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衛調整的事情頗為機密,朱由檢還特意下令封嘴,甚至把文書房記錄的起居注留了下來,沒有把詳細內容傳給起居編修。 但是拿下閹黨五彪這麼大的動作,還是讓許多人受到震動,知道錦衣衛內部有了大變。 尤其是兵部尚書袁可立,在田爾耕被拿下之後,想要按照慣例推選錦衣衛掌印時,卻發現鄭士毅不知什麼時候成了掌印。 這讓袁可立大為氣惱,認為皇帝是用中旨任命官員,極大地違反朝堂規矩: 『當年我就能抗中旨,現在就沒有那個勇氣嗎?』 『陛下如今年幼,需要老臣匡正!』 當即在處理兵部事務的常參會議上提出,應該按嘉靖以來的慣例,由兵部推選錦衣衛掌印。 知道袁可立一定會對錦衣衛的事情提出異議,朱由檢把話題引向刑部,詢問刑部侍郎、署理刑部尚書的李若珪道: “李卿,你覺得錦衣衛的事情,是該歸屬兵部,還是歸屬刑部?” 李若珪抱過年幼時的天啟皇帝,因此被天啟皇帝稱為“金胳膊老李”,在天啟年間極其劇烈的黨爭中,得以保住自身。 他一向信奉的是明哲保身,甚至在天啟皇帝駕崩後想過離職,避開朝堂紛爭。 聽到皇帝發問,秉承著兩不得罪的想法,李若珪道: “錦衣衛是衛所,按照常理是該歸屬兵部。” “但是緝拿不法、緝捕盜賊又是刑部事務,由刑部管轄也未嘗不可。” “陛下可問問兵科給事中,要不要代替刑科僉批。” 把事情推到給事中頭上,在場的兵科都給事中許可徵屬於閹黨,還沒審核過關,當然不敢違逆皇帝的意思,說道: “錦衣衛的事情,向來需要刑科僉批。” “兵科不敢越權。” 這樣一來,事情就好玩了。 錦衣衛的人事權在兵部,業務上卻又分屬刑部,所以錦衣衛的駕帖,一向由刑科僉批。 人事和業務不統一,兵部和刑科都能製約錦衣衛,但又沒有完全製約的權力。最終把錦衣衛廢了,在萬歷皇帝怠政後,“獄中至生青草”。 天啟年間田爾耕、許顯純等人跟隨魏忠賢害人,可以看作是錦衣衛的一次反撲。除了劉僑公開反對魏忠賢之外,錦衣衛其他人大多是默認態度。 這也是朱由檢不能重懲五彪的原因,否則他以後命令錦衣衛做事時,那些人隻要想到五彪的下場,就會自己退縮。 如今朱由檢把事情擺到臺麵上,兵部和刑科頓時產生爭端。早已投靠他的吏部侍郎楊景辰也來插一腳,順著皇帝的意思道: “錦衣衛的事情既然歸屬刑部,應該像其他刑部官員一樣,由吏部任命。” “兵部推選錦衣衛掌印,是侵奪吏部權力。” 這下就更亂了,袁可立想要推選錦衣衛掌印,需要先和吏部爭。 朱由檢聽他們吵吵嚷嚷,又把話題引向戶部,詢問郭允厚道: “郭卿以為,錦衣衛的錢糧應該如何撥付?” “是按兵部管轄的衛所,還是按吏部負責的部門?” 郭允厚知道自己前段時間惡了皇帝,如今雖然原職留任,其實卻沒有審核過關。 既不敢違逆皇帝的意思,也不敢把文官辛苦奪來的權力讓出去,模棱兩可地道: “怎麼撥付都行,能省些錢糧更好。” 朱由檢聞言擊掌,大叫聲“好”,向郭允厚道: “郭卿所言極是,果然在用心理財。” “朕決定錦衣衛今後改為錦衣衛監,錢糧由內廷撥付,不再經過戶部。” “郭尚書,朕給你減輕了四五十萬錢糧負擔,九邊拖欠的餉銀,你要想辦法啊!” 郭允厚麵色一苦,知道自己還是卷入了爭端。 錢糧由內廷撥付,還改稱錦衣衛監,這樣錦衣衛就和外廷沒有什麼關係,兵部和吏部還憑什麼推選? 但是如果不同意的話,皇帝就要自己撥付錦衣衛錢糧,還要解決九邊欠餉,那可更要老命。 所以郭允厚在皇帝的注視下,隻能答應這件事,同意錦衣衛改為錦衣衛監,以後歸屬內廷。 袁可立正在和楊景辰爭奪推選權力,沒想到皇帝從戶部偷家,直接把錦衣衛改屬內廷。這下他再也顧不得該由誰推選錦衣衛掌印了,向皇帝道: “陛下,錦衣衛是衛所,祖製由兵部管轄。” “還有很多功臣後代,蔭襲錦衣衛世職呢!” “陛下改為內廷衙門,既違反了祖製,也不該這樣對待功臣後裔。” 說得朱由檢一樂,向袁可立道: “祖製還由五軍都督府掌軍旅之事,各領其都司、衛所呢,要不要全部回歸祖製?” “至於功臣後裔世職,他們喜歡稱自己‘延世金吾’,朕就虛置一個金吾衛,把他們轉為金吾衛世職。” “以後武官和勛貴的都指揮使、都督加銜,也改為金吾衛都司、金吾衛都督府。” “這個金吾衛和金吾衛都司、金吾衛都督府,朕以為也該由內廷管轄,以示親近。” “眾卿以為如何?” 改成金吾衛世職,文官沒什麼好說的,都覺得比臭名昭著的錦衣衛好聽,否則他們也不會自稱金吾了。 但是聽到皇帝連金吾衛也要歸屬內廷,袁可立頓時顧不得爭奪錦衣衛任命權了,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諫言道: “金吾衛是衛所,即使是虛置,也該歸屬兵部。” “陛下將金吾衛歸屬內廷,世人如何看待?” 一個四輔大臣的加銜,就讓所有的大臣欲仙欲死,改變了文官約定俗成的高級官員晉升規則。袁可立可不願金吾衛這個虛置機構,變成皇帝掌握的武官加銜。 尤其是給文臣的武蔭,以後全在金吾衛。如果被皇帝完全掌握,文官麵對皇帝就更受製了,這是他不願看到的。 想著以前的錦衣衛掌印要從指揮中推選,皇帝錦衣衛世職轉為金吾衛後,現在能推選的範圍很小。即使要回來這個權力,也在皇帝掌握下。袁可立考慮到錦衣衛劃歸內廷後,會由內廷負責錢糧,九邊欠餉又亟需解決,不能再拖下去。所以他最終默認了錦衣衛轉入內廷的事實,把搶回金吾衛當成自己的功勞。 搞定了袁可立,其他人更不會反對了。那些大學士和九卿雖然原職留任,外麵的彈劾風浪卻沒降下去,不靠皇帝力保,他們就要滾蛋。 在皇帝丟出金吾衛和自負錢糧這個交待後,他們和袁可立一樣,認可了這個事實: 錦衣衛從此成為內廷衙門,錢糧由內廷負責。 金吾衛仍舊歸屬兵部,錢糧由戶部負責。 不過對錦衣衛的製約,袁可立仍未放棄,提出錦衣衛的駕帖,仍舊由刑科僉批: “錦衣衛事務與刑科職掌相關。凡奉旨提人,必用駕帖,由刑科僉名,然後遵行。” “錦衣衛即使成為內廷衙門,駕帖也應由刑科僉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