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很慶幸,這一次的蚊蟲叮咬帶來的疾病,並不是瘧疾。 其實,中國古代就有關於治療瘧疾方法的記載。 比如,生活在兩晉時期的葛洪,在他的《肘後備急方》中,就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的記載。就是治療不太嚴重的、抗藥性不強的瘧疾的方法。 隻不過,使用這種原始的方法,仍然會有一些病人,因為瘧疾而死亡。一直到七十年代,美軍在有奎寧的情況下,在越南戰場依舊飽受瘧疾之苦。 需要指出的是,古代所說的青蒿,和現代所說的青蒿,實際上是很像的兩種植物。它們都是屬於菊科蒿屬的一年生草本植物,而且都可以用作中藥。 他們的區別是:現代所說的青蒿,有清熱、涼血、退蒸、解暑、祛風、止癢等等功效,但是不含“青蒿素”,也沒有抗瘧疾的作用。 而古代所說的青蒿,現在名為“黃花蒿”,除了普通青蒿的功效之外,還含有“青蒿素”,可以用做瘧疾的治療。 而造成這一切的原因,是因為日本學者在翻譯《本草綱目》的時候,張冠李戴,把“青蒿”的名稱給了另一種不產青蒿素的植物。如果是一個常年從事中醫藥的學者翻譯《本草綱目》,我相信絕對不會犯這樣的錯誤。 這個錯誤直到1987年才被屠呦呦糾正,而屠呦呦也因為成功提取“青蒿素”,並在全球治療瘧疾領域做出的傑出貢獻,成為了歷史上,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本土科學家。 但這也從側麵說明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因為中國近代的持續衰弱,把弘揚本國歷史傳承的很多東西的機會,都讓給了外國人。 如果當時的那批日本學者再嚴謹一些,搞不好這“青蒿素”就要成為日本人發現提取的了。 說完了青蒿素,咱們再來聊聊葛洪。 葛洪可是歷史傳說中的一個超級大牛人,他是煉丹師出身,但是流傳下來的著作,更多是醫藥方麵的,可以說在煉丹、醫藥方麵均有建樹。而隨著現在網絡小說中,各種煉丹煉藥的興起,他的名字就更加如雷貫耳了。 有說法說,葛洪是三國中大名鼎鼎的烏角先生、左仙人左慈的徒弟。這種說法既對,也不對。 說它不對,是因為葛洪出生的時候,左慈應該早就死了。 說它對,是因為葛洪是葛玄的侄孫,而葛玄是左慈的徒弟,而且葛洪也的的確確傳承了左慈的丹藥一道,算是隔代傳承。而葛洪也的確給力,算是丹藥這一脈,承下啟下的人物。 其實,這種謬誤,是非常常見的,最離譜的就是鬼穀子。因為從戰國初期,到戰國末期,再到秦朝,都有人說自己是鬼穀子的徒弟,時間跨度長達約三百年。鬼穀子就算再能活,也不可能活三百年。 這個隻能說,這些人中,有些人可能真的是鬼穀子的徒弟,有的人是師承鬼穀子,但是是鬼穀子某個傳人的徒弟。甚至可能有一些人是純粹自己給自己臉上貼金,跟鬼穀子沒有任何關係。 同理,歷代儒生都可以說自己是師承孔老夫子,但是除了那些真正的孔子弟子之外,這種師承,都是隔代傳承,有一些甚至隔了上百代。 還有一個說法,說葛洪發明了黑火藥,這種說法,同樣也對,也不對。 目前史學界普遍的觀點是,黑火藥是歷代煉丹家長期試驗中,一個偶然的產物,其間可能經受過多人的改良。其中貢獻最大的可能就是孫思邈和葛洪,此外,陶弘景等人可能也都有一些貢獻,雖然他最初的目的,可能是尋求長生。 關於黑火藥的發明者,史學界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黑火藥的明確記載出現在唐代初年著名醫學家、丹藥學家孫思邈的《丹經內伏硫黃法》中,當然了,孫思邈記載中的配方,距離黑火藥的最佳配比比例,差距仍然比較大。 而葛洪在他的《抱樸子·內篇》中曾經提到,硝石和雄黃混合可能產生爆炸效果。這應該就是歷史記載中硝石、硫磺、木炭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而葛洪記載這些的最初目的,更有可能是讓後人預防煉丹時候的爆炸。最終卻造就了一個大殺器,並最終改變了整個世界軍事格局。 一個人,在他的兩部著作中,能夠給後人啟發,創造出一種“滅世神器”,又創造出一種“救世神藥”。這種人,你說牛不牛? 何況,葛洪的著作中,所提到的有用的東西,還遠遠不止這兩種。 說回羅家寨,在處理完了最緊急的病人後,朱高煦讓人們尋找此時仍被叫做“青蒿”的“黃花蒿”。並開始在羅家寨、百花湖、王家坡、楊莊村等地,大力推廣種植。 蚊子的肆虐,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導致六七月份,漢王度假旅店的生意,都出現了一定的下滑。當然,這種下滑,並不包括那些為了拿到香水香皂等用品,再去倒賣的客商。 於是,朱高煦讓成衣廠,用棉紗趕製出了一批“漢府帳幔”,就是後世的蚊帳,先後加掛在漢王度假旅店的各類房間,又增加了熏香和漢王清涼油等物資的供應,終於再次扭轉了局勢。 其實,蚊帳的雛形,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當時叫做“翠紗之幬”,後來又叫做“帳幔”。 古代的“帳幔”的缺點是,如果采用絲綢等材質,那麼成本較高,而且不夠結實。如果采用布料為材料,雖然成本較低,而且結實,但是熱。 解決的方法倒是不難,在織棉布的時候,故意把棉線弄稀疏一些,就可以了。這隻需要稍微修改織布機,就能做到。隻不過這時候,規模化的紡織作坊還不多,沒有人往這方麵去大規模生產而已。 這種布,雖然同樣不結實,但是勝在成本低,織的快,一匹普通棉布的原料和人工成本,可以生產好幾匹“帳幔布”了。 這種“漢府帳幔”,因為並不貴,很快就被LSP們發明了新玩法。無論是若隱若現,還是“帳幔網裝”……都能更加激發LSP們的欲望。 不久,就有商販來到羅家寨,開始求購“漢府帳幔”。 朱高煦一開始並不知道具體是怎麼回事,還以為他們隻是買去防蚊蟲的,直到幾個月後,蚊帳銷量更火爆了,才無意間發現了這件事情,再次被這些LSP們驚人的創造力所震撼。
第五十八章 葛洪、青蒿與帳幔(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