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需要提及,由於蒙多克小鎮沒有教堂,所以亞瑟並沒有在小鎮中發現日歷,當地的人也沒有今天是幾月幾日的概念。所以亞瑟並不知道現在是什麼時候。 亞瑟知道蒙多克領主手中一定有著日歷,但是亞瑟並沒有出言索要,而是在信中希望舅舅能夠跟亞瑟的教父要一本最新的日歷帶過來。 這個世界的日歷與後世中世紀的日歷一樣,最初與教會生活密切相關,因為教會控製著時間的劃分和慶祝活動。因此最權威的日歷是教會日歷,它不僅指示了每天的日子,還標注了各種節日的日期。 這個世界教會在經歷了幾次大的變動後,內部各個派係的鬥爭日益激烈,漸漸地開始有些分裂,理念和信仰之爭往往都是你死我活的。 但是不得不說,教會的內部競爭一定程度上促進文化的進步,雙方在鬥爭的過程中都想證明自己的理念和派係是正確,就要不斷地學習和交流,宣揚自己的成果,這也導致了部分學術知識向外傳播。 從日歷上就可以看出端倪,最開始的日歷本就不那麼精確,在經歷了近千年的運行後實際偏差已經到了離譜的程度,但是教會之前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威,禁止任何人私自修改日歷。 但隨著教會幾次大的變動後,內部鬥爭越來越激烈,修歷逐漸演變成了一種鬥爭的手段,歷法也經歷了一段混亂時期,但經過不斷的矯正,確實越發的準確了。 說到歷法,亞瑟想起了教父小的時候曾經教他的,這個世界的歷法在早期曾經混亂不堪。 但是隨著尤裡烏斯大帝南征北戰將斯圖爾特王國的疆域近乎占據了整個西大陸,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個帝國,並加封自己為帝國第一任皇帝。 並且重新修訂了當時最先進的歷法,後世稱之為尤裡烏斯歷法,因語言翻譯不同,也被稱之為儒略歷,盡管斯圖爾特帝國很快就被南下的蠻族滅亡了,但是儒略歷一直流傳至今。 斯圖爾特帝國發源於西大陸南部最大的河流-瓦爾達爾河,瓦爾達爾河從帕瑞狄斯山脈起源一直東流入海,也是西大陸第一大河流,流域麵積從西大陸最南端格蘭山脈一直向北直抵大陸中部的卡拉科倫山脈。 瓦爾達爾河實際上是兩條河流在大陸中南部匯合後流入海洋,瓦爾河源頭位於帕瑞狄斯山脈南部,其支流大部分均發源於南部的格蘭山脈。 而達爾河發源於帕瑞狄斯山脈中部,向西方方向截斷了數條從卡拉科倫山脈南下的河流後,裹挾著來自卡拉科倫山脈南部的水係共同匯入了瓦爾河。 由於達爾河同樣支流眾多且流域麵積大,大家就將這條河流統稱為瓦爾達爾河。 瓦爾達爾河流域地勢平坦、河流落差小且水係眾多,大部分河流可通航,水運及其便利,流域內貿易極其發達。 不過如今瓦爾達爾河分屬不同國家,流域內戰亂不斷,商貿發展嚴重受阻。 尤其以達爾河上遊地區最為嚴重,戰亂還波及到了瓦爾河南部的格蘭王國。 格蘭王國就位於達爾河以南,與河流以南的法蘭克王國多年對峙。 繼續說回歷法,紀元1320年,教廷重新修訂歷法,新修訂的歷法被稱為萬年歷,據教廷的放出的消息說這一年是主神辰一萬周年,為表慶祝重修歷法。 教會宣揚主仁愛世人,發現世間的歷法出現了偏差,及時的糾正並賜下新的歷法。 主神認為一年中的三到七月是最忙碌的,因此神在這幾個月,每月多給了人們一天,每月三十一天;而其餘各月則是三十天。 而為了獎勵勤勞的人民,主神決定每四年額外賞賜人們一天,這一天就是十二月三十一日,於是教會將這一天感恩節,用以感謝神明賜予。 亞瑟從日歷中得知,現在是紀元1331年的3月19日。 季風氣候下的三月非常適合出征,三月的春風猶如使者般悄然降臨,大地褪去了冬日的沉寂,萬物復蘇之際,正是大軍蓄勢待發之時。 此刻的季風尚未帶來豐沛的雨水,天空湛藍如洗,陽光明媚而不熾熱,既消除了冬日寒冷對行軍的困擾,又避免了雨季泥濘的道路對行進速度的製約。 田野間,嫩綠的麥苗隨風起舞,象征著糧草充足的保障;河流湖泊冰雪融化,水量適中,便於兵馬飲馬渡河。 時間在亞瑟的整軍備戰中悄悄流逝,經過數天的整編拉練,亞瑟原本編製進行了一定的調整,最終整個軍隊的編製形成了以下情況: 1.親衛隊六十人人,刀盾兵三隊、弓箭手三隊,一人一馬,隊長由卡爾擔任、副隊長亞瑟選擇了在比武大賽中表現不錯的勞倫特。 亞瑟對他的表現很滿意,首先他很善於觀察,找準時機巡視說服了正在僵持的兩人,順利的活到了決賽圈;並且在決賽圈果斷的聯合弱者向強者發起進攻。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可惜戰鬥力不怎麼樣,不過沒關係,亞瑟喜歡用腦子的人,傭兵團裡肌肉男已經夠多了。 2.督戰隊百人,全員騎兵,隊長由胡恩擔任,副隊長由胡恩推薦了一名老傭兵擔任。 3.步兵隊兩支,每隊一百二十人,一支由托卡擔任隊長,副隊長由托卡推選; 另外一個隊長則由比武大會的勝者瓦倫斯為隊長,副隊長也是亞瑟之前想好的凱瑞擔任。 以上就是全部戰兵合計四百人。 輔兵營最終六百人、騾馬三百匹,分為五十個十人小隊,另外再按照分工劃分為不同的主要大隊。 主要包括炊事兵、輜重兵、馬夫、傳令兵、工程兵,所有隨軍工匠全部編入輔兵隊伍進行管理,輔兵營的具體編製不再贅述。 最後,亞瑟在拉練過程中,為了防止新進入的傭兵逃跑,亞瑟實行了嚴格的連坐製。 簡單來說就是一人逃跑,全小隊受罰。 每個小隊建立一個相互監督的體製。在這樣的組織框架下,如果其中有一人逃跑,整個小隊必須協助追蹤逃犯,若隱瞞不報或包庇,則整個小隊都要受到懲罰。 亂世當用重典,這才剛剛開始,必要要將底子打牢,東征是一個漫長的行軍,過程中難免有人無法忍受,帶著亞瑟的武器裝備逃跑。 亞瑟的連坐製是建立在長期食物充足待遇優厚的條件之下,同時手中掌握著紮實的基本盤的情況之下。 逃跑之人隻會是一小部分,不會引起嘩變等亂子。
第二十一章 歷法與整編(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