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錦衣衛西北鎮撫使(1 / 1)

確定了散官勛級的調整,朱由檢當即任命道:   “內閣首輔黃立極,輔佐朕登極有功,這些日子又一直用心辦事,由左柱國加上柱國。”   “原上柱國張居正,繼續追贈上柱國。”   “正治上卿袁可立,勛級改為上護國。”   特意點了三個人的名字,袁可立的勛級隻是改個名字,沒有什麼好說的。   張居正繼續追贈上柱國,顯示了皇帝對張居正的推崇,沒有人不開眼地反對。   黃立極由左柱國加為上柱國,就有些讓人驚訝了。   要知道,魏忠賢倒臺之後,彈劾黃立極的奏疏並不算少。皇帝這個態度,明顯是要留下黃立極。   一時間,黃立極這個久經宦海的人物,也不由有些感動。顫巍巍跪倒在地,表示不敢受上柱國。   朱由檢將他扶起來,和顏悅色地說道:   “朕年輕識淺,需要黃卿這樣的大臣輔佐。”   “外麵的非議就讓外麵去說,朕還不知道黃卿的忠心嗎?”   “黃卿要用心做事,留下一番功績。”   這句話意有所指,群臣都猜測皇帝是要黃立極力推磨勘法。   隻是以黃立極在朝野的名聲,他有那個能力嗎?   他可不是張居正那樣大權在握的首輔,權力完全是依附魏忠賢而來,如今魏忠賢倒了之後,朝野中還有誰聽他的?   皇帝想讓他力推磨勘法,那是選錯了人!   朱由檢確實有讓黃立極力推磨勘法的想法,卻也不完全指望他。之所以留下黃立極,純粹是他覺得這個人比較有眼色。   自己要批的奏疏,黃立極等大學士從來沒有異議。自己不願意批復的,他們也能擬出票旨。   所以他決定把四個人先留下來,免得換了人可能會出問題。   他心裡覺得這樣的內閣也不錯,算是比較順手的秘書機構。   不打算讓大明再出個張居正,幾乎成為禮絕百僚的宰相。   對張居正的能力比較推崇,朱由檢也希望有個救時宰相。   但是如今的朝野上下,明顯沒有那樣的人物。歷史上崇禎朝五十個內閣大學士,最有名的是溫體仁、周延儒兩個奸相。這兩人在治國上也沒顯出什麼能力,天賦全點在政治鬥爭上。   考慮到內閣大學士是從翰林院詞臣而來,初衷就是幫助皇帝擬旨意,幾乎沒有地方主政經驗,朱由檢對這種現象並不奇怪。張居正那樣能力超群的才是異數,多數大學士治國能力並不強。   在這個內憂外患的時代,這樣的內閣顯然承擔不起重任。再加上內閣的權力太大,幾乎威脅到皇權。朱由檢決定把內閣職權弱化,抬高九卿地位。把九卿當成分管一攤的副總理,用常參會議加強他們的決策權。內閣不說完全被撇在一邊,存在感卻也不強。   這種情況下,如果內閣大學士太強勢,反而會和朱由檢產生沖突。黃立極這四個人有依附閹黨的原罪,反而更適合留下來。   一旦他們違逆朱由檢的意思,直接放開保護任人彈劾就是了。到時候隻要他們還要臉,就隻能自己辭職——   使功不如使過,可謂至理名言!   這種想法,朱由檢沒有明說,朝野中卻有人看出來。   黃立極等大學士之所以一直被人彈劾,就是因為有人希望改變這個狀況——   文官絕不願他們辛辛苦苦確立的內閣製度,被皇帝當成擺設。   所以朱由檢在正式重設上柱國後,第一時間就給黃立極加上,顯示對當前內閣的支持。   黃立極即使想求去,也不能在這時候說。   甚至還認識到皇帝的意思,覺得必須要想辦法幫皇帝把磨勘法定下來。   否賊他這一把老骨頭,想安穩退下去都不容易。   作為內閣首輔,黃立極已經位極人臣,並沒有再進一步的野心。魏忠賢倒臺之後,他就覺得自己這個閹黨首輔絕對是乾不長,也沒有多少爭權的想法,隻想安穩退下去。對皇帝用常參會議把內閣擺設的行為,並無多少不滿。   隻是皇帝把他當擺設也就罷了,其它加恩卻又實在太多,先是輔政大臣加銜,又是上柱國勛級。他若不拿出表現,定會被人嘲笑——   你看,堂堂上柱國、第一位輔政大臣,連一件能夠青史留名的功績都沒有,也不覺得害臊。   想想那個場景,黃立極都覺得可怕。隻能拚上老命,好歹做一件事。   用勛級體現了對黃立極的支持,又敲打著他做事,朱由檢又向袁可立道:   “袁卿的長子還沒有考上進士吧?”   “他今年已經二十八歲,正是建功立業的時候,不用繼續考了,轉入軍中任職。”   “擬旨,追敘袁可立平定白蓮教、建立東江鎮的功勞,蔭一子金吾衛副千戶。”   “金吾衛副千戶袁樞,加從五品少都尉,擔任護軍都尉,輔佐三省提督楊肇基剿匪。”   這個恩蔭,絕對稱得上重。擔任的護軍都尉,更是重要職位。   群臣羨慕的同時,袁可立卻正色道:   “陛下,臣在朝中擔任兵部尚書,臣的親屬不能在地方領兵。”   “這是一直以來的規矩,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先前被崔呈秀破壞,請陛下予以糾正。”   這個規矩朱由檢先前沒想起來,此時被袁可立提起,覺得有這樣的規矩是好事。兵部尚書的親屬確實不適合領兵,以免內外勾結,像崔呈秀和蕭惟中那樣釀出禍端。   對袁可立這種做法很是贊賞,朱由檢考慮之後,說道:   “那就讓袁樞到錦衣衛任職。”   “朕打算建立西北鎮撫司,設正五品鎮撫使統領,搜集盜匪消息,輔助剿匪工作。”   “袁樞擔任陜西衛尉署都尉,署理西北鎮撫使,幫助山西衛尉署、河南衛尉署組建。”   “西北鎮撫使統領三省巡捕總隊,負責剿滅百人以下小股盜匪,並在發現大股盜匪時,申請三省提督出動軍隊剿滅。”   “軍中若有違法違紀士兵,西北鎮撫使有權處理。軍隊和地方的溝通,西北鎮撫使也應協調。”   把袁樞從軍隊調了出來,轉入錦衣衛任職,但是權力更重,幾乎可以說是一方大吏。   這讓群臣更加羨慕皇帝對袁可立的信重,袁可立卻有些擔心,自己兒子能不能承擔這個重任。   數次推辭,皇帝卻極為堅決,認為袁樞能承擔這個重任,也能做好協調工作。袁可立隻能謝恩,代兒子接下任命,打算派幾個靠譜的幕僚,幫助自己兒子。   這樣一來,袁樞的職位是定下了,西北情報負責人也有了。但是專門負責協調地方和軍隊工作、保護和監督軍隊、管理軍中內政的三省護軍都尉,還沒有定下人選。   朱由檢一時想不到什麼人,隻能讓袁可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