發言而遭受任何處罰,膽子就漸漸地大了起來。   比如這一次,大家就提出了不少有用的意見,比如挖水井或者地窖,給大家準備涼的飲用水和涼水浸的棉布。在各單位搭設一些涼棚等等。   還有人提出減少單班次工作時間,把上下午兩班,改成一班辰時、巳時、未時工作,午時乘涼。另一班午時、申時、酉時工作,未時乘涼。這樣也可以大大減少中暑的風險。   在大家發言完畢之後。朱高煦先是肯定了大家的發言,然後自己做出了補充。   最終,又經過了一輪討論,根據各廠的實際情況,把辦法定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