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賴上我了?(1 / 1)

朱高煦走出了帳篷,陳木槿隻好跟了出去。   此時,陳木槿的手下都被綁了,坐在地上,被圍成了一個圈兒。   幾個親衛手持長槍,看著他們,其他親衛則在其他位置保持警戒。秦國雙帶著幾個親衛站在朱高煦的帳篷外。   營地裡燃著篝火,在火光之下,親衛們也勉強看清了陳木槿的容貌。   縱使憨厚如秦國雙,這時的表情也變得非常精彩,心裡想著:“怪不得殿下不讓我們進去呢,原來是在這裡夜會小美人啊。”   陳木槿也看到了他們的表情,又沒法解釋,隻好氣鼓鼓的,走到手下麵前,憤怒道:“你們平時一個個不是都挺厲害麼?怎麼這麼一會兒,全都被人抓了。”   “殿下,這些中原人太賊了,咱們剛剛潛進來就已經被發現了,好幾個人都中了他們的圈套,然後我們幾個寡不敵眾,是以被擒。”她的侍衛隊長用越普回答。   “你們啊……本公主的臉,都被你們丟盡了。”陳木槿憤恨道。   侍衛隊長不敢再回話,心裡卻吐槽道:“公主殿下你平時也挺厲害的,要一個打十個,最後還不是被人活捉了。”   陳木槿又轉向朱高煦,喊道:“那個……漢王殿下,這就放我們回去吧。”   “那可不行。”朱高煦回道:“公主殿下深夜造訪,是小王招待不周,本王這就讓屬下備下酒宴,款待公主殿下一行人。”   然後朱高煦就讓手下親衛準備酒宴,然後“請”陳木槿和她的手下去赴宴了。   第二天,朱高煦帶領手下,大搖大擺、敲鑼打鼓的把陳木槿一行人送回了陳頠的大營。還送上了不少“貴重禮物”。   朱高煦這麼做,自然是有自己的目的。   對安南方麵,朱高煦要坐實,陳頠一係跟自己有牽連。這樣,即使陳木槿把自己昨天說的所有內容都公開,陳頠一係這一次也不可能再和安南的其他勢力勾結,阻攔明軍了。   對明朝方麵,朱高煦這樣大張旗鼓,最多會被朱棣認為是自己老毛病又犯了,看上了安南的公主,不會認為自己和安南方麵有其他勾結。   倒是偷偷摸摸的,一旦被人舉報,到時候自己就說不清楚了。   要是朱棣一生氣,自己還能提前回家。征討安南的功勞,也能躲得一乾二凈。   果然不出所料。   陳木槿回到陳頠大營。她並不敢大肆宣揚朱高煦所說的內容。   因為朱高煦說的內容的確有些匪夷所思,就連她自己,要不是因為當麵看到朱高煦那麼自信,那麼斬釘截鐵,恐怕也不會相信。   因此,她先是嘗試著,把一部分內容講給了最疼她的二哥,誰知……   一直十分疼她的二哥,竟然嘲笑她。還說:“小妹啊,你是不是看上那明朝的漢王了?還故意編個這麼離譜的借口給他造勢,真是妹大不中留了。   小妹你別急,等到父王正式被冊封為安南王,二哥去出麵,讓那漢王納你為妃!那漢王雖然說話不怎麼招人喜歡,但是好歹也是明朝皇帝的親兒子,被封親王,而且雄壯魁梧,又能降得住你,也不算辱沒了妹妹。”   “我在跟你說正事,你在胡扯什麼?你真是……不可理喻!”陳木槿氣急敗壞的嚷道。   可她越是這種反應,卻越讓她二哥認為自己猜對了。這真是跳進紅河也洗不清了。   陳木槿最終還是沒有說服她的二哥,心想,這也就是告訴了自己的二哥,要是多告訴幾個人,還不知道會被人說成什麼樣呢。   後來她變換了幾種說法,想要勸她的父王和其他兄弟們,卻沒有一個人肯相信她。反而是大部分人都認為她和漢王有了什麼。簡直要把她氣炸了。   戰場上麵,胡季犛的勢力孤立無援,就連很多安南的各階層勢力都支持明軍,明軍一路勢如破竹,直逼清化,安南戰場大局已定。   十一月底,朱高煦接到旨意,讓他帶領本部返回封地,稍後自有封賞。   朱高煦指揮部下收拾行裝,準備返回貴州。結果,剛出營地,就看到一個人騎馬而來。那不是陳木槿又是誰?   朱高煦隻得讓親衛隊稍微離遠點境界,然後看看她想要說什麼。   “都怪你,我想盡了辦法,但是父王兄弟都不肯信我,還嘲笑我……嘲笑我……反正都怪你。”陳木槿劈頭蓋臉就是一通罵。   “這你可怪不得我,我為了你們陳家,還有兩地百姓,可是折壽了好幾年。”朱高煦回道。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鬼才信你!”陳木槿嚷道,但是旋即又換了一種聲調,說道:“要是……萬一……一切真的都跟你說的一樣,我們陳家該怎麼辦?……我是真的勸不動父兄他們。”   “這種事情,別人也沒有辦法,你隻能看看,是不是能多救下幾個你們陳家血脈了。”朱高煦說道:“隻要你們陳家血脈還在,就還有復國的希望。”   “這可是你說的,如果到時候你不幫忙,我跟你沒完!”陳木槿留下這一句話,調轉馬頭,走了。   “你這還賴上我了?”朱高煦說道。   陳家統治安南地區近兩百年,在安南地區的聲望還是很高的。就連多年後黎利擊敗了明軍,也是先找了一個假的陳家後人立為傀儡,之後讓傀儡禪位給自己才做的安南國王。   所以,想要真的讓安南地區融入大中華,最好的辦法,還是溫水煮青蛙。而不是簡單粗暴的一口把安南地區吞下。   如果僅僅隻有一個安南地區,以明朝前期的國力,自然是能消化的了。   但是朱棣的胃口太大了,前前後後做了太多的事,結果反而給後代留下了隱患。   再加上,他的繼承者們采取了與他截然不同的方針政策,最終朱棣時期吞下的很多土地,在朱瞻基和朱祁鎮等人執政時期,又再度正式脫離/事實脫離了大明朝,甚至還出了更多的問題。   這不能說,朱棣做的不對。隻能說,朱棣沒有把問題完全解決好,而是把很多問題留給了後人。而後人因為思路不同、或者能力不足,又沒能解決好,最終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