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西南奢安之亂(1 / 1)

想到文震孟、陳仁錫、袁崇煥,朱由檢又想起一個麻煩,需要自己解決。   這個麻煩是一位武將引出來的,在朱由檢看來很無語,但在文臣看來,卻是一件大事。   起因是援蜀參軍副總兵江起龍,上疏條陳九事:慎名器、慎賜環、消閹焰、重史官、除魏黨、厚邊功、禦餘閹、毀私第、還國用。   大部分內容在朱由檢看來都很合理,除了啟用霍維華、袁崇煥沒有答應,文震孟、陳仁錫等人的案子,朱由檢已經命人重審。   這件事完全是一件小事,但在文臣看來,武將上疏談論政事,是在搶文臣的權。   所以內閣擬定的票旨是“出位妄言”,想要斥責江起龍。   朱由檢當然沒批這條票旨,否則被武將知道了,豈不被他們覺得皇帝不尊重武將?   先前辛辛苦苦給俞龍戚虎東李西麻追贈爵位,還有什麼作用?   貢生都能上疏談論政事,朝廷副總兵卻無權討論,這是哪門子的道理?   所以朱由檢把這份票旨打回,讓內閣重新擬定。強調要按自己之前所說,至少要有兩條票旨。   內閣今日又為這份奏疏擬了票旨,一條仍是斥責,另一條語氣沒有那麼強烈,但也告誡江起龍,應該以軍務為重,不要管分外之事。   看到內閣已有所妥協,朱由檢鬆了口氣。沒有在這件事上糾纏,批了第二條票旨。   不過他私人又加了幾句話,勉勵江起龍用心辦事。同時囑咐江起龍到四川後調查一下戰況,他要知道西南戰事實情。   另外,朱由檢還讓侯保山取了三枚銀章,一枚給江起龍,讓他以後有什麼事情密奏。一枚給川貴總督張鶴鳴,另一枚給秦良玉。   對西南奢安之亂,朱由檢實在不知說什麼好。   奢安之亂的領頭人,是四川永寧土司奢氏和貴州水西土司安氏,這兩家在大明區劃上分屬兩省,其實距離臨近,而且多年聯姻。   著名的奢香夫人,就是自永寧奢氏嫁入水西安氏。王陽明悟道的龍場驛,就是奢香夫人歸附後修建的。   這兩家在大明強盛時一向恭謹,甚至在平定播州之亂時立下功勞。但是當大明在遼東戰敗後,可能是看出了大明虛弱,也可能是一直懷著被貪官汙吏敲詐錢財的憤恨,逐漸生出異誌。   因為在派兵援遼時被四川巡撫徐可求裁撤老弱,四十萬餉銀也隻願給四萬兩,奢崇明不甘之下,率領兩萬“老弱病殘”占據重慶,開始殺官造反。   他的妹妹奢社輝,在水西起兵響應。因為兒子安位年幼,水西大權在安位的叔叔安邦彥手上,奢安之亂的領頭人,就是奢崇明、安邦彥。   水西安氏在西南土司影響巨大,從三國就開始發跡,祖上被諸葛亮表封“羅甸國王”。水東宋氏等土司,與之關係匪淺。   在水西安氏反叛後,水東宋氏等土司響應,奢安之亂升級,成為影響整個西南的大叛亂。   貴陽被叛亂兵馬圍了十幾個月,城中四五十萬軍民,最終隻活下兩萬人。貴州巡撫王三善戰死、總兵魯欽戰死,形勢極為危險。   反倒是四川那邊,出了個極為善戰的朱燮元,奢崇明攻打成都被其擊潰,隨後就敗退重慶,又敗走永寧。然後連永寧老巢都沒保住,被官軍與秦良玉的白桿兵攻占。   奢崇明隻能寄居水西龍場,依附他的妹妹。後來和水西安氏派兵入侵雲南和四川不成,反而在攻打永寧時,把兒子奢寅折了。   奢寅死後,奢崇明年邁無能,安邦彥也願意接受招撫,朱燮元將此事奏稟朝廷,派人前去招撫。   影響整個西南的奢安之亂,似乎就要平定。   但是就在這時,事情出現變化。朱燮元父親去世,隻能丁憂離職,換了張鶴鳴接替。   張鶴鳴未抵達前,參將楊明輝去和安邦彥談條件,隻提到招撫安位,沒提到赦免安邦彥,還說擒斬首惡。安邦彥大怒之下,當場殺了楊明輝,招撫之事作罷。   張鶴鳴已經七十七歲,早已沒有年輕時平定苗亂的膽氣,他偏袒的遼東巡撫王化貞大敗丟失廣寧,也讓他灰心喪氣失去勇氣。接任川貴總督一年,人稱“喪師、畏避、養寇”,讓叛軍恢復元氣。   想起這件事情,朱由檢就不知要說什麼好。恨不得立刻撤了張鶴鳴的職,換其他人代替。   但是朱燮元如今在丁憂,另一位有能力擔任川貴總督的傅宗龍同樣也在丁憂,就是想找人去西南總攬大局,也根本沒有人選。   所以他隻能寄希望秦良玉,看看這位留名史冊的女將軍,能不能帶來驚喜。至少要穩住前線,不能讓奢崇明、安邦彥壯大,也不能讓其他土司作亂。   貴州有四大土司,思州田氏分裂內鬥,早在永樂年間就改為思州府了。   播州楊氏在萬歷年間作亂,已經被改為遵義、平越兩個軍民府。   水東宋氏這次隨水西安氏一起反叛,如果能夠平定,貴州就沒有大土司,基本能完成改土歸流了。   朱由檢想趁著大軍在那,把貴州梳理一遍,設置軍民府管轄土司。   最好再設些衛所,讓有功官兵世鎮,壓製那些小土司。   對西南土司作亂煩不勝煩,朱由檢想到楊應龍播州之亂、現在的奢安之亂、以及南明時的沙普之亂,覺得這些土司都沒什麼忠心,很多都想在大明衰弱時造反。   既然如此,他就趁著大軍集結強壓,把貴州大土司消滅掉,再分割小土司,讓他們徹底沒有能力作亂。   這件事需要有能力的大臣,秦良玉本身是土司夫人,還是一位女將,不可能讓她負責這種事。   川貴總督的職務,需要有能力的大臣擔任。   『朱燮元、傅宗龍兩個,丁憂得真不是時候。』   對這件事恨得牙癢癢,朱由檢恨不得奢安之亂已經平定,把餉銀節省出來,用在其它地方。但是招撫的事情已不可能,朝廷現在也隻能硬著頭皮打下去。   同時對於侵奪武將兵權的文臣,朱由檢同樣不滿。軍中之事緊急,武將根本沒有丁憂這一說,但是文臣統兵,卻要守三年之製。否則就會被其他文臣彈劾,根本乾不下去。   這在作戰的時候,自然是極大隱患。   『文官把武將的兵權奪了,卻要按文臣守製,這樣做根本是拿軍國大事當兒戲!』   『前線十多萬人馬、一直撥付錢糧養著,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就因為朱燮元守製被耽擱——』   『大明死個皇帝,都沒這麼花錢!』   這麼多錢糧花費,朱由檢想想都崩潰。   天啟皇帝的皇陵,不過需要花費二百萬。朱由檢搜刮閹黨,勉強湊了出來。   但是西南前線人吃馬嚼,每年至少都要花費二百萬。這還隻是朝廷撥付的,當地壓力更大。   被朱燮元守製的事情一耽擱,朱由檢即使立刻起復他,想剿滅安邦彥也需要一兩年準備。朝廷和西南當地,要一直承受錢糧壓力。   所以對有些人彈劾延綏巡撫朱童蒙,說他奪情不合禮法,應該像崔呈秀、李養德、陳殷一樣回家守製,朱由檢根本沒有理會。   在他看來,總督、巡撫有軍務職責就應該按武將對待,根本就不該有守製這一說、更不需要奪情。   朱童蒙即使要撤,也不能用他該守製的理由,要追究他建祠頌美等附逆行為。   不過這個人在延綏乾得如何,朱由檢並不知道,他打算等孫傳庭暗訪的奏疏傳來後,再決定如何處置。   而且守製的事情需要改動,至少要把總督、巡撫、兵備道這些有軍務職責的文官丁憂製度改了,不能再因為守製影響戰事。   否則就把文臣兵權奪回來,不讓他們插手軍務。   教訓實在太大,朱由檢下決心把丁憂製度改革。即使和朝中大臣對抗,他也在所不惜。   否則他以後真的不敢讓文臣領兵,免得這些人不知什麼時候,就要回鄉守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