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濫發官銜蔭襲(1 / 1)

第一次常參會議處理了吏部事務,第二次常參會議自然要處理兵部事務。這是目前被納入常參會議的兩個部門,朱由檢要直接插手部務,造成既定事實。   所以九月五日,朱由檢在武英殿召集大學士、九卿和兵部、兵科、五府等相關人員,召開第二次常參會議,處理這幾日積壓的兵部事務。   首先是九月二日的奏報,兩廣總督商周祚送來紅衣銅銃二門、鐵銃八門並鐵彈什物等項,朱由檢向兵部官員詢問道:   “這些武器是誰要求商總督送來的?準備做什麼用?”   兵部尚書崔呈秀昨日參加常參會議回去,便以自己被參劾為由,上表請求回鄉守製,今日沒有參加會議。   兵部左侍郎加兵部尚書銜田吉是魏忠賢義子、閹黨五虎之一,不到一年就由職方司郎中加銜兵部尚書,平日裡有時間就去討好魏忠賢,如何能知道這件事的始末?一時訥訥不言,後背冷汗涔涔。   兵部右侍郎加兵部尚書銜呂純如剛剛護送惠王就藩回來,也不清楚這件事的始末,隻能向皇帝道:   “陛下,這些武器應該是商總督知道朝廷有戰事,特意采買進獻的。”   “陛下應嘉獎商總督,武器貯存備用。”   朱由檢聽得眉頭大皺,說道:   “什麼是應該是?”   “兵部的事務,平時就這麼粗疏嗎?”   呂純如無法回答,隻能低頭不言。   前任薊遼總督、如今協理京營戎政加兵部尚書銜閻鳴泰這次列席會議,見此便提議道:   “陛下,追究事情緣由不是急務,隻需發文詢問商總督便可知道究竟。”   “這些武器既然送來了,臣以為應該發到京營或者遼東前線,方能物盡其用。”   朱由檢微微點頭,不再繼續追究。心裡卻對兵部這些官員失望透頂,別看這些人一個個加兵部尚書銜,聽起來像是大員,遇到事卻沒有一個頂用的,完全是廢物一群。   更加堅定了召回袁可立的念頭,朱由檢向眾人道:   “武器就先儲存在兵仗局,派人嘉獎商周祚,讓他注意搜集各式銅銃、鐵銃,尤其是不用火繩自發火的火銃。”   “所有火銃和火炮搜集好後,由兵仗局測試威力明確用途,確定大明製式火炮和火銃,製造出來給前線將士使用。”   “這件事關乎前線戰力,不能疏忽大意,給兵部增加一位專督侍郎,專門負責火器等軍械。”   “這個侍郎的人選,就在明日廷推!”   沒有人站出來反對,群臣都看出來兵部這幾位都不是能頂事的,皇帝有心邊事,當然看不上他們。增加的專督侍郎,應該是崔呈秀守製後下一任兵部尚書人選。外麵流傳的皇帝召回袁可立的心思,已經昭然若揭。   一些人已經在盤算著,要不要主動推舉袁可立,用來討好皇帝。還有些閹黨之人懷著警惕,打算推出人選和袁可立打擂臺。   朱由檢不管他們的心思,繼續下一個議題。兵部武庫司督學主事李埏條列武學學政七款:弘育養、禁冒籍、分卷號、革代替、慎比射、嚴校試、重將材。   雖是老生常談,卻能言之有物。朱由檢覺得這個人不管初衷如何,至少是有心做事的,當即誇贊了幾句,下令道:   “命九邊衛所、遼東和東江各鎮推薦有功將士到武學學習,推薦年老或殘疾的有功之臣到京城教授武學。”   “整理俞龍戚虎東李西麻留下來的兵書,編撰武學教材和士兵操典。”   “督學主事李埏加從四品參議銜,允許參加常朝。武學學生到了,及時匯報給朕。”   隨手給李埏加了參議銜,惹得兵部其他參加會議的主事一陣羨慕。從四品參議雖是虛銜,卻代表著隻要外放,李埏的職位就不會低於從四品。一下從正六品主事跳到這個級別,讓他們怎麼不艷羨!   更別說朝廷的參議銜有資格參加常朝,今後李埏就成了常朝官、有資格經常見到皇帝,還能用匯報的機會和皇帝交流。這對很多人來說,是更值得羨慕的事情。   一些主事見到這個榜樣後,已經打算多多上書,爭取能受到皇帝賞識。還有些人想著兵部事務歸常參會議管轄並不全是壞處,至少他們的辛苦皇帝能直接看到。唯一的前提就是用心做事,否則可能像兩位兵部侍郎那樣,在皇帝麵前沒臉。   繼續往下議事,遼東督師、加兵部尚書銜王之臣,上疏謝寧錦戰勝恩賜。朱由檢問了一下,得知是八月初一定下的寧錦功勞賞賜。   這個賞賜是什麼呢?是升二級、蔭一子錦衣衛指揮僉事世襲、賞銀四十兩、大紅紵絲二表裡,加少傅銜。   不過這個賞賜已經過時了,八月十二日,因為三殿建成,王之臣又以三殿功加一級、蔭一子錦衣衛正千戶、賞銀三十兩、紵絲二表裡,加少師兼太子太師銜。   朱由檢心中無語,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對魏忠賢濫發官銜的行為實在無話可說。虛銜還好說點,加得再高最多也就領一品俸祿,朱由檢能捏著鼻子認了。但是蔭子世襲錦衣衛指揮僉事、蔭子錦衣衛正千戶,那可是需要朝廷一直花錢的,以大明現在的財政狀況,哪能讓更多的人寄生?   而且這還不止,前線的王之臣加銜蔭襲朱由檢覺得還能接受,後方朝堂上的魏廣微、馮嘉會、霍維華、崔呈秀、田吉、閻鳴泰等七十三人一同加銜蔭襲,就讓朱由檢實在無法認同了。   更別說因為三殿功獲得加銜蔭襲的多達二百九十八人,更是能讓朱由檢看得腦袋爆炸——   魏忠賢真是拿朝廷官銜當大白菜、批發一樣濫發。   『以後要把這些加銜蔭襲統統去了,重新核實功勞。』   『現在就先這樣吧,讓他們得意一陣子。』   聽著下麵大臣的解釋,朱由檢強忍著有些爆炸的腦袋,心中這樣想道。   這些人獲得的加銜蔭襲雖多,但是相比魏忠賢侄子魏良卿的寧國公,卻又算不得什麼。   魏良卿以寧遠功封肅寧伯、又以三殿功封寧國公,他才是最大的受益人。   朱由檢不動魏忠賢,就不能動這些人的加銜蔭襲。   此時此刻,朱由檢對所謂的閹黨,有了更深一層認識。知道這些人從某些方麵來說,可謂利益共同體。   如果沒有另一個團體的人群起攻擊、且有足夠的人才代替閹黨,自己一個皇帝,是沒辦法處置這麼多閹黨大臣的。   現在他隻能期望閹黨的敵人多冒出來,盡快對閹黨發起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