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氧氣與2個馬和(1 / 1)

“接下來,大家繼續看!”朱高煦繼續說道。   然後他往木板上滴了些蠟油,又把玻璃罩罩在木板上,然後再次按進了玻璃水盆。   蠟燭在玻璃罩裡邊繼續燃燒著,但是火焰漸漸小了下去,最終,熄滅了。   “誰知道,這是為什麼?”朱高煦問道。   “我知道,之前一個工匠師傅說過,燃燒是需要氣體的,現在肯定是,玻璃罩裡邊的氣體,燒完了。”一個學生回答道。   “工匠說的不錯,現在,就是見證奇跡的時刻。來兩個人幫我扶住玻璃罩,注意不要冒出氣泡。”朱高煦說完,沈家豪和另一個徒弟立刻上去,四隻手穩住玻璃罩,然後朱高煦緩緩地把木板抽離。   蠟燭被玻璃罩的邊碰倒了,半浮在水麵,而水則進入了玻璃罩,大概淹沒了玻璃罩的五分之一。   “這又說明了什麼?”朱高煦繼續啟發道。   大家再次陷入了沉思。   “這是不是說明,隻有一部分氣體被燒掉了?”沈家豪回答道。   “不錯,這就說明了,玻璃罩裡邊的氣體,是不同的,至少有兩種,但是事實上,它有許多種。”朱高煦說道。   眾徒弟先後開始表示認同,就連小梨和她帶領的幾個手下,眼中也冒出了精光,認為自己發現了新世界。   “接下來的這段時間裡,我將慢慢的,把這個世界的本質告訴大家,然後,你們將站在前人沒有站在過的高度,認識和探索這整個世界。”朱高煦大聲宣布。   “好,師父(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隨著一聲聲呼喊,大家的士氣,達到了頂峰。   其實,中國人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經發現了氣體成分可以燃燒的,和不可以燃燒的兩部分,甚至還給出加熱硝石可以製造這種可以燃燒的氣體的方法。   換句話說,就是發現並製取了氧氣。(雖然當時不叫這個名字)   這些被記錄在一本叫做《平龍認》的古籍之中。   可惜的是,這本書的原籍在中國失傳了,直到1807年,一位懂得多國語言的德國人朱利斯·克拉普羅特提到他看過的手抄本的《平龍認》。   因為年號問題,這本書後來還存在一些爭議,因為中國歷史上,南北朝的陳後主陳叔寶和唐朝的唐肅宗李亨都曾用過至德這個年號。而南北朝和唐朝時期,中國的煉丹師還都挺多的,所以其實都有可能。   但是無論是南北朝還是唐朝,都比西方發現氧氣要早得多。中國煉丹師無意中,發現了很多東西,可是說是進入科學時代之前,最強的化學家團隊。   證明了現存最早的提到發現和製備氧氣方法的書籍,是一位名叫馬和(音譯,和後來七下西洋的鄭和本名同音,但不知是否同字)中國人寫的。   無巧不成書的是,這一年開始,另一位馬和(此時已經被賜名鄭和),在朱棣的派遣下,開始了第一次下西洋。   此次下西洋,鄭和的船隊歷時兩年多,先後到達占城、爪哇國、蘇門答臘、滿次加、錫蘭、古裡等國。還幫馬來群島的三佛齊王國消滅了當地著名的海盜集團。   此役,共剿滅賊黨五千多人,燒賊船十艘,俘獲賊船七艘,生擒海盜陳祖義等三賊首,揚我大明國威。   說回百花湖。   朱高煦最近一個月裡,除了必要的時候去一趟羅家寨等地,每天都給徒弟們授課。   授課的主要內容是化學,但是還夾雜了一些物理、數學或者其他學科的知識。   這批徒弟不愧是經過了層層選拔選出來的“學霸”。再加上教學屬於小班突擊式教學,而且大家的學習積極性也非常高。他們現在的化學水平,已經相當於後世初三學生之中的佼佼者了。   畢竟,初中化學大概隻有70個課時,如果連續上的話,也就十來天的時間。當然,為了讓大家更好的理解和運用(同時也是偷懶),朱高煦刻意每天隻教授2-3個課時的知識,其他時間讓大家自己交流,第二天再提問。   完成這些之後,朱高煦讓親衛隊運來一批礦石,開始給他們講一些常見礦石的特征,並現場拿出一些礦石,講解如何確認這些礦石的方法。   徒弟們都學完這些之後,朱高煦就讓他們,每人帶幾個親衛,去鋼鐵廠識別礦石了。為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朱高煦承諾,幾個月後,他們之中表現出眾的人,將會晉升正式弟子。   這時候,已經是十一月了。   朱高煦開始給父母等親友籌備禮物。   今年的拳頭產品,自然是香水與香皂。朱高煦專門給母後送去了近半年產的所有香型的香水各五至十瓶,之前的沒有送,是因為目前朱高煦生產的香水,超過半年的話,品質會大打折扣。   香皂的問題,就要小得多。朱高煦還專門請雲貴地區比較著名的文人寫了一些詩詞、賀表,刊印在香皂盒的內部,讓得到的人,體驗一把拆盲盒的快樂。   此外,凡是羅家寨最近新生產的商品,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凡是看起來上檔次的,都會帶上一點,一共湊了幾大車。   區別是,香水是直接送給母親徐妙雲的,而包括香皂、美酒在內的大多數禮物,是送給父親朱棣的。   除此之外,朱高煦還專門給小舅徐增壽、小姨徐妙錦、大舅徐輝祖送了一份禮物。   提到舅舅這裡,年初徐增壽回到南京後,借著給徐輝祖送禮物的機會,再次反復勸說徐輝祖向朱棣認錯。把朱高煦的禮物送給他的時候,還說:“大哥你都快四十歲的人了,這心量還不如一個晚輩。”   徐輝祖雖然仍然拒絕了向朱棣認錯,但是對徐增壽的話,心裡還是有些認同的。   畢竟,當初自己最看不上的,就是朱高煦這個侄兒,認為朱高煦雖然勇猛彪悍,但是為人無賴,不忠不孝,還曾經到朱允炆麵前奏報朱高煦的不是。   隻不過,朱允炆這個腦回路吧,你去他那裡奏報誰,十有八九是給誰發了一個“金水”。你越是說的斬釘截鐵,有時候他反而越不會查辦這個人。   總之,看到朱高煦不記仇,還送給自己不少好東西,徐輝祖這些年,一直比較難受的心情稍稍緩解。   而且,這個時空,徐增壽並沒有死,他和徐妙雲、徐妙錦三人也經常給予徐輝祖一些關照。這個時空的徐輝祖靠著增壽等人,得以增壽三年。   要知道,上一個時空,徐妙雲就是本來身體不好,在徐輝祖死後,擔心徐家從此斷絕,憂傷加發愁,才早早病逝的。   朱高煦這一個操作,取得了“曲線盡孝”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