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朝堂上的官員吵吵嚷嚷,朱由檢一時也無法確定他們的意見。 隻看出聲的人,反對明法科設立的居多。但是朱由檢卻知道,還有沉默的大多數—— 進士擴招有利於他們的親朋好友做官,怎麼可能真的有很多人反對呢? 所以朱由檢思考之後,下令道: “反對的人舉手,鴻臚寺官員計票。” “隻要反對數不超過一半,就算明法科、明算科設立通過。” 直接在朝會上投票,決定這件事情。 如此一來,事情就好玩了。 沉默的人繼續沉默,反對的也不見得人人舉手。讓他們發表意見可以,舉手反對卻不行。畢竟他們的親朋好友也需要考試,知道他們反對很可能會罵他阻路。 如此一來,設立明法科的事情,在朝堂上順利通過。明算科也被朱由檢一並加進去,利用之前放出風聲把兩科連在一起的思維定勢,同樣獲得通過。 確定了明法科、明算科在明年正式設立,朱由檢又下令道: “協理三法司袁可立、戶部尚書郭允厚,分別作為明法科、明算科主考官,負責明年考試。” “具體如何考試,你們有章程沒有?” 袁可立思索過這個問題,說道: “太學、也就是以前的國子監,一直在教導律令書數,而且每月考試都有相關內容。” “臣打算和太學師生商議,定下明法科考試章程。” 朱由檢微微點頭,說道: “這是穩妥辦法,但還有些不夠。” “你們看看這份奏疏,發表一下看法。” 將錢嘉徵、王璘的奏疏取出,讓人在朝會上念誦。 群臣聽到兩人請求允許貢生考試,紛紛怒斥荒謬。 會試向來隻有舉人才能參加,怎麼能允許貢生直接參與呢? 尤其是各省鄉試名額都有定數,如果貢生能直接參加會試,相當於繞過了當地鄉試名額。 這對科舉製度是極大的破壞,任何進士都不允許。 所以這件事情,不出意外地在朝堂上被否決,甚至還有臣子希望下旨申飭,嚴禁這類事情。 朱由檢沒料到群臣反應這麼大,對鄉試名額這麼看重,隻好放下了允許貢生應試的想法,試探著道: “前宋太學有三舍法,外舍生二千人,內舍生三百人,上舍生百人。” “朕以為可以適當放寬,允許前一百名太學生,參加明年考試。” “畢竟明法科、明算科新開,若是應試人數不夠,朝廷也無光彩。” 群臣心中哂笑,覺得不可能發生這樣的事。 別說應試人數不夠,明年參考的舉人,絕對比往常多。 畢竟皇帝之前就說了要多取些進士,現在又新開了明法科、明算科。想參加明年會試的,一定不在少數。 這些人別管對法律、數算熟不熟,大多會參加明法科、明算科,增加成為進士的可能。 所以這兩科考試,當然不能讓太學生搶機會。 就連那些有子弟在太學讀書的,這時也沒法站出來支持。反對的人太多,大臣也扛不住。 太學生和朱由檢沒交情,朱由檢當然不會為他們強推這件事情。 但是為了獲得太學生的好感,也為了鼓勵太學生好好學習,朱由檢提出一件事情,向群臣道: “明法科、明算科的考試大明沒舉辦過,最好先找些人模擬幾次。” “今年十二月和明年一月這兩個月,每月在貢院舉行兩科模擬考試,允許所有太學生和在京舉人參與。” “兩次考試都排在前一百的,授予正九品官職。一次排在前一百的,授予從九品官職。” “有舉人功名的暫不授官,仍舊允許參加明年會試。” 這個沒有多大爭議,隻要不讓太學生直接參加會試,群臣就沒意見。正九品、從九品官職他們也不在意,舉貢出身還能被授予更高官職呢! 問清楚這些人如果入仕,仍是非進士出身後,群臣贊同舉行模擬考試。 朱由檢命袁可立、郭允厚主持,模擬明年的明法科、明算科考試。 相信在經過兩次模擬後,明法科、明算科考試能夠成熟起來,不至於明年鬧笑話。 應試舉人在看到模擬試題和答案後,也會知道怎麼答,不會毫無頭緒。 然後,群臣又對明法科、明算科的錄取人數和各地比例進行商議。 吵了一番誰也沒占便宜,最終還是決定參考進士科,分南、北、中三卷取士,比例仍舊是55:35:10。 南北中三卷,是洪武年間南北榜案之後,逐漸確立的進士取用比例。最初簡單分為南北卷,以南六北四取用。後來進一步細化,從南北各退五卷為中卷,分為南北中三卷,比例也變成了55:35:10。 其中南卷對應南直隸應天及蘇、鬆諸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廣、廣東。北卷對應北直隸順天等地、山東、山西、河南、陜西。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中卷對應四川、廣西、雲南、貴州,以及南直隸鳳陽、廬州二府,滁、徐、和三州。 看似南卷錄取人數最多,對他們最為照顧。其實因為教育水平不均衡,更多的是照顧北卷中卷。就拿鄉試來說,經常有南方士子冒籍南北直隸和雲貴等地,搶占當地名額。 朱由檢對捐納公士落籍限製在南北直隸之外,也是考慮到冒籍問題。如果他允許公士直接在南北直隸任何州府落籍,估計捐納公士的南方士子要排隊。 但是南北直隸作為朝廷直接統治的地方、也是大明的基本盤,朱由檢不可能侵犯兩地的利益。在兩地做出的任何調整,都是慎之又慎。 反倒是雲貴等地,有人為了科舉去那裡落戶朱由檢會表示歡迎,就當他們是支援邊疆、科舉上自然要有優待。 對這個取用比例,朱由檢其實有看法,但是不便說出來: “明法科按這個比例分配沒問題,司法官籍貫沒限製。” “但是明算科這個比例就有問題了,太祖明確規定,戶部官不得用浙江、江西、蘇鬆人。” “這條禁令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像太祖其它詔令被廢止,一直延續下來。” “蘇鬆江浙的人就算考上了,也不能在戶部任官。” 考慮著這個問題,朱由檢最終沒有說出來。 能把明法科、明算科設立就算成功,其它方麵還是不要節外生枝為宜。 明算科也不一定去戶部任官,審計總署、錦衣衛統計司、各衙門財務部門,都是他們的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