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內廷16監(1 / 1)

“外廷有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和都察院。”   “如今內廷的司禮監相當於禮部和內閣、翰林院、國子監。禦馬監相當於兵部。都知監相當於都察院。”   “禦用監和內官監的原本職責相當於工部,增設的內官司相當於吏部。”   “刑部在內廷不需要,三法司事務都交給都知監就行了,執行和審判讓錦衣衛監負責。”   “最後還缺少的,就是內廷戶部。”   仿照外廷整理內廷官職,朱由檢下令道:   “內府供用庫等庫,合在一起設立內府監。”   “內府監設府庫司、財務司。府庫司掌管府庫,財務司負責收支。”   “內廷收支用度,以後歸內府監。”   想著王朝用去張家口後,能把王承恩換回來,朱由檢任命道:   “內府監暫時由王文政掌管,審查各府庫人員。”   “待王承恩回京後,讓他擔任掌印。”   “順天銀行、寶和六店等機構,也暫由內府監兼管。”   這樣內廷的機構就完整了,沒有明顯缺陷。   但是十二監四司八局,再加上禦藥房、三經廠等衙門,實在有些太多,朱由檢感覺自己不可能直接管理那麼多衙門主官。   再加上內廷的原有關係要打亂,人員也要精簡,這讓朱由檢下決心把它們打亂重組,明確權責歸屬:   “惜薪司、混堂司、寶鈔司、銀作局、兵仗局、盔甲廠、王恭廠,歸內府監兼管。”   “鐘鼓司、更鼓房、刻漏房、彈子房,歸禦用監兼管。”   “浣衣局、巾帽局、針工局、內織染局、織染所、篦頭房,歸尚衣監兼管。”   “酒醋麵局、司苑局、甜食房,歸尚膳監兼管。”   “靈臺、道經廠、漢經廠改稱佛經廠、番經廠改稱西經廠,歸司禮監兼管。”   把四司八局和其它衙門劃歸各監兼管,朱由檢擔心又遺漏,詢問劉若愚道:   “還有什麼衙門,沒有確定歸屬?”   劉若愚一邊記著,一邊盤算了一遍,說道:   “還有禦藥房、禦茶房、禦酒房、安樂堂、內安樂堂、凈樂堂、西山陵墳、貓兒房、牲口房、花房等衙門。”   朱由檢微微點頭,說道:   “禦藥房、禦茶房、禦酒房,由乾清宮管事司房,兼任禦用監提督太監。”   “安樂堂、內安樂堂是給宮人治病,歸禦藥房兼管。”   “凈樂堂、西山陵墳負責宮人喪葬,歸內官監兼管。”   “禦藥房、禦茶房、禦酒房相互監督,還有監督禦用監、尚膳監、尚衣監職責,凡是送到禦前的,都要仔細查驗。”   特意留下這三房,直接讓身邊人掌管。朱由檢對自己的安全,可謂慎之又慎。   其它衙門,朱由檢讓劉若愚調整時具體處理。像貓兒房那樣的玩物就歸入禦用監,牲口房歸入禦馬監,洗帛廠歸入尚衣監,園果廠和花房歸入尚膳監。不能有一處遺漏,都要確定負責人。   然後就是外差,派遣到宮外的鎮守太監、宮門的掌門官等,仍是司禮監負責——   內廷其它衙門管不到的事情,都由司禮監管。   至於宮內的女官,六局的職權早已被交給宦官,隻存尚寶四司,朱由檢沒有改變。   隻是以魏忠賢和客氏謀逆的事情,強調宮正司要和都知監一起糾正宮中陋習,像是對食、菜戶這樣的事情,以後在宮中決不允許。   宮女沒有品級的,到了一定年齡就放出宮,另外選人替代。不能讓太監和宮女合謀,在宮中盤根錯節。   這樣一來,內廷衙門就大致理順了。有司禮監、禦馬監、都知監、內官監、禦用監五監被朱由檢重用,尚膳監、尚衣監兩監相對重用。   還有司設監、尚寶監、印綬監、神宮監、直殿監五監,仍是原本模樣。   增設的內府監朱由檢不打算全用宦官,和上林苑監、錦衣衛監、欽天監一樣,兼用宮外人員。   內府監負責工業商業財務,上林苑監負責農業土地屯田,錦衣衛監負責情報侍衛,欽天監負責天文歷法。   這些監合在一起,並稱內廷十六監。細分為宮內十二監、宮外四監。   四司八局雖然仍舊存在,卻淪為附屬衙門。十二監四司八局並稱二十四衙門的舊事,自然不復存在。   確定這些衙門之後,朱由檢又正式設置官職,下令道:   “各監設掌印太監一員,負責總掌事務。”   “提督太監一到數員,輔佐和監督掌印太監。”   “各監附屬的司局房等衙門,設提督太監或協理、僉書管理,掌管印信獨立辦公,受所附屬的監兼管。”   “太監須有從五品侍直大夫以上散官,協理、僉書隻需有郎官散官即可擔任。”   說著,他開始任命各監掌印:   “司禮監掌印太監王體乾,仍舊掌管司禮監,兼任東廠提督太監。”   “司禮監秉筆太監、禦馬監掌印太監高時明,仍舊掌管禦馬監,監督戶共二部收支。”   “司禮監秉筆太監、都知監掌印太監王文政,負責宮內監察,審查內廷人員。”   “司禮監隨堂太監、內官監提督太監、掌管內官司劉若愚,負責整理內廷職官,重新任命內官。”   “內官監掌印太監是誰擔任?是否能夠配合?”   劉若愚趕緊回道:   “內官監掌印李永貞,是逆賢心腹。”   “已列入首逆同謀,被查抄家產。”   朱由檢看了他一眼,說道:   “那你就暫掌內官監印信,把內官監的事情擔起來。”   “如果能做得好,以後正式升任掌印太監。”   然後繼續任命:   “禦用監掌印是王體乾兼任,他身上還兼著東廠,禦用監就交給別人。”   “司禮監秉筆太監宋晉,兼任禦用監掌印太監。”   “司禮監秉筆太監鄒義,兼任尚膳監掌印太監。”   “司禮監秉筆太監沈蔭,兼任尚衣監掌印太監。”   “其餘太監審查,過關之後任命。”   這個任命,讓劉若愚心中暗暗叫好,感覺皇帝厲害。   鄒義、沈蔭、宋晉三人,是魏忠賢之前的東廠提督太監。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他們和魏忠賢的關係,不可能會有多好。   其中宋晉執掌東廠最初是魏忠賢、王體乾推薦的,皇帝用他取代王體乾兼任的禦用監掌印,王體乾不好說什麼。   沈蔭是被魏忠賢、王體乾趕走的,把他起復回宮,擔任尚衣監這個重要而又不太重要的衙門掌印,是為了督促讓王體乾用心辦事,卻又不過於刺激他,讓人以為皇帝要動王體乾——   已經除去魏忠賢,王體乾是絕對不能在這時候動的,否則某些閹黨可能會怕得狗急跳墻,發生不測之禍。   而且王文政這個皇帝的心腹,也是王體乾推薦的。皇帝要大用王文政,更不可能動王體乾。   至於尚膳監鄒義,他是跟隨泰昌皇帝在潛邸最久的,本來應該大用。但是泰昌皇帝隻當了一個月皇帝就賓天了,他這個泰昌皇帝的舊人,在當年冬天就辭任閑住。   皇帝應該是覺得鄒義可靠,把他召回來掌管尚膳監。   在徐應元突然被處死,塗文輔、王國泰、王永祚等人也不能用的情況下,皇帝用這三個人,可謂最佳選擇。   朱由檢其實也是無奈,若非徐應元的事情太突然,他不會拖到現在,才開始清理內廷。   這三個前任東廠提督太監他其實都不熟悉,隻是看名單劃拉出來的,用他們可謂不得已。   朱由檢能確定這三人沒有附逆,能不能擔起責任要看以後表現。   任用這七個主要太監後,清理內廷的事情,開始全麵展開。   朱由檢需要一個完全受自己掌控的內廷,而且要更加高效,縮減內廷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