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 我有全新的論文思路——欸?(1 / 1)

現在,場上隻剩下了付楠和於玥兩個人。   於玥仍然保持著對付楠的兩公裡距離,思考如何針對這樣的飛機。在己方隻剩他一個人的時候,於玥開始了自己的悟道。   於玥的P-51是地球上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研發的戰鬥機,它航程長、性能好,在歷史上生產了一萬五千多架,其中P-51D更是二戰期間最優秀的戰鬥機之一。P-51戰鬥機布局沒有特別之處,但采用先進的層流翼型,高度簡潔的機身設計,合理的機內設備布局,這使它的氣動阻力大大下降。P-51的時速最高可達631千米,推重比可達0.38。   於玥想起大二剛開學的時候,在空戰課程上一位副教授告訴學生們的能量機動理論。雖然那個副教授隻講述了這套理論本身,即戰鬥機的單位剩餘功率等於(推力減阻力)乘以速度比質量。   但於玥此時想到的是,如果是同一架飛機,在其他條件相同時,速度越快功率越高,那是不是說我再次拉升高度、爬升到I-15的正上方並垂直攻擊I-15就可以獲得最大的能量呢?而且,I-15如果迎戰就不得不垂直爬升,那麼他必然會在某個時間失速,進而不受控製。太好了,自己的畢業論文有著落啦!   說乾就乾,於玥將機頭指向外麵,以十三度仰角加速離開。付楠看見了卻也不追趕,因為他有可能陷入於玥的陷阱。   根據付楠的經驗,當慢速飛機追趕快速飛機時,一般相距3.2公裡以上,前機就可能飛一個高悠悠機動、將形式變成對頭。所謂“對頭真男人,誰慫誰是狗”,對頭戰是一種非常考驗勇氣、經驗、和運氣的策略。如非必要,大家幾乎都隻是以對頭作為佯攻、一個機動拉開自己的距離。   且看另一邊,於玥在空中已知自行激動,短時間內就來到了1500米的高度。她一邊機動一邊思考如何快速打擊,爭取一擊致命。如果不能通過一次對決就結束戰局的話,誰知道對麵的I-15還會有什麼招數。   付楠也看明白了於玥的打算。他先是繼續遠離機場,並且稍微拉高了一點距離、飛成直線,以確保獲得更大的速度。   於玥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但看到I-15遠離的機場,知道自己不用再擔心一個不留神飛進地麵防空AA的打擊範圍內,更心安理得的籌劃著攻擊。   此時的安東星宇航中心安全部門,幾個空閑的員工接收到劉能的消息,也在各自的顯示器上觀看並記錄這場直播。雖然每一場戰局都可以在監測站裡找到記錄,劉能還是希望這些安全員們能從這個穿越者的行為中分析出更多的東西。萬一誰的分析正確了,劉能在之後與雷霆大學校長的見麵中就有更多可以說的。   與此同時,劉能在辦公室裡,用兩根簽字筆模擬付楠和於玥的飛機,試圖從裡麵分析出雙方的意圖。“這個轉彎,我明白;這個轉彎,我也明白;這個加這個,我不明白。”劉能自言自語著。雖然劉能在下班時間最常做的事情就是打戰雷,但由於沒在雷霆大學專門學習過,他隻能說是業餘人士裡的佼佼者、對於很多理論上的東西存在盲區。這也是他為什麼要叫更多的安全員來幫她做分析。   觀看這場戰局直播的人數已經達到了三百,這在一個馬上就要結束的戰局中是很少見的。很多人在彈幕裡留下自己的見解,時不時還會看見彈幕的隔空廝殺。   “這架P-51的飛行員,從資料裡看勝率達到百分之五十以上,還是雷霆大學的學生,應該能從專業的角度判斷出這架I-15的意圖吧。”   “可能夠嗆。I-15的飛行員第一次進入戰局就已經取得了四架飛機的戰果,可能是家裡祖傳的奇妙戰術應用吧?”   “沒進過雷霆大學的少插話。自從亞聖巴爾尼克夫創建雷霆大學以來,不知道有多少民間非專業的戰術都被收納進了係統的作戰體係內。現在外麵流傳的民間戰術,哪還有那麼神奇的效果!”   嗯,也有人做出了其他猜測:“會不會這個付楠此前一直在搞理論研究和推薦,但是都沒有在戰局裡實際操作過,所以這才是他的第一次?實際上說不定人家的經驗比咱們多到哪裡去了!”   戰局裡,於玥終於找到了一個自認為合適的時機。她輕輕一推操縱桿, P-51就如臂使指的向著付楠的I-15打著斜地沖去。她的速度越來越快,三百五,三百八,四百一,四百三……於玥同時關閉了節流閥,以免速度過快導致飛機解體。她剛飛空戰的時候曾遇到過幾次,從幾百米乃至上千米的高度硬生生砸到地麵上的感覺可不好受,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那種疼痛是深入內臟的。沒錯,安東星人雖然不用擔心非正常死亡,但一旦遭遇諸如會導致地球人內臟破裂這樣的重創,身體裡的器官也會受到同樣的感覺,隻是不會破碎而已。   付楠一直關注著於玥的動向。一看見P-51沖過來,付楠立刻拉起機頭,在不到兩秒鐘的時間內就拉出了一百二十度的俯角,然後輕動副翼,這架落後的雙翼機絲滑的從近似倒飛的狀態轉過身來。隻見這架I-15已經和P-51形成了對頭之勢!   “欸?”於玥大吃一驚,由於距離太遠,她不知道付楠是如何做到瞬間與他對頭的。但由於形勢已經形成,無法輕易改變,於玥隻好繼續硬著頭皮準備對頭。她打算把距離拉到一千米以內再開火,距離越近準確性越高。更何況,她相信P-51的裝甲和防彈玻璃能夠抵擋住7.62毫米機槍的打擊。   這話倒也沒錯,如果付楠打的是P-51的中間的話。可惜不是。付楠輕輕一偏轉機身,在瞄準器裡鎖定住了P-51左側機翼上一點的位置。就在距離剛進入1.3公裡時,付楠一邊扣下扳機一邊猛烈而迅速地小幅度來回推拉操縱桿。射出的子彈穿插著曳光彈,在靜謐的天空中形成了一道連續的波浪線。付楠為了確保命中,用這種方式使得波浪線中的一個波浪,至少有一個水平方向能覆蓋到P-51的機翼。   緊接著,於玥的P-51左側機翼就像是遭遇了F-82的激光切割器一般脫離機身,於玥熟練地拉下跳傘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