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殿下收徒(1 / 1)

(之前幾次加更都主要是回饋起點的書友們,今天特別為平臺的自由如風、騰飛_cD等書友們加更)   自從朱高煦決定讓小梨離開羅家寨,搬到漢王府之後,小梨開始把自己原來的工作,分給幾個最得力、也最信任的手下。這些人基本都是朱高煦從北平帶過來的老人,最起碼也跟隨朱高煦六七年了。   但即便是如此,朱高煦還是讓她們全部住到了老宅後麵的幾所寨子裡,並且讓暗衛隊和情報司把老宅子附近幾個核心的生產部門的安保級別,再次上升了一個級別。一是防止外來細作,二是防止內奸。   而最最重要的實驗室及所有設備,則在反復清洗過後,被妥善的包裝,然後打包帶走。老宅後麵的那所房子,又被恢復成了普通宅院的樣子。   除了朱高煦、韋氏、小梨等等十幾個心腹人員之外,沒有人知道,這個小房子,曾做出過多麼大的貢獻。   十月初,這些搬遷工作,終於完成了。   現有的這些單位基本上都走上了正軌,朱高煦這段時間隻需要偶爾出門一趟,其他時間都可以窩在漢王府裡,享受了難得的閑暇時光。   趁著這個機會,朱高煦得以梳理了一下現在手裡各產業的情況,並且規劃一下未來的工作重點。   現在除了威清衛和平壩衛主要進行稻穀和大豆等農作物的種植之外,其他人員基本都是從事工商業、或者正在學習文化。   工業方麵,有一些是生產基本生活用品,滿足領地內百姓需要的;有一些是為了賺錢的;還有一些是為這些廠子做原料的,或者為未來的產業鋪路的。   現在鋼鐵廠已經投產,鐵匠們也在逐步完善所有手工工具,雲貴商會甚至已經收購了堆成山的各種礦石。   但是,由於沒有精確的元素檢測設備,不要說各廠工匠了,就連朱高煦本人,也隻能大致區分每種常見礦石的成分,而且對於各元素的比例更是無從得知。   這些當時是可以通過無數次實驗慢慢得出大致的結論,但是一是過於耗費時間,二是也耗費礦石。   而且,實驗開始和每次需要確定方向的時候,也得朱高煦本人親臨指導。這可不是長久之計。   現在,在羅家寨學習的孩子們已經超過了三千人,而參加過“職工夜校”的各單位職工,更是超過了萬人。   羅家寨的“中等學堂”已經開辦半年了,已經先後有五百多人通過了學堂的考試,加入了“中等學堂”之中,這其中,大部分都是十幾歲的孩子。因為他們還未參加工作,而且也是接受能力最強的年齡。   雖然“中等學堂”的入學考試,隻是簡單地默寫《百家姓》、《三字經》、《千字文》,再加上一份《思想道德經》相關問題的考試。   但是能在半年之內就通過這些考試,就證明了這些孩子們不但用功,而且在學習上,還有一定的天賦。而且對《思想道德經》的理解,也達到了一定的程度。   而他們之中的佼佼者,已經在“中等學堂”中學習了一段時間,開始了解方方麵麵的實用知識了。   這天,朱高煦來到“中等學堂”,和嚴夫子等人商量收徒事宜。   現在朱高煦在羅家寨等地的威望可以說是相當高了,不少職工百姓都對他敬若神明。能被他收做徒弟,對於這些職工百姓的孩子來說,那是無上的榮耀,聽到這個消息,嚴夫子等人也都感到麵上有光。   來到羅家寨快一年了,嚴夫子等人自然知道朱高煦的才華,我的學生們成了漢王殿下的徒弟,那麼四舍五入,我就跟漢王殿下是一個檔次的存在。想想還真有點……大激動。   這個消息傳開以後,“中等學堂”的孩子和他們的父母們,更是“喜大普奔”。   古代的平民百姓,想要出人頭地,要麼從軍打仗,成為一代名將;要麼讀書科舉,從此走上仕途;至於造反當皇帝,除了朱元璋之外,有哪個皇帝是真正的平民百姓家庭出身的?   而明朝對於百姓戶籍的限製,又非常的嚴格。這裡的百姓及子弟們,絕大多數連參加科舉的資格都沒有。   科舉進士通常被稱作“天子門生”,而成為漢王殿下的徒弟,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僅比“天子門生”低一級,更何況,漢王殿下還是那麼的有才華,又愛民如子。   隻不過,這一次朱高煦提出的選拔標準,讓很多百姓心裡不服。   因為進入“中等學堂”後,每個學生都選擇了自己擅長和喜歡的方向,而朱高煦這一次收徒,主要的選拔標準是化工成績,次要選拔標準是算學和鋼鐵。   這就讓重點學習這些科目的學生,占據了極大的優勢。而沒有學過這些科目的學生,則沒有任何機會。   朱高煦隻好向大家解釋,這一次的收徒,隻是第一批,是未來要從事化工相關工作的。未來還會招收其他方麵的學生。這些學生的父母才暫時沒有了怨言。   但是即便如此,還有不少父母埋怨自家的兒女眼光不行,連漢王殿下靠什麼發家,都看不出來。後續影響則是,學習化工等科目的孩子,出現了一個暴增。   經過筆試初選的五十名學生,參加了朱高煦親自主持的麵試。最終有二十人脫穎而出,成為朱高煦的“記名弟子”。朱高煦也鼓勵了那些落選的學生們,讓他們繼續努力,並承諾說,這次收徒雖然是第一次,但絕對不是最後一次。   別看這僅僅是“記名弟子”,他們的待遇馬上就得到了提高。   這二十名“記名弟子”,的月錢,就達到了每月五兩。這個收入,可比很多單位裡,除了一把手之外的其他乾部們都要高。除此之外,他們還得以直接入住漢王府偏院,而他們的家人,也免費獲得了楊莊村的一所小房子。   這些更被大家,看作是無上的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