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安氏楊氏來合作(1 / 1)

朱高煦在開始推廣蜂窩煤爐之後,就讓羅家寨日報開始了重點宣傳,直接占用一整個版麵開始講述蜂窩煤爐的優點,以及如何預防“煙毒”中毒等等內容。   中國人對於煤炭的使用,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晚期。   隻不過,因為所謂“煙毒”的存在,一直都隻運用在工業之中,而很少運用到取暖之中,取暖仍然主要依靠木炭。   這就直接導致了,煤炭的價格隻有木炭價格的三四成。   當時一匹白棉布,大概可以換不到一百斤木炭,但是可以換兩百多斤的煤炭。   鋼鐵方麵,一匹白棉布大概可以換三十斤生鐵,或者十斤熟鐵。   加上人工成本等等,朱高煦生產一套蜂窩煤爐加煙筒,大概需要2錢銀子,而生產一塊蜂窩煤,成本隻需兩文錢。   最終,朱高煦給蜂窩煤爐的定價是5錢銀子,每塊蜂窩煤定價三文錢。   最一開始,大多數人都對用煤取暖持一定的懷疑態度。甚至就連入住漢王度假旅店的顧客,有一部分都拒絕了燒煤。   但是,因為漢王府和羅家寨學堂都在用蜂窩煤,隨著越來越多人的口口相傳,不少人決定嘗試一下。   凡是能入住漢王度假旅店的顧客,基本都是有一定家底的,自然都用過木炭。即使戌時隻添一塊蜂窩煤,在減小進氣量後,也能在子時之後才熄滅。而且,前半夜可比隻燒一兩斤木炭要暖和多了。   因為漢王度假旅店的房間比較嚴實,所以直到卯時左右,屋裡都不會太冷。而顧客醒來之後,就可以去旅店食堂,喝上一碗熱氣騰騰的肉湯,吃點東西,順便讓服務人員繼續生火添煤了。   他們的直觀感覺就是,這蜂窩煤爐,真不錯。   所以,除了剛剛開始幾天,蜂窩煤爐僅僅在供銷社能賣出去之外,後麵幾天,賣到其他的地方的蜂窩煤爐,越來越多。   快要過年了,朱高煦收到通報,雲貴商會來了兩位特殊的客人。他們分別代表著播州楊氏和水西安氏,來尋求合作。   由於收到通報的時候已經是申時了,朱高煦就回信說讓李景隆好好招待他們,然後第二天請他們到漢王度假旅店的另一座“親王府”莊園做客。   結合他們領地的物產情況,對於他們的訴求,朱高煦已經有了大致的判斷,晚上還專門在“深入交流”之前,和夫人韋氏好好商量了一下,做出了幾個預案。   第二天辰時,李景隆帶著兩個使者團抵達百花湖,朱高煦已經安排好了酒宴,讓廚師們把這幾個月顧客評價最高的菜品全都準備好了,白酒也拿出了幾壇四十度的。還讓百花湖附近地位比較高的幾個管理人員全部作陪。   中國人談生意嘛,吃飯喝酒時必須的,何況這是漢王殿下親自請客,那麵子必須要給足。再加上,前一天晚上,李景隆已經帶人,拉著兩個使者團喝過一場了。   最終,半個多時辰以後,使者團,尤其是兩個帶頭人,已經暈暈乎乎的了。   通常情況下,把對方灌多了都是想要趁機讓對方簽署一個不平等的協議,占對方一個大便宜。   令人沒有想到的是,朱高煦倒是沒有趁著他們喝多了坑他們,而是根據他們的訴求,給出了比較公平的協議。甚至在當時的人看來,他們還是占了便宜的。   水西安氏擁有非常多的煤礦,隻不過因為雲貴地區之前煤炭的需求量實在是太低了,而把煤炭運出雲貴的成本又太高,如果運到江南的話,賣煤的錢還不夠路費的,所以也就自己用一點,或者賣到四川去。   這一次聽到朱高煦這裡製造出了蜂窩煤爐,就想來花重金購買蜂窩煤的製造技術。   沒想到,朱高煦給出的方案,讓他們大吃一驚。   那就是,製造蜂窩煤的技術可以免費送給水西安氏。作為交換,水西安氏要大力開采煤礦,然後朱高煦將會以正常市場價格收購。   對於此,水西安氏的使者認為自己的主子還是很可能答應的,因為蜂窩煤的技術到手了,原本預備花的錢省了,而水西安氏有數十萬壯勞力,原本如何養活他們都是問題。   現在直接派出一部分人去挖煤,就能解決他們的生活問題了,甚至市場價賣給朱高煦,還能再賺一筆。   朱高煦這邊一塊蜂窩煤隻能凈賺一文錢,但是不代表水西安氏那裡也是。   因為,朱高煦的成本裡邊,包括了水西安氏在煤炭上賺的錢,把煤炭從水西安氏那裡運回羅家寨的錢,此外,朱高煦這裡的職工工資也比對方高了很多。   即使水西安氏的蜂窩煤也隻賣三文錢一塊,那賺的錢可比朱高煦多多了。而且,他們向西、向北實際還能賣出更高的價錢。   這怎麼算,好像都是水西安氏賺了啊。   其實,朱高煦大量收購煤炭,不僅僅是為了製造蜂窩煤,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更主要的是,要為未來的工業化道路準備足夠多的原料。這一次讓水西安氏沾一點便宜,未來就能更長久的合作。   播州楊氏那邊,則是花重金想要購買生產高度酒的設備和技術。   對於這一點,朱高煦當場回絕了。   至少目前,這套設備和技術依然是羅家寨的核心機密之一。   如果僅僅是播州楊氏掌握了,那問題還不是太大。可是……播州楊氏北麵就是“酒王林家”的地盤,這技術要是讓林家竊取了去,那就完了。   這幾個月,情報司抓獲的奸細之中,最多的就是林家派來的人,其次才輪到秦家。   最終,雙方達成的協議是,播州楊氏向朱高煦提供低度酒,而朱高煦將為他們提供高度酒。   因為這時候大家還沒有度數的概念,朱高煦直接把三種商品命名為甲級(六十度),乙級(五十度)和丙級(四十度)。雙方約定,十壇低度酒就可以換取一壇丙級酒,二十壇低度酒可以換取一壇乙級酒,而一壇甲級酒,要低度酒五十壇。   但楊氏要負責保證提供酒的品質,並負責運輸。畢竟,朱高煦的高度酒,用的原料就是楊氏提供的,如果楊氏拿次品酒給朱高煦,朱高煦一樣可以拿次品酒給楊氏,到頭來,吃虧的還是楊氏自己。   這個協議裡,楊氏隻要運作得當,依然可以獲得非常高的利潤,畢竟因為之前產量太低,羅家寨生產的酒,在江南地區已經被炒上了天價,而所謂的甲級酒,更是隻有朱棣手裡才有,你有多少錢都買不到。而朱高煦,則將獲得大量優質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