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一三戰三敗。李森再無見麵待在永和殿。 隨後沒有等朱棣同意便離開了永和殿。 趙羽出聲提醒道:“李尚書,一萬枚一階下品靈石莫不是忘了?” 李森深吸了一口氣,向著趙羽扔過去了一個乾坤袋。隨後頭也不回的走了。 趙羽將神識探入乾坤袋中。果然都是一階下品靈石。雖然趙羽沒有細數,但是裡麵的靈石絕對超過了一萬枚。 就在趙羽財迷的探查著乾坤袋時,李森的話語再次響起。 李森嗬斥道:“你不走是還想在這裡丟人嗎?還不滾過來。” 李寧一臉色灰白,低頭快步離開。 朱棣贊揚道:“趙愛卿果然有驚世之才。竟然在幾步之間便能作出傳世之作。” 趙羽謙虛道:“陛下說笑了。微臣哪有什麼驚世之才。不過是多讀了幾本書而已。都是他人之作” 兩人沒有刻意壓低聲音說話。所以走出永和殿的李森也聽到了。 朱棣吃驚的問道:“這幾首都不是你做的嗎?” 趙羽反問道:“比試的時候也沒有說非要自己作詩呀?不過是在證明我有資格勝任這份工作而已。” 朱棣笑著說道:“也是!哈哈哈。” 李森一個趔趄,隨後走的更快了。 朱棣詢問道:“可是這些傳世之作,朕怎麼都沒有聽過。特別是哪首仙人撫我頂,結發授長生。朕仿佛看見了一個謫仙人。” 趙羽胡謅道:“那是我在一卷拓碑帖上看到的。是一位叫做李白的謫仙人。隻不過那拓碑帖應該已是孤本。其他的也差不多,有的是在天機書院藏書閣的角落發現的。有的則是古籍記載的。” 朱棣恍然道:“原來如此。不知愛卿可有佳作?以春秋為題便可。” 趙羽拱手作揖,謙虛的說道:“佳作不敢當,倒是心有所感,創一拙作,還請陛下鑒賞。” 說罷趙羽淩空虛指,下筆如有神。洋洋灑灑寫下自己的新詩: 勸學 風雅牽強附春意, 枯葉抒情秋作悲。 才子苦思盡文墨, 為籌賓客滿堂彩。 春秋何須付胸意? 萬裡山河憾人心! 少年應知勤學早, 博覽群書報國恩。 此時李森已經看不見身影,趙羽看著李寧一離去的身影。想起了那份她交給自己的世家資料。卻是暗暗搖頭。 這李森不過是金丹修士。雖然在洪武王國屬於中堅力量。但是在天機書院卻隻是完成學業的資格。 就連李寧一都已經是心動期巔峰修士。即使是天機書院一般的內院學員,兩年內也必然成就金丹。更何況雙靈根的李寧一。 隻不過私生子的身份並不受李森待見。更何況即使李林立與李林死了,他李森依舊有不少子嗣。李寧一注定無法在家族中出頭。 隨後趙羽眼神突然堅定,與李家的恩怨已經無法調解。那麼李寧一也同樣不能放過。 趙羽自我催眠道:“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不能養虎為患。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 趙羽不斷的給自己洗腦。既然滅了李林立,李林也算在自己的頭上。此時已經無法與李森和解了。那麼放過任何一個與仇家有血緣關係的後代都有可能為仇家復仇。 趙羽不怕他人復仇,但是家人呢?他不可能留下禍患。他賭不起。 朱棣關切的問道:“趙愛卿,趙愛卿!怎麼了?” 趙羽歉意的說道:“不好意思,遊神了。” 趙羽繼續走著流程。對著考生測驗。一切都在趙羽的掌握中,除了那一兩個真的愚鈍的世家子弟。 不過趙羽怎麼可能讓世家子弟丟了麵子。畢竟自己與他們沒有過節。而且現在已經得罪了李家。更需要與其他世家子弟交好。即便這些隻是世家中沒有修煉天賦的子弟。 現在需要讓那兩位考生回答對剩下的兩道題。這就需要趙羽認真出題了。 趙羽繼續出題:“現在繼續!翰林院招人,必定是要編纂抄錄書籍。所以請在三分鐘內抄錄完近二十年的《洪武歷》。” 他國王子盡皆沉默,這幾乎是無法完成的。不過一切盡在趙羽的掌握中。對於這些沒有修煉天賦的世家子弟,進入翰林院是唯一的出路。所以但凡能進入春秋詩會的考生。這都不是問題。 從朱棣那愜意的坐姿便能看得出來問題不大。 果然如趙羽所料。所有人全部通過。 趙羽繼續說道:“最後一題。儒聖孔丘曾遊歷傲來國,在傲來國深受歡迎。教授傲來國妖獸修煉化形。在傲來國時,曾有一隻蛇精問了孔丘最簡單的一個問題。蛇精道:“蛇修煉千年化蛟,蛟千年化蚺,蚺千年化龍。再五千年為應龍。那應龍能否打的過聖帝?”你們知道孔丘是如何回答的嗎?請認真的寫下來。會與不會如實作答!” 朱棣臉色有些尷尬,不隻是他不知道答案。更重要的是他覺得其他考生也不可能知道。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那麼孫劉兩家的考生怕是要被都城的其他人笑話了。 趙羽環視一圈,將答案交給朱棣過目。 趙羽平靜的說道:“所有考生都答對了。這道題的答案就是不知道。” 趙羽語出驚人,所有人都是一臉錯愕。那兩位考生則是一臉欣喜。有種劫後餘生的錯覺。 趙羽緩緩說道:“當孔丘回答不知道的時候,再場所有人都笑出了聲。蛇精更是直接問道:“儒聖不應該什麼都知道嗎?怎麼會答不出來呢?”孔丘當時是這麼回答的。‘我沒有見過,所以我不知道。儒聖也不是全知全能。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智也。’” 沒有理會眾人的震驚。接下來便沒有趙羽什麼事了。 朱棣隨後挑選了幾位考生入駐翰林院。接下來便是娛樂性質的詩會交流。隻不過有趙羽在此,其他國家的公主王子都有些拘謹。 趙羽乾脆告退請辭,讓春秋詩會可以繼續舉行。 趙羽回頭看著熱鬧的春秋詩會,心中卻沒有一絲歡喜。甚至有些落寞。不再猶豫,大步離去。口中喃喃自語。 “縱覽天下萬卷書,難寫今時今日景。 他人歡喜他人憂,歡喜未通與我愁。 先人文墨千般好,引經據典照搬抄。 為得賓客滿堂彩,附庸風雅文客騷。 眾生歡喜空自悲,滿堂賓主皆嘆好。 好字不知何處來?滿眼盡是他鄉客。 異鄉唯我異鄉客,但見落葉倍思親。 明珠縱有千般好,不及家中一盞燈。”