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一,朔日,朱由檢在皇極殿舉行朔望朝。 這日是明光宗泰昌皇帝忌辰,朱由檢在奉先殿祭拜,又按王體乾的推薦,命豐城侯李承祚詣慶陵行禮。然後前往皇極殿,坐在寶座上麵。 剛剛坐定,朱由檢便收到桃林口鎮守太監楊朝奏報: “插漢虎墩兔以醉,為婦哈屯刺死。” 聽得朱由檢眉頭大皺,將奏報傳給朝臣,詢問道: “桃林口在哪?” “插漢虎墩兔是誰?” “婦哈屯又是誰?” 兵部尚書崔呈秀在霍維華離職後接任不到兩月,此前並沒有擔任過兵部職務,也沒有接觸過軍事,哪裡知道這些人名地名。聞言一言不發,對朱由檢的目光視而不見。 對此深感失望,朱由檢絕不能容忍在這個內憂外患的情況下,自己的兵部尚書是個隻會弄權的糊塗蛋,又看向兵部其他人。兵部左侍郎田吉等人也不知是不是真的不知,同樣訥訥無言。 最終,還是戶部尚書、曾擔任過兵部左侍郎的郭允厚道: “插漢是部落名稱,在嘉靖年間因為俺答汗強盛,自宣府塞外遷移到廣寧西側一帶的草原上居住。” “桃林口在山海關西邊,是盧龍的一個長城隘口,可以得到北麵草原上的消息。” “哈屯又稱哈敦,相當於是王妃。忠順夫人三娘子的名字中,有一個詞就是哈屯。” “這句話的意思是:插漢部落的虎墩兔喝醉了,被他的王妃刺死。” 聽得有些糊塗,朱由檢再次問道: “虎墩兔是誰?” “插漢部的首領嗎?” 郭允厚解釋道: “虎墩兔是汗名,全稱虎墩兔憨,又被稱為淩丹憨。” 聽到這個名字,朱由檢終於恍然,明白了虎墩兔是誰—— 原來就是林丹汗,那個和著名羽毛球運動員同名的蒙古末代大汗。 他還曾經因為這個名字,特意了解過這個人。 得益於清晰的記憶,朱由檢回憶起林丹汗的事跡,而且在查閱時,發現了一條關鍵信息: 『天啟七年十月,林丹汗率眾西遷。』 再看西遷原因,是蒙古科爾沁部投靠後金、內喀爾喀五部覆滅,林丹汗的插漢部、也就是察哈爾部擋不住黃臺吉滲透,麾下八個鄂托克中的兩個背叛了他投降後金。 林丹汗眾叛親離,隻能被迫西遷,想要吞並右翼諸部,獲得大明給俺答汗後人、也就是順義王一係的封賞。 這樣看來,後金已經收服了諸多蒙古部落,隻要再收服長城北麵的部落,就能繞過山海關一帶防線,進攻京城北麵的長城。 難怪兩年之後,就是己巳之變,後金繞過山海關,攻破長城直抵北京城下。 察覺到了其中的危機,朱由檢當即意識到,桃林口收到的這個消息,可能是林丹汗準備西遷時、放出來迷惑大明的。所以他當即說道: “不好!虎墩兔要跑!” “命令長城一帶小心戒備,派人去草原打探消息。” “提醒和順義王等部落,小心被虎墩兔攻擊。” 群臣不明所以,不明白皇帝為何從虎墩兔被刺、想到了虎墩兔要跑。 唯有熟悉草原事務的,才在朱由檢的點醒下,猛然明白桃林口那邊,為何會傳來這麼一條奇怪的消息: “我說虎墩兔堂堂大汗,怎麼會被夫人刺殺。” “原來是被後金逼得撐不下去了,想用這條消息迷惑他人,方便自己跑路。” “陛下這麼快就想明白,真是明見萬裡!” 群臣有的這麼說,有的卻不這麼認為,而是相信虎墩兔真的被刺殺。 他們不認為深宮裡的皇帝,會對遠在草原上的事情做出準確判斷。 一時間,朝堂上議論紛紛,爭論這件事情。 爭論來爭論去,都沒有個結果,朱由檢見此也是頭痛,總算明白了為何朔望朝這樣的朝會,最終淪為了禮儀性質—— 小事開大會,大事開小會。 人越多越不容易統一意見,更別說還有專門挑刺唱反調的。 以後這種事情不能拿到朝會上談,更何況涉及軍事機密。 隱隱有些後悔在朝會上談論這件事,朱由檢見群臣爭論不休,隻能強行打斷,說道: “先議一議,如果虎墩兔率部西遷,會是什麼後果。” “再議一議虎墩兔如果死了,會是什麼後果。” 這下眾人不再亂糟糟地爭論,郭允厚道: “無論虎墩兔西遷,還是真的死了,都會導致草原上的部落發生混亂,被後金建虜收服。” “朝廷要派人整頓長城關隘,防備後金偷襲。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 群臣頓時嘩然,卻也意識到如果草原上的混亂被後金察覺,那些部落有可能被後金收服。後金有可能繞過山海關一帶的重兵,繞道草原進攻京城北麵的長城防線。 這樣嚴峻的形勢,讓殿中大明群臣,都是心中震恐。因為他們意識到,後金對大明的威脅已經不是遠在遼東,而且有可能突破草原進攻長城防線,直接威脅京城。 『這可真是大患啊!』 有了這個認識,一些之前還堅定認為虎墩兔遇刺的朝臣,反倒開始希望虎墩兔沒有遇刺了。 但是郭允厚隨後的推測,讓他們意識到,虎墩兔如果沒有遇刺而是放出假消息準備西遷,事情會更嚴重: “虎墩兔如果西遷,向西一定會攻擊順義王部。” “陛下當派人提醒順義王,防備虎墩兔偷襲。” 這個推測,讓大明群臣徹底坐不住了。順義王部一向臣服大明,插漢部也是可以作為大明屏障的大部落,怎麼突然之間就要相互攻擊呢?他們難道不知道,這樣會被後金漁翁得利、甚至各個擊破嗎? 此時的大明群臣,多希望一切如常,沒有傳來奏報。 但是,事情顯然不以他們意誌為轉移,在朱由檢看來,林丹汗如今多半已經決定西遷。否則他不會放出這個消息,迷惑周邊勢力。 大明應該做的,是想辦法打消林丹汗的心思,讓他繼續留在原地,和大明聯手抗金。 一定要打消林丹汗的心思,不能讓他西遷。 懷著這個想法,朱由檢詢問群臣,如何阻止林丹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