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支持我的朋友們,再次加更,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作者也會盡力多多加更) 進入農歷八月後,炎熱的天氣漸漸遠去。羅家寨的各單位的產能開始重新恢復。 因為大家之前兩個月都或多或少的休息過,而且不但沒有扣任何工錢,還獲得了很好的福利待遇,現在大家都乾勁兒十足,甚至有職工主動喊出口號,要把前兩個月損失的產能都補回來。 另外,從四周各地來到羅家寨務工的百姓,也越來越多。 僅僅是八月份前半月的數據看起來,八月份各單位的產能就都將再創新高。 中秋節前後的時候,在大舞臺,羅家寨歌舞劇團再次進行了多場歌舞劇表演。 這一次,由於朱高煦忙著照顧剛剛生產的韋氏和準備後續的搬家事宜,隻是簡單地給歌舞劇團講了講這次劇目的基本要求,就沒再管了。 這次的劇目主題就是羅家寨本地的軍民和新遷入的軍民團結一心,戰勝了瘟疫和寒冬,過上了更好的生活。 令人欣慰的是,歌舞劇團的演員們,最近也經常到學堂學習,並開始識字看報。 而學堂裡麵的青年教書先生們,見到歌舞團的姑娘們,那是要多殷勤,有多殷勤。 有了朱高煦給出基本要求,在這些青年教書先生們的主動幫助下,她們自己就寫出了一個很不錯的劇本,朱高煦看了之後,覺得沒什麼大問題,就讓她們自己發揮了。 而最後演出的時候,朱高煦也僅僅隻是第一場的時候去露了個麵,後來就沒再去了。 畢竟全場的觀眾爭相給自己跪拜,不僅僅耗費時間,還影響下一場觀眾進場。 八月下旬,一個重磅好消息傳來……羅家寨鋼鐵廠,大高爐終於正式投產了。 其實,如果算上比較原始的高爐,中國使用高爐煉鐵的歷史非常久。 在東漢時期,就已經有了高達10米以上的高爐。但是因為中國的歷朝歷代,都不太注重工匠,再加上連年的戰爭,所以之後的中國鋼鐵工業發展比較緩慢,當然了,發展肯定是有的。 相反,即使鋼鐵工業在起點比我們低很多的歐洲中世紀,後來卻發展出了帶更加先進鼓風爐的大型高爐,最高可達30米以上,在煉鐵技術這一項上,反超了中國。 要知道,在明朝初期,世界上產量最高的煉鐵爐,還是我大明朝的,但是在明朝中後期,英格蘭和威爾士的隨便一個大點的高爐,都能吊打明朝的頂尖煉鐵爐。 這些直接導致了,在永樂年間,生鐵產量還能吊打整個歐洲的大明朝,到了明朝末年,被一個此時還不是日不落帝國、也還沒有進行工業革命的小小英國趕上。在滿清時期,中國的鋼鐵產量更是被歐洲各國遠遠地拋在了身後。 這一落後,就是幾百年,直到解放後,中國的鋼鐵產量才再度重新崛起,現在已經是吊打全世界了。 有一位大佬曾經說過:誰擁有更多的鋼鐵,誰就能代表正義。 至少在冷兵器時代,和熱兵器時代的前幾百年裡,這種說法沒有任何問題。 鋼鐵工業,和三酸兩堿、能源工業、機械工業等等一樣,都是現代工業的基石。 羅家寨鋼鐵廠的這座所謂“大高爐”,隻有七八丈高,還不如歐洲中世紀最大的高爐高,不過結構要比它更加合理。 要知道,這個高度,在後世隻是不入流的鄉鎮小鐵廠才會用到,可是在此時,已經是非常厲害了。 而即使是後世這種不入流的小鐵廠,一個高爐的生鐵產量,也能輕鬆突破幾十萬噸。 羅家寨鋼鐵廠的這個高爐,雖然結構比較合理,但是因為缺少相關的配套機械等等,一年的生鐵產量也就兩百多噸,比後世的同規格高爐差了幾千倍。 但是,不要小看這個成績,此時整個大明朝的生鐵產量,也就是不到一萬噸。要知道,這個數據已經是之前歷朝歷代最高的了。 把這座高爐的產量換算成斤,就是一年四五十萬斤,平均每天一千多斤。 但是,這每天的一千多斤生鐵,就像種子一樣,成為了未來西南崛起的星星之火。 現在,羅家寨已經有了穩定的生鐵和三酸兩堿產能。煤礦產量雖然不高,但是貴州的煤礦數量是南方第一,周圍的幾個大小勢力那裡都擁有很多煤礦,所以李景隆這幾個月已經換回了很多煤炭了,甚至還換回了很多其他礦石。 要知道,很多礦石因為這些地方的人根本不知道有什麼用,都是偷偷夾在其他礦石之中的。李景隆也不懂,但是他按照朱高煦的意思,裝作不懂,一律收購。 這固然會收購到不少暫時沒用的礦石,但是偶爾也能收到一些“寶貝”。還能讓對方的商人覺得自己賺了。 比如從西南的小土司和宋氏地盤上一個小礦主的手裡,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就收購到了含鎢的礦石。 對於這些,朱高煦也不能完全肯定每一種都是什麼礦石,至於具體的成分比例更是無從得知。隻能把讓手下把看起來差不多的礦石分到一起,讓鋼鐵廠和鐵匠們慢慢試驗了。 這幾個方麵解決了,下麵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就是機械工業。 之前朱高煦已經讓鐵匠鋪們改進了手工工具,有了這些為基礎,後麵加工各種簡易的手工機械,就容易了很多。 朱高煦現在和鐵匠們的配合已經很默契了,朱高煦隻要提出一個工具的用途,鐵匠們大多數時候都能給出具體方案,隻有極少數工具需要朱高煦畫個圖講解一下。 就這樣,羅家寨的工業基礎,在慢慢地成長。 時間到了八月底。 這天晚上,韋氏突然問了朱高煦一個問題:“王爺,我這幾天問過小桃了,她支支吾吾的,最後才承認,好像你還沒有和她圓房。” “娘子說這件事情啊,這件事怎麼說呢……我總覺得她還是一個孩子,要不,再等等?”朱高煦回答道。 朱高煦最近經常在百花湖和羅家寨等地兩頭跑,有時候還會去到其他地方,的確是有點忙。 其實舉行儀式的那一天是最好的機會,但是那天他被灌醉了。 後來,他不是在忙,就是陪著韋氏或者小梨,所以就給耽誤了。 沒想到,今天這事被韋氏提了出來。 “王爺這樣做有些厚此薄彼哦!”韋氏說道。 “沒事,是我的,跑不了,比如娘子。”朱高煦說著,撲了上去。
第六十二章 現代工業的基石(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