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些年亞瑟在建築隊的投入是最大的,建築隊的人手也是最多的,有近五十人占據努力專業隊一半人,其中有木匠、石匠、泥瓦匠、燒磚工匠等等。另外一部分是皮革、紡織、冶鐵及後勤幾隊。這其中每個人都有著精湛的手藝。值得一提的是紡織隊的管事希爾是亞瑟的女仆同時還兼管著後勤隊。 建造隊的管事傑夫是凱因從阿茲特克帝國帶回來的奴隸,他作為一名傑出的建造師正在為帝國最偉大的皇帝修建陵墓,一座龐大的金字塔墳墓。 凱因本身就帶著收攏人才的命令,在得知傑夫他不僅具備精湛的手藝還有很強的組織能力時如獲至寶。大量的賄賂了陵墓修建官後如願的買到了傑夫。 傑夫也很高興被賣給了新的主人,不單單是新主人對他不錯,最重要的是他不用陪葬了。 希爾則是亞瑟向托雷討要的女奴,心靈手巧的希爾很善於織布。是亞瑟提出幫助托雷建造羊毛紡織廠後,第一批進廠的女工,對亞瑟改良紡織機器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同時還有著精致的長相,最終被亞瑟收下。 他們都是亞瑟在草原上借助托雷王子的權勢收集和購買來的,每一個都是精挑細選,並且後續對他們投入也不小,親自教會他們識字、數算、繪圖等等。 “這次傭兵團擴編的人數至少在500人,凱因、希爾,會後你們要統計一下物資,要確保五百人的物資保障,包括護甲、武器,長途行軍可能還要牽扯到鞋子磨損等細節因素,能儲備的盡量都要進行儲備,人手不足,等人員招募來了都可以統籌安排,凱因牽頭負責,形成一個計劃給我。 另外,凱因你安排人手把我們即將去東部草原建立據點的消息放出去,並聲稱已經得到了蒙多克男爵的支持。” 亞瑟在會議上對近期的物資安排和其他工作做了簡單的布置後就宣布散會了。這種大型會議主要是對目前的情況進行一個宣貫增加大家的信心,不必開太長時間。 會後眾人有條不紊的按照亞瑟的布置開展駐地建設和物資儲備,蒙多克小鎮有的物資就近購買,沒有的則需要聯係相關商隊從其他地方調貨,為了這些事情凱因忙的不可開交,不過他非常享受這種忙碌。 亞瑟獨自走到院子的東南側,這裡已經被定為建築隊的主要活動區域,負責堆砌和處理原材料等。同時與要建造的房屋距離較近,減少材料二次搬運。 當亞瑟到來時,傑夫正帶著人修建著燒磚窯,亞瑟沒有多說什麼,站在一旁觀察了一會,簡單的詢問了傑夫是否有什麼需要他解決的事項,在確認事情在有條不紊的進行後,勉勵了邊上努力工作的重任就去忙其他事情了。 由於過兩天還要招募新人,亞瑟雖然給正式傭兵們放假了,但是他自己卻有非常的多的事情需要處理,即使下麵有人負責,但是仍有很多事情需要亞瑟拍板,同時亞瑟也要根據近期的計劃,再次梳理一些事情。 燒磚並不是什麼先進工藝,這個世界很多國家都有掌握,不過這個世界普通房屋的建造材料主要以木材、泥土和茅草為主。在東部山區因為木材資源極其豐富,所以主要以木材為主。 而貴族城堡主要采用石質,一方麵是因為燒磚工藝不夠先進,燒紙出來的磚塊可能不足以支撐復雜龐大的城堡結構。 另一方麵石質建築的建設周期長,成本高昂,對於期望世代傳承的貴族和王室來說,這是一種長期的投資,反映出對家族榮耀和領土永久性的追求。 相較於磚木結構,石質城堡更有可能存續千年而不倒。 但是燒磚是亞瑟“大基建思想”開始的地方,也是亞瑟一切想法和計劃最堅實的根基。 有了磚、泥以及茅草就有了長城,也就是快速建造城墻的手段,有了長城整個嘉峪關城的防禦體係才能得以構建,就能有一個穩定的發展基本盤。 磚,作為一種歷史悠久且廣泛應用的建築材料,在現代建築領域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而耐火磚,則是在現代工業化進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相比於普通建築磚,耐火磚具有耐高溫、抗熱震以及抗化學侵蝕等特性,尤其適用於各種高溫窯爐、煉鋼爐、化工設備以及其他需要承受極端工況條件的工業設施內部砌築。 也就是說耐火磚研究出來,亞瑟就有了搭建高爐的基礎,當然了不是說有了耐火磚就能建起來高爐。 而是有了耐火磚就降低了高爐試驗的成本,任何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對於並不清楚如何搭建高爐的亞瑟,建造高爐必然是一個長期且復雜的試驗過程,不過亞瑟原因為此付出時間和金錢。因為一旦成功,收獲將是巨大的。 而亞瑟現在要做的就是搭建一下燒磚實驗基地,或者說是磚石結構應用實驗基地,先把基礎建好,然後撒上種子,最後靜待開花的過程,也是一個築巢引鳳的過程,也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原理。 而傑夫之所以能夠擔任建築隊的管事,一方麵是他具有豐富的建築主持經驗,另一方麵也是源於傑夫熟練的掌握著製磚技術。 不過他的製磚技術與亞瑟傳授的不太一樣,他們在建造金字塔墓葬中主要使用的是晾曬土磚,不過由於其特殊的土質,他們的晾曬磚也有一定的承重能力,是石材的重要補充材料。 現在的燒磚實驗室的主力主要傑夫和他的兒子小傑夫,小傑夫今年十七歲,小的時候跟隨傑夫學習建築知識,後來被亞瑟發現為人聰穎,頭腦靈活且動手能力不弱之後,開始寄予厚望,作為專業隊中的幾個種子之一重點培養和教育。 而小傑夫也不負亞瑟的厚望,或者說整個團隊有了一定成效,做出了很多成果。 亞瑟在最開始計劃燒磚之後,隻能畫出來的土圓窯的簡單圖,很多細節都沒有體現,這還是源於亞瑟前世曾經在河南禹州的一個項目上擔任項目經理,曾在當地生活過來兩年。 禹州是著名的鈞瓷之都,亞瑟作為項目經理自然少不了迎來送往,故此在接待人的時候通常將他們拉到禹州的神垕鎮體驗一下燒瓷器,順便送些優質成品。 亞瑟經常去的一家就是用的簡單的土圓窯,亞瑟本來以為是為了還原古香古色,拉滿體驗感,後來才知道這種土圓窯最為簡單方便,維護的成本也簡單。 剛開始還覺得新鮮,對這種窯口結構進行了一番了解。 不過畢竟時間隔得久遠了,要不是土圓窯結構過於簡單,亞瑟恐怕都想不起來。雖然畫出來了,不過畢竟缺少很多東西,燒製出來的磚塊質量奇差,無法使用。 得益於在回歸的路途中,亞瑟基本每天休息後都會組織專業隊的主要骨乾和種子成員進行培訓和學習,對磚窯不斷改進,很快就燒出了質量合格的磚塊。 亞瑟教授的主要課程包括格蘭王國語言、基礎數學和幾何以及一些簡單的物理和化學知識,主要集中在力學和建築材料方麵,主要亞瑟能想來的不多。 不過重要的不是傳授這些知識,而是一種不斷進取和追求突破的學習精神,這也是亞瑟的專業隊的核心種子成員中大部分都是年輕人的原因,因為年輕人樹立遠大的理想抱負,尤其經歷過奴隸生活的人,會更加知道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更加珍惜現在的生活,為了保住這份生活就會付出數倍的努力和汗水。 而耐火磚則沒有任何進展,因為亞瑟完全不知道任何信息,隻能一點一點的試驗,而商隊行程中是無法進行有效試驗的,這也是整個建築隊最重要的試驗,也是亞瑟近期最關注的。 有了耐火磚基本能展開高爐試驗了,眾所周知超過一米就算高爐,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一件事情最難的就是從零到壹,而從一到十至百成千上萬,就是一個順理成章的事。 因此隻要在實驗室搭建出來一個有效的小型高爐,那麼擴大生產就會變得簡單很多。 而耐火磚還有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建立現代化磚窯,亞瑟前世小時候家中曾建過一種洋窯也就是輪窯。在亞瑟穿越時已經是一種基本落後淘汰的窯型。 它可以燒製磚瓦、瓷器衛浴甚至煆燒水泥,當然了,輪窯燒製水泥有很多缺點,燒製出來的水泥熟料質量也很不穩定,但是亞瑟實在對建材生產領域知之不多,既不像五百廢那樣有幾個硬盤的資料也沒有女巫能夠噴火,能燒出來水泥,而且相對規模產量還不低就已經很知足了。 輪窯是一種連續生產窯,可以同時裝坯、出磚、清掃。窯由很多互相連通的小室組成,如同一條環形的遂道,四周有許多窯門,所有的煙道都和窯中心的總煙道連接。燃料則是從窯頂的加料孔加入的。輪窯工作的時候分為:乾燥、預熱、煆燒和冷卻四個工作帶。一個16室的窯,第一室在出磚、第十六室已經在清掃,第十五室同時在裝坯,接著第二室就刻意出磚,第一室進行清掃,第十六室內可以裝坯了。一旦點火就可以不間斷的二十四小時連續生產,在工作效率和熱能利用上都是傳統窯望塵莫及的。一個普通的輪窯,一年可出磚瓦五千多萬塊。 亞瑟小時候經常幫家裡人裝窯,所以對這個了解較多,這個磚窯改變了亞瑟前世一家的生活,並且長大後過年回老家的時候也經常會帶著孩子去看廢棄的老窯轉一轉,一邊還要講著自己小時候的艱苦日子,不過也就隻有小時候的小崽子有耐心聽,長大一點後就會立馬打斷離開去瘋跑,所以亞瑟對這個輪窯的印象還是非常深刻的。 隻要有了耐火材或其他耐火材料,想來復刻出來不是太大的問題,雖然記憶沒有那麼真切剛剛建立起來肯定效率不好,不過有著土圓窯的基礎,在熱能利用等方麵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完善起來也更加容易。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摸著石頭過河,是亞瑟兩世為人,尤其是來到這個很多空白的世界上最深刻的認知。一如上麵說的,種下種子,靜待開花,等待的過程也是美妙的。 在建造上亞瑟有了短期的規劃,就是土圓窯燒磚-研製耐火磚-建立輪窯,到了輪窯基本燒磚工藝的研究也就到頭了,並不是說後續沒有先進的技術了,而是輪窯對磚的生產力贏能夠滿足亞瑟的使用了。 而更長足的規劃則是鋼筋混凝土。一旦輪窯建起來,能夠燒製出來水泥,隻要有水泥,生產混凝土對亞瑟來說小事一樁,因為大量的鐵路項目遠離城區,項目部經常采用自主生產混凝土的方式,作為從基層一步步乾起的項目經理,亞瑟對混凝土的試驗、配比等實在太清楚了。 搭建高爐以及焦化爐則是為了高爐煉鐵做的準備,高爐煉鐵試驗成功能夠大規模推廣,那麼鋼筋混凝土也就不遠了。一旦科技推進到了鋼筋混凝土時代,那才真正的到了亞瑟最擅長的時候了。 鋼鐵和基建將作為亞瑟在異界的立業之基和進取之路,裹挾著歷史車輪的大潮滾滾向前,將一切阻擋和障礙碾碎。 不過這個過程可能會需要很久,久到亞瑟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見到那一天,想到這裡亞瑟不禁有些興奮,人生就是要這樣征服一個又一個的不可能。 那些仿佛遙不可及的設想,最終一個又一個的被具現到現實世界;亞瑟始終期待著那些華夏奇觀最終一個一個的被帶到這個世界。沒有一個人能夠抵抗得了這種征服的欲望得到滿足的時刻。
第九章 土窯燒磚(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