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首惡必究、主犯必問、脅從小懲(1 / 1)

調整了都察院後,朱由檢沒有再繼續審查。   畢竟他現在隻是提前調查了高級官員和最先審查的大理寺官員,對其他低品級的官員並不怎麼了解。   這些人隻能交給已經通過審查的官員審查,在審查吏部、科道後,再審查刑部等部門。   這讓刑部尚書薛貞等人鬆了口氣,認為暫時逃過了這一關。   不過,這不代表朱由檢真的放過他們,尤其是刑部作為三法司之一,必然是最先審查對象。若非朱由檢要趁機調整機構,恐怕還要把他們放排在吏部前麵。   如今之所以緩一緩,純粹是朱由檢不想撤換那麼多官員,避免朝堂混亂。   把都察院調整的事情定下,朱由檢準備待李邦華和劉宗周等人上任、把都察院的事情理順後,再進行下一步調整。   同時,他還下令起復一些官員:   “原禮部右侍郎徐光啟、溫體仁起復,加承政使銜。”   “孔貞運主持封貢有功,其身上原有的禮部右侍郎加銜,轉為承政使加銜。”   “若有侍郎空缺,優先列為候選。”   把這幾個人的資格都定下來,讓他們搶占先機,先於其他人獲得任命。   同時悄悄把六部侍郎的候選人,限定為擁有承政使加銜。   群臣不知道徐光啟、溫體仁如何落在皇帝眼裡,但是加銜的權力就在皇帝手中,他們對這個任命沒有辦法反對。   對孔貞運則是有些羨慕,認為這個兩個月前還是從五品左諭德的小官,真是走運之極。不但順利完成封貢、獲得青史留名的大功,還要出任侍郎,並且簡在帝心。   這個際遇,就連楊景辰也很是羨慕,認為孔貞運未來很有可能入閣。但是很快,他就聽皇帝提到自己,把自己提升為左侍郎:   “吏部左侍郎空缺,楊景辰由右侍郎轉任左侍郎,吏部右侍郎廷推。”   “兵部左侍郎田吉被罷免,右侍郎呂純如、秦士文還沒有經過審查,就先廷推其他人。”   “所有沒經過審查的,一律凍結升遷。”   連著說出這番話,群臣頓時都明白了,兩個空缺的侍郎要從徐光啟、溫體仁、孔貞運三個人中推選。雖然皇帝沒有指定,卻也差不了多遠。   袁可立這時說道:   “陛下,如今四方多事,臣以為兵部侍郎,宜從督撫中推選。”   “秦士文為人清正,曾在擔任洮岷兵備時節約大筆餉銀,被先帝嘉獎給他。”   “在宣府時也多有功績,陛下不應因為他曾附逆,把這樣的人排除在外。”   對此有些驚訝,沒想到袁可立會為秦士文說話。   這個人被閹黨推出來和袁可立打擂臺後,朱由檢也曾了解過,知道他確實有些能力,而且受過嘉獎。   如今有袁可立舉薦,朱由檢順水推舟道:   “秦士文曾上疏頌美,也是建祠從犯。”   “念在他隻是跟隨建祠主犯署名,主觀附逆傾向不重,朕就定為第七等。”   “革去一切官階,以洮岷、宣府功勞復職正四品太仆寺少卿,加從三品參政銜,署理太仆寺卿、署理兵部右侍郎。”   “讓他好好做事,不要讓朕失望!”   舉薦的人才得到任用,袁可立心中十分寬慰。覺得皇帝雖然在一些方麵另有章法,卻能聽取諫言,不失為一位明君。   想到還有很多官員需要審查,袁可立又上奏道:   “陛下所說幾等情節,還請定下章程,讓有司按法定罪。”   朱由檢點頭稱善,向群臣道:   “魏忠賢謀逆未遂,朕也不想對逆案大肆追究,免得大興刑獄,天下因此不安。”   “但是若不追究,也無法彰顯正氣,給那些用生命阻止魏忠賢的君子交待。”   “所以朕決定首惡必究、主犯必問、脅從小懲,將逆案人員定為八等。”   聽到這個決定,群臣大多鬆了口氣。他們知道自己不可能算是首惡,大多連主犯也算不上,隻會受到小懲。   果然,朱由檢對脅從人員的處置,一點都不嚴重:   “第八等是詞頌,像張九德那樣曾經上疏稱頌魏忠賢的,念在其不知魏忠賢謀逆,僅是跟隨閹黨稱頌,革職後允許恢復原職、加銜酌情授予。”   “其他曾經靠稱頌、依附閹黨獲得升遷的,吏部要一一核實,革去冒濫官位。”   “然後視以往功績,重新任命官職。”   說著,朱由檢叮囑吏部道:   “各部門的官職,應嚴格按照編製。對有品級的官員重新登記造冊,統計官員人數。”   “所有官職寧缺毋濫,寧可讓低級官員暫時署理,也不能超出編製。”   “原有的各種正卿少卿、尚書侍郎加銜,這次要一並革去,新設的四輔大臣、承政司、侍禦史加銜,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要在復職時酌情授予。盡量官職相符,少授予各種加銜。”   “朕不想以後還要計算太仆寺有幾個正卿少卿、兵部有多少尚書侍郎。”   對這種拿實際官職當加銜的行為深惡痛絕,朱由檢先前整頓加銜體係的原因也在於此。他到現在都不知道兵部有多少尚書,太仆寺會不會突然蹦出個少卿、具體管的是什麼。   吏部尚書房壯麗、吏部左侍郎楊景辰躬身受命,朱由檢又囑咐道:   “寧遠功、寧錦功、三殿功、藩封功等魏忠賢當政後濫加的功勞,要全部重新核實。”   “不應獲得加銜蔭襲的,應該在革職時一並削去。”   “前線的武將要慎重,由兵部一起核實功勞。”   “朝堂上的官員全部削去,核實後按功勞大小重新授予。”   這話說得群臣心中一緊,為好不容易獲得的加銜蔭襲失去而惋惜。   不過想到皇帝先前對張九德等人削去一切官階,而且還特意點明包括加銜蔭襲、散官勛級,他們知道這些魏忠賢濫加的功勞無論如何也保不住,隻能默認這個事實。   而且這還不止,朱由檢為了弘揚正氣,又褒揚袁可立道:   “袁卿三次疏辭三殿功,堪稱一股清流。”   “加銜由從二品承政大臣提升為正二品議政大臣,下旨予以表彰!”   這話說得群臣更是麵上無光,袁可立激動謝恩。   皇帝的這個褒揚,對他來說是極大榮譽,足以在死後寫入傳記。   不枉他這麼大年紀出山,為新皇帝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