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戒嚴製度合法奪回一部分權力,朱由檢心中很是滿意。 袁可立心中同樣十分滿意,覺得皇帝還願意遵守規矩,否則就不會和自己商議戒嚴製度,而是用其他手段奪取權力。 初次見麵之後,他就認識到當今皇帝想做太祖成祖那樣的君主。而且確實很有可能做到,現在已經鏟除魏忠賢這個權宦、並且掌握了錦衣衛。 如果不答應戒嚴令的事情,以後皇帝會想盡辦法奪權。朝堂上的動蕩,會比之前的幾年更劇烈。 有了戒嚴令這個製度在,皇帝就不用想盡辦法奪權,也不用胡亂使用中旨,隻需下令戒嚴就行了。 但是戒嚴結束後,一切恢復從前。 沒有文官想回到太祖成祖時期,所以他們想盡辦法約束大明皇帝的權力,甚至還編造太祖成祖的段子,詆毀兩位皇帝—— 像是徐達被賜蒸鵝、方孝孺被誅十族這些,都是大明文人編造出來的,甚至有不少人相信,把事情當成歷史。 袁可立自從知道皇帝想做太祖成祖那樣的君王後,一直有些憂心。 他覺得如今的大明需要一位明君,又擔心皇帝太強勢,和群臣產生沖突。 皇帝提出的戒嚴製度,恰好能解決這一點: 『戒嚴令發布,皇帝從群臣手中奪取權力。』 『戒嚴令結束,皇帝把權力還給群臣。』 『爭奪權力的時候,都有明確目標。發生戰亂的時候,也能使用戒嚴令。』 可以說,戒嚴製度實施後,皇帝和群臣以後在爭奪權力時,很可能圍繞著戒嚴令。 皇帝覺得可能會有戰亂,直接發布戒嚴令。群臣如果覺得沒必要,自然會請求皇帝結束。 皇帝不願結束的話,如果群臣有膽量哭請,皇帝除非像大禮議一樣把群臣下獄,否則就得召開朝會,下詔結束戒嚴。 如果群臣沒有膽量哭請,那就讓皇帝繼續戒嚴,袁可立也不會同情他們。 強勢的皇帝可能做到長時間維持戒嚴,但是隻要皇帝稍有弱勢,群臣就會把權力奪回去。 可以說,隻要戒嚴製度存在,隻要皇帝在這個製度框架內奪權,群臣就不用擔心大明出現太祖成祖那樣的皇帝—— 沒有皇帝能一直維持強勢,一直維持戒嚴令。 除非哪位皇帝廢除戒嚴製度,用其它製度代替。 『陛下親自製定戒嚴製度,他自己肯定是不會廢除的。』 『以後陛下和朝臣的爭鬥,很可能圍繞戒嚴令。』 敏銳地察覺這一點,袁可立果斷答應了皇帝有關戒嚴令的提議。同時還換取皇帝承諾,不會用中旨頒發詔令。 甚至在是否延續戒嚴的朝會級別上,他也要求皇帝明確為常朝以上。避免皇帝通過控製常參會議,一直維持戒嚴令。 在他看來,戒嚴製度實施後,戒嚴令的發布和結束,就是放在臺麵上的權力博弈。一切都堂堂正正,看皇帝和群臣哪邊更強勢。 至於皇帝說的戰亂,袁可立暫時看不出來。也不覺得大明的情況,到了需要戒嚴的地步。五年前的白蓮教叛亂,就是他和趙彥等人解決的,即使發生民變,也隻是個小問題。 袁可立這種想法,在大明群臣心目中普遍存在。在他們看來大明隻是稍有困難而已,隻要眾正盈朝,自然能夠解決。 卻不知在朱由檢看來,大明以後很可能長時間陷入戰亂,西北醞釀的農民起義,歷史上掀翻了大明朝。 為了合法擁有直接頒布詔令的權力,也為了給文臣個盼頭,讓他們覺得隻要戰亂結束,一切就會回歸原樣。朱由檢提出戒嚴製度,獨攬一切大權: 『真不希望用到戒嚴令。』 『但是如果發生戰亂,那是不用也得用了。』 『陜西那邊的情況,不知怎麼樣了?』 早就命令在京官員上奏陜西情況,朱由檢卻沒有得到多少有用的信息。那些臣子不是屍位素餐,就是在向皇帝隱瞞。 他現在隻能期望派去陜西的錦衣衛能帶來更確切的消息,孫傳庭這個歷史上的能臣,能夠不負重托。 同時覺得戒嚴製度需要完善,不能局限在京城。 想到西北的事情,朱由檢道: “戒嚴要有範圍,朕可以在京城戒嚴,也可以在順天府、北直隸、甚至全國戒嚴。” “地方若發生戰亂,可以局部戒嚴,由朕授權總督巡撫等大臣實施。” “地方戒嚴期間,朕可以頒布詔令,在戒嚴地區代替法律施行。” “負責戒嚴的總督巡撫,也可以用政令軍令統攬大權,一切以平定戰亂為目的。” 向袁可立提出這個條件,朱由檢又說道: “戒嚴期間的詔令大部分是臨時舉措,但是戒嚴期間的任命,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在戒嚴結束後仍有法律效力。” “招降納叛時冊封的官職,甚至授予的世職世爵,應該被朝廷承認。” “像上次順天貴族的事情,可以看作是局部戒嚴。朕在察覺戰亂後直接發布詔令,將林丹汗冊封為順禮王,製止了他和順義王的沖突。” “這是成功的例子,以後發生這樣的事情,朝廷要直接承認。” 想法一個接著一個,袁可立覺得有些跟不上皇帝的思路,隻能向皇帝懇求道: “陛下,戒嚴製度事關重大,容臣回去以後認真思考。” “陛下可以在朝會上和群臣商議,頒布正式詔書。” 袁可立這麼說了,朱由檢當然笑納。他不覺得朝堂上那些需要過關的閹黨臣子膽敢反對自己,決定在其他文臣回歸前,把戒嚴製度用正式詔書確認,並且頒布出去。 有袁可立這個能臣背書,那些人算有所非議,也應該會承認在朝會上通過的正式詔書。自己以後可以用這份詔書為依據,製定戒嚴法律。 自己能通過戒嚴令,在戰時合法擁有馬上皇帝的權力。 袁可立當然知道現在朝堂上的大臣不會反對皇帝,但是他自己對戒嚴製度不熟悉,隻能用出拖字訣,回去後和自己的學生等臣子商議。 他相信,外廷那麼多臣子在,一定會想法約束皇帝的權力。到時候一條一條商議,皇帝爭不過他們。 兩人都覺得自己能夠取得勝利,心中都是十分滿意。接下來的談話,自然更加融洽。 朱由檢也開始繼續之前的話題,為刑部設置新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