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駐朝大臣(1 / 1)

舉薦了人才之後,朱由檢和袁可立談到了這次談話的主要議題:毛文龍和東江鎮。   袁可立赴京的目的就是這個,此時向皇帝道:   “陛下,臣之所以和毛文龍產生齟齬,是因為奉旨核查毛文龍上報的戰功和兵力。”   “毛文龍曾說殺死建虜二萬餘人、馬三萬匹,這個數字是沒有證據、無法進行考證的。”   “至於東江鎮的兵力,最初鎮江大捷後,開鎮時大約一萬八千一百人。毛文龍虛報為二十餘萬,有衣甲器械者,僅四萬人。”   對毛文龍誇大戰功和兵力的事情沒有一點遮掩,袁可立道:   “但是如果朝廷隻按四萬士兵撥付錢糧,毛文龍定然無法支撐。他收攏的遼民,要靠朝廷錢糧養活。”   “所以毛文龍隻能虛報戰功和兵力,向朝廷討要錢糧。臣奉旨核查得知實情之後,毛文龍擔心事情敗露,勾結言官彈劾微臣,因此產生齟齬。”   對此能夠理解,朱由檢道:   “毛文龍收攏的遼民,確實需要朝廷錢糧養活,虛報兵力也是情有可原。”   “但是朝廷錢糧也是從百姓那裡收取的,遼民多用一點,百姓的負擔就重一點。”   “總不能繼續加重百姓負擔,拿去養活遼民吧?”   九邊到處都有缺餉,陜西甚至有士卒逃亡。朱由檢估算之後,發現欠發的糧餉至少就有四五百萬,幾乎能比上三大殿建設的費用。   所以他很想把遼東的餉銀降下去,更別說拿去養活遼民了。   但是那些遼民家破人亡已經夠慘,而且和後金仇深似海,朱由檢不可能隨便放棄這些人,讓他們自生自滅。   袁可立同樣知道這一點,所以他才覺得為難,後來離開了登萊。此時他隻能為毛文龍解釋道:   “毛文龍的戰功和士兵是有虛報,但他作為奇兵、讓建虜東西奔馳,卻是實打實的功勞。”   “朝廷不能因為他的劣跡,否認他的功勞。先帝也因為這點,給了毛文龍賞賜。”   對此朱由檢是認同的,毛文龍一個百戶嗣子,救出那麼多遼東淪陷的民眾,功勞怎麼誇都不為過。   甚至可以說,在遼東節節敗退的大背景下,毛文龍和東江鎮是一個極大亮點。   與之相比,反而是顯得遼東軍鎮無能了。也難怪他們看東江鎮不順眼。再加上朝廷錢糧有限,給東江鎮多了,給遼東的就會少點,這樣雙方之間,自然會有矛盾。   尤其是如今的毛文龍經過鐵山之敗,朝鮮借出的鐵山、義州等陸上據點幾乎全部丟失,隻能退守皮島那個小島,屯田也沒法繼續了。無論是士兵還是跟隨他的遼民,都需要朝廷錢糧供養。   原本的錢糧更加顯得不足,毛文龍一直叫著乏餉,就是因為除了朝廷錢糧之外,他已經沒有辦法養活皮島軍民。   但對朝廷來說,這個壓力實在是太大了。不可能按他需求拿出錢糧,養活皮島軍民。   事情的癥結就在這裡,朱由檢問袁可立道:   “袁卿覺得該怎麼辦?”   袁可立思索了一會兒,說道:   “以前東江鎮的糧餉除了由朝廷撥付之外,還有陸上屯田收入,以及朝鮮支援。”   “如今陸上據點幾乎全部丟失,這一塊是沒有了。”   “朝鮮也對毛文龍喪師失地頗為抱怨,不願再支援他。”   “朝廷不撥付更多錢糧,東江鎮就要一直想辦法解決這件事,難以繼續牽製後金。”   “因此隻能想辦法給東江鎮補充錢糧。”   同時他還建議道:   “如今東江鎮的士兵和遼民大多都在島上,正是清點的好時機。”   “陛下可命人清點人數,確定皮島軍民需要多少錢糧。”   “不能再任由毛文龍虛報,繼續含混下去。”   朱由檢點了點頭,認同道:   “是這麼個道理!”   “毛文龍曾是你的部下,現在他經過多年蹉跎之後,應該知道你曾經對他的愛護了。”   “這件事就由你去說,要和毛文龍講明白。”   “至於糧餉的事……”   頓了一頓,朱由檢說出了袁可立話中的未盡之意:   “朝廷財政入不敷出,遼餉給大明子民的壓力已經夠大,不能再增稅了。”   “朝鮮以前能支援東江鎮,現在皮島軍民人數更少,應該同樣能支援。”   “讓毛文龍核查東江鎮士兵數量,重新整編之後,由朝廷負責士兵糧餉。”   “其餘遼民所需要的錢糧,朕允許毛文龍在朝鮮籌集,讓他便宜行事。”   這話說得好聽,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其實就是讓毛文龍收拾兵馬之後,威逼朝鮮拿出錢糧。具體用什麼手段,一切由他自便。   這和袁可立的理念頗為不合,剛才他沒有說出這一點,就是這個原因。但是如今的大明實在拿不出來更多錢糧,皮島軍民也需要錢糧養活,隻能用這個辦法、盡量籌集到錢糧了。   再想到他對朝鮮弒君篡權的事情頗不贊同,也覺得朝鮮有些首鼠兩端,朝鮮火槍手一直在為後金征戰。所以他最終默認了這一點,沒有表示反對。   不過,為了麵上好看、手段更柔和些,袁可立還是建議派遣一名文官,督辦朝鮮糧餉。   這點倒符合朱由檢心意,想到清末在朝鮮的駐軍和駐朝大臣,朱由檢道:   “派遣大臣在朝鮮駐紮,稱為駐朝大臣,負責大明和朝鮮在軍務、商務等方麵的往來,兼理東江鎮糧餉,在朝鮮籌集糧食供應皮島軍民。”   “允許皮島和朝鮮通商,授權東江鎮稽查通往後金的商道,防止大明和朝鮮的不法商人和後金通商,為後金提供糧食等物資。”   “這個駐朝大臣,袁卿覺得誰能擔任?”   這個人要有手段壓服朝鮮君臣,還要能和毛文龍好好配合,袁可立一時也拿不出人選。再加上他對皇帝直接任命官員頗為警惕,此時便回復道:   “大臣進用,宜出廷推。”   “陛下可命朝臣推選,一定能選出合適大臣。”   被袁可立頂了回來,朱由檢一時沒話說了。隻能和他商量一些兵部事務,勉勵他好好擔任兵部尚書,結束這次談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