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現在,我便是朱允炆!是建文帝!是大明帝國的君…(1 / 1)

狂風肆虐,夜色茫茫。   一道雷電如同騰飛的藍龍,在天空中翱翔,其落下之勢似帶著無盡的震撼,令世間生靈體會到自然的莊嚴。   一名少年宛如陷入無垠虛空,在無邊的落空中驚醒。   少年本欲站起,擺脫衣襟上的雨滴,繼續沉浸於明孝陵的參觀之旅,忽然發現四周景色並非孝陵石階。   “陛下醒了,快,立刻請禦醫,天佑大明啊!”   一名戴著三山帽,頭裹白巾,身披藍灰蟒袍的太監用特有的聲調緊急呼喚著。   少年一時愣住,站在原地不動。   他轉過頭,看見大殿內燈光璀璨,頂上雕刻著栩栩如生的盤龍圖案,十分耀眼。   金色大門上,刻有兩條龍戲耍著珍珠的圖案。   殿中央是一個方形高臺,上麵放著鍍金的龍雕寶座和屏風,顯得極為華麗。   寶座前擺放著精美的甪端、仙鶴雕像和香筒等裝飾品。   高臺前有四座銅胎掐絲琺瑯香爐,裡麵燃著檀香,香煙裊裊。   遠處立著一座雕刻著巨龍圖案的大櫃子。   “這布局,怎麼看起來像是明代乾清宮?”   少年心中默默思考,感覺頭部微微發癢,輕輕摸了摸,突然感到劇烈疼痛,仿佛針紮骨頭。   與此同時,一連串陌生的記憶如潮水般湧入他的腦海。   這一連串記憶屬於一個名為朱允炆的人!   朱允炆?   少年睜大了眼睛,滿臉困惑,不明白為什麼自己會有朱允炆的記憶。   我穿越了?!   少年對這一切都感到不解,覺得這太荒謬了。   “陛下,您現在感覺怎麼樣?有沒有好一些?”   一位氣質溫和、端莊的女子,身穿簡單的白色衣裙,緩緩走來並輕輕行了一禮,然後跪坐在床邊,眼中充滿了關心和愛意。   少年環顧四周的陳設,慢慢地下了床,連鞋都沒來得及穿,就走到門前,輕輕地推開了門。   一道閃電劃過深邃的夜空,將宏偉壯麗的宮殿在電光火石間短暫照亮。   “陛下,外麵風大雨急,請一定要小心身體。”   馬恩慧緊隨其後,滿臉真誠地勸說。   少年轉過身來麵對馬恩慧,眉頭緊皺,疑惑地問:“這是怎麼回事?我怎麼會在這裡?”   “陛下,您忘了?”   馬恩慧迅速回答:“自從登基以後,您一直懷念太祖,經常去孝陵朝拜。今早在孝陵,您不小心摔倒了,頭部受傷。”   “孝陵?”   少年回想起自己參觀孝陵時的確不慎摔倒。   “轟隆!!”   一聲雷聲,仿佛喚醒了橫跨五百年的歷史變遷……   少年漸漸感到那些陌生的記憶變得熟悉,就好像他真的是朱允炆,大明帝國的君主!   但是,在這些記憶中,少年沒有發現任何英明果斷或威風凜凜的跡象,相反,隻感受到了懦弱和謹慎。   “真的假的?”   少年一邊走一邊思考,記憶逐層疊加,形成了一個清晰的歷史背景,在他的思維中漸漸成型。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去世一個月後!   由於年號更換需要等到來年才能實施,所以目前仍然是洪武年,還沒進入建文元年。   百日孝期剛剛開始,期間禁止食用葷腥、奏樂、私情及穿戴華麗服飾。   這時的朱允炆,才剛剛開始掌管朝政。   “確實是這樣,陛下您昏迷至今……”馬恩慧急忙回答。   “昏迷?消息傳開了嗎?”   少年意識到,在歷史的長河裡,雖然朱元璋把皇位傳給了朱允炆,跳過了直係繼承人,但這個至高的帝位吸引了無數覬覦者的目光。   尤其是燕王朱棣!   在“清君側,靖國難”的口號下,燕王推翻了朱允炆的建文帝位。   “陛下請放心,無人敢私下討論這件事。”   旁邊的太監開口安慰,緊接著太醫也急忙趕來。   少年坐下,輕輕閉上了眼睛,不明白為何命運讓他成為了朱允炆,這位在明朝歷史上以悲劇著稱的皇帝,他的統治僅持續了四年。   最後,他神秘地消失,連同妻子和孩子一起葬身黃泉。   此外,他年幼的孩子被囚禁超過五十年,釋放後不久就去世了。   旁邊的太醫正在囑咐一些事情,但少年並未聽清。   歷史的迷霧和記憶的糾纏,讓少年難以辨認自己是現代的研究生還是真正的朱允炆。   房間被閃電的光芒照亮,隨後,接連不斷的雷聲響起。   沉默良久,少年緩緩睜開了眼睛。   既如此,現在,我便是朱允炆!   是建文帝,是大明帝國之君主!   朱棣又怎樣呢?   他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   我一定會改變命運,創造非凡的輝煌!   我的誌向是成為千古一帝,讓大明王朝繼承漢唐之後,再開新的輝煌時代!   朕是朱允炆!   朕乃大明的皇帝!   朱允炆緩緩睜開雙眼,眼中不再有過去的膽怯和懦弱,取而代之的是堅定和勇氣!   “陛下,太常寺卿黃大人和兵部左侍郎齊大人求見。”太監低聲報告。   馬恩慧正要說話責備,心裡希望朱允炆能多休息一會。   但朱允炆搖了搖頭,說:“沒關係,讓他們進來吧。”   朱允炆非常想見這兩人,不僅因為他們與自己關係密切,更因為他們幾可承擔起建文帝之死的巨大責任!   作為輔佐朱允炆的核心人物,他們提出的建議竟無一行之有效,實在讓人感到困惑。   齊泰和黃子澄走進大殿,跪下行禮,大聲說:   “臣兵部左侍郎齊泰/太常寺卿黃子澄,參見皇上。”   朱允炆在記憶中搜索,右邊那位身形魁梧,神采飛揚的人,則是齊泰。   左邊那位麵容清瘦,花白胡須,大約五十歲的人,正是黃子澄。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都起身吧。”   齊泰和黃子澄相互對視了一眼,向皇帝問安後,齊泰說道:   “陛下,現在各藩王手中掌握著龐大的軍力,從甘肅到遼東,總共有九位邊疆藩王,兵力加起來約二十一萬,還不包括漠南各衛所的十六萬兵力。”   “其中燕王和寧王的軍隊最為強大,寧王手下有八萬名強弓硬弩手,六千輛戰車,以及朵顏三衛的精銳部隊,威力難以抗衡。”   “燕王的軍隊雖隻有四萬餘人,但全是經驗豐富的老兵。”   “再加上燕王待士兵如親子,經常給予獎賞,所以軍中的將士隻忠於燕王,對陛下不甚了解,這可能會導致大禍。”   “臣等日夜憂心,懇請陛下盡快做出決策,解除藩王的職權,將軍權集中到五軍都督府手中,這樣才能真正掌控軍隊,確保國家的安定和平……”   朱允炆聽著不斷點頭,心想這兩位老臣若不從政,以他們的口才不做傳銷簡直是浪費……   “那麼,燕王現在在哪?”朱允炆突然問道。   齊泰略顯驚訝,回答道:“據臣所知,燕王應還在淮安。”   “淮安嗎?”   朱允炆嘴角露出一絲微笑。   歷史上記載,朱棣在得知朱元璋駕崩後,連夜趕往京城奔喪,卻在淮安被阻止,甚至連哀悼的機會都沒有,最後隻能派遣自己的三個兒子去京城守孝。   “召燕王回京。”   朱允炆輕聲下達命令。   這短短的五個字讓齊泰和黃子澄感到極大的震驚,他們不解地看著朱允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